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窝点  黑作坊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逆袭”的土豆——在湖北恩施看马铃薯主食开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7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餐桌上一道美味菜肴。如今,这道“菜”被重新定义,成为“饭”家族的一员。


2015年,全国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力争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由此,马铃薯跃升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


恩施是湖北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也是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的主战场。3年来,一颗小小土豆,在这里完美逆袭,率先从“菜”变“粮”。


上月,湖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率多家省级马铃薯主食化试点企业,赴恩施学习观摩,探寻马铃薯主食化发展之路。


果腹的土豆—— 自给自足,既是菜又是粮


土豆和恩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土豆饭、土豆丝、土豆粉……凡是到过恩施的人,在餐桌上都能感受到恩施人浓浓的土豆情结。


“洋芋坨、包谷坨,两坨多了不挨饿”。恩施多为山区和半山区,土壤以酸性为主,非常适于马铃薯种植,据《恩施地方志》记载,早在200年前,马铃薯便成为恩施人的主要口粮,被视为饱腹充饥的食物。


但由于农民种植水平有限,品种日益退化,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都差强人意。上世纪80年代,国家农业部选定恩施为“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对马铃薯品种改良进行深入研究。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院长、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李卫东被称为“土豆专家”,与马铃薯打交道已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研究,16个早中晚熟品种经过省级审定,其中“马尔科”马铃薯品种,亩产达到4000公斤以上,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


科技助力,单产稳步提高,面积逐步扩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在恩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占湖北省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鲜薯年产量170万吨,全州人均鲜薯消费量230公斤,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16年恩施州马铃薯综合产值约30亿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作物种类。


马铃薯主食化,在恩施似乎有着潜在的基因。如果有人问,它是菜,还是饭?是副食,还是主食?李卫东说:“马铃薯在恩施已经实现主食化,只是它是初级的,期待下一步被激活、被升级。”


每年丰收时节,遍地金黄的马铃薯成为恩施一道独特风景。可农产品一旦多了,销售便成了头痛的问题。不少农民坦言,马铃薯基本自留当口粮,吃不完的当作饲料。据了解,每年有三成马铃薯被用作饲料。


大山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殊不知,一场关于“马铃薯主食化”的革命悄然上演——


变革的土豆—— 舌尖引领,近200款产品应运而生


明明是土豆的外观,一口咬下去,竟然是一个土豆做的面包。


在宣恩县一家超市的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马铃薯制作的“试吃样品”,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马铃薯蛋糕、土豆烧、土豆派等食品刷新人们对土豆的认知。“口感不错、有营养,可以考虑购买。”不少消费者对这个新鲜事物比较认可。


马铃薯变身,还不止于此。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公司是首批承担马铃薯主食化开发的试点企业,采用恩施土豆为原料,研发出纯天然“马铃薯酵母液”,用于烘焙面包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走进亚麦公司,一栋别致的小屋格外醒目,这里是马铃薯产品展示厅,上百种马铃薯做成的产品集中亮相,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土豆世界。


恩施是知名的旅游胜地,马铃薯主食产品搭上旅游快车,飞出大山。“土豆烧”“原味土豆派泥”等包装精美的伴手礼,是送给亲朋好友的好选择。独具特色的土豆全宴,分为凉菜、主菜、热菜、小吃、甜点、主食等16道菜品,在游客心里烙下印记。“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满足人们膳食结构改善的需要,还拓展了传统主食文化的内涵。”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说。


在恩施,我们听说了一个新奇的机构:“土豆局”,常宪卫便是“土豆局”的掌门人。他告诉记者,恩施设立全国第一个马铃薯产业发展局,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州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各县市每年相应安排5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马铃薯种薯补贴、主食产品研发、营销平台建设及龙头企业的培育等。


企业是带动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政策指引下,企业纷纷闻讯而动。以亚麦食品为龙头,恩施相关企业共研发出马铃薯主食、餐饮产品、旅游食品三大系列近 200款产品,2015年至2016年马铃薯主食产品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下一代恩施伢,将吃着以土豆做主食的食物长大。”从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到适应多元化消费,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随着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逐步深入,一颗土豆从粗加工转向面包、饼干、酵母等精深加工,增值空间将大大提升。


富民的土豆—— 转型升级,大山之外蕴商机


恩施市红土乡漆树坪村农民曾召泽怎么也想不到,在他看来不值一钱的“洋芋坨”,已成为了人见人爱的“金豆豆”。


种了几十年马铃薯的曾召泽,从未想过在马铃薯上找出路。今年,他一口气种了10亩马铃薯。曾召泽的信心,来自于恩施市珍源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保底收购”。


和曾召泽一样,红土乡共有186户是珍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模式,发展种植面积1200亩,今年马铃薯田头收购价达每公斤4元至5元。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给恩施土豆产业带来无限希望。


恩施享有“世界硒都”美誉,40%以上的富硒土壤和40%以上的含硒土壤,造就了恩施马铃薯天然富硒的特殊品质。以往由于品牌不响、信息不畅,农民种植的土豆往往当作普通土豆出售,每公斤售价为1.6元左右。马铃薯主食战略实施以来,恩施乘势打造南方地区第一个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恩施硒土豆”,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借助京东、淘宝、网易、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富硒土豆”“高山土豆”走进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超市,每公斤售价超过10元。


市场倒逼生产。农民悄然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去农药、少肥料,绿色种植,选用适合主食化加工淀粉含量高的优良品种。宣恩、建始等8个县市建立了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恩施硒土豆”生产基地,基地农民每亩多增收600元至1000元,小土豆正在成为前景无限的富民产业。


山区马铃薯种收基本靠人工,恩施引进马铃薯耕整、播种、收获等多种机械,使马铃薯机耕面积达87.7万亩,生产主要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马铃薯生产正走上“减人、增效”的路子。


精准扶贫与马铃薯主食开发“两场仗”一起打。恩施将马铃薯主食开发纳入“十三五”规划,相继启动了年产3000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恩施硒土豆”电商平台建设项目、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项目、马铃薯农村新型主体培育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局局长常宪卫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州马铃薯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土豆产业方兴未艾,社会资本、工商资本纷纷抢滩,从事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由2015年的10家迅速发展到31家,马铃薯精深加工转化率由8%提高到20%以上,有效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和就业,每年解决农民就业1万余人。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