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于泽远:中国地摊经济的是与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9  来源:早报网
核心提示:这些天,在中国大中城市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地摊又出现了,还带热了一个比较学术的名词:“地摊经济学”。所谓地摊经济就是在集贸市场或街边摆摊卖东西,北京话叫做“练摊”......

这些天,在中国大中城市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地摊又出现了,还带热了一个比较学术的名词:“地摊经济学”。

所谓地摊经济就是在集贸市场或街边摆摊卖东西,北京话叫做“练摊”。“练摊”者大多售卖生活日常用品和快餐类食品,顾客主要是收入不高的居民百姓。

上世纪80年代后,地摊经济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许多现在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都曾有过摆地摊的经历。比如,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当年摆摊卖过减肥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蹬着平板车卖过运动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卖过光盘;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浙江义乌卖过小商品等。

改革开放初期,在物质匮乏、流通渠道不畅、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地摊经济为中国搞活市场、解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立过汗马功劳。但近些年来,地摊经济的光景大不如前,在许多大中城市还成了被限制甚至禁止的对象。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购买商品的渠道大大拓宽了。除了正规商场增多,电商的兴起已经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地摊经济的空间。同时,大中城市管理者出于整治环境、提升形象的考量,开始规范和取缔集贸市场,占道摆摊的小商贩更是城管驱赶的目标。

这几年,有关城管与地摊摊主之间的冲突没少吸引公众的关注。虽然舆论对处于弱势的流动商贩抱有天然的同情,对城管的一些不文明执法行为多有谴责,但地摊经济在大中城市逐渐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于泽远:中国地摊经济的是与非

中国山西太原掀起地摊经济热,多个摊位4日在山西一座夜市开业,吸引大批民众前来逛街消费。(中新社)

如今,在冠病疫情影响和中美矛盾加剧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又面临新的困境,保民生、保就业成了官方的头等大事。地摊经济重登大雅之堂,就连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在记者会上亲自为地摊经济站台。

目前,中国已有近3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政策支持地摊经济。地摊经济能否恢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也在中国舆论场引起热烈讨论。

不过,舆论有关地摊经济的讨论,很多是带有调侃性质的段子。一些身家过亿的总裁也宣称自己准备出门摆摊,用摆摊的行为艺术让自己蹭蹭热点,做做广告。一些官方媒体也开始宣传地摊经济的好处,并罗列某些“练摊”者的成功经验。

对那些真正需要通过摆摊讨生活的基层百姓,官方重启地摊经济当然是一件好事,至少为他们增加收入提供了新门路。但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中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地摊经济可以是增加民众就业和收入的一个渠道,但要做大做强,恐怕已时过境迁。

与正规商场相比,地摊经济基本不用租金,所受监管也十分有限,这是地摊的优势和利润来源。但正因如此,地摊所售商品的质量、尤其是食品卫生是否合格等问题,也会让消费者心存疑虑。毕竟,现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消费者更为挑剔,地摊经济很难再有当年庞大的消费群体。

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来说,地摊经济的复苏更加艰难。这不仅是因为很多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升级”,也因为城市管理者不愿将过去几年整治环境的努力付之东流。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前天宣布,针对当前北京市个别地点出现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依法处理这类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

《北京日报》下属的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前天也发表文章,直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文章说,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也就是说,北京市管理者不会让地摊经济在北京卷土重来,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有可能会效仿北京的做法。

但作为一种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手段,地摊经济在中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官方在放开和扶持地摊经济的同时,也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不能让地摊经营场所成为脏乱差和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否则,地摊经济恐怕达不到保民生、保就业的效果。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