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获综合绩效评价优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5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核心提示: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王强研究员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研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通过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是同期44个验收项目中6个优秀项目之一。
  近日,由加工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王强研究员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研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通过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是同期44个验收项目中6个优秀项目之一。
 
  项目针对当前食品设计与加工制作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加工经验的束缚,存在难于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功能及营养健康的需求、未能真正发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优势等瓶颈问题,以“特征组分”为主线,围绕机理机制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明晰了原料特征组分指纹图谱和加工适宜性评价机制,揭示了单一组分结构变化、组分间相互作用、特征组分关键结构域等多尺度结构变化及调控机制,创制了基于特征组分结构的食品品质功能精准调控的理论体系与可视化平台。取得了“大宗食品原料加工适宜性评价理论创新及应用”“食品特征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与品质功能调控理论创新及应用”“食品加工过程中品质功能精准调控理论体系与可视化调控平台的构建及应用”三项重要成果。系统构建了食品加工全过程组分结构与品质功能调控理论技术体系,实现了“食品原料加工适宜性科学评价”“食品加工全过程品质功能精准调控与预测”“特征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与品质功能深度关联”,为我国食品工业从“十二五”原料混用、经验加工、探讨量效机制到“十三五”原料专用、精准调控、探讨构效机制的跨越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助推了食品品质功能精准调控与高效制造。
 
  项目隶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下设六个课题,参与单位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检科院等8家科研院所和东莞理工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工商、南京财大等14家大学。经过5年的系统研究,项目共明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4大类特征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及品质功能调控等相关新理论新原理28项,构建了基于组分结构的品质功能调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46项。申请国际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80项,授权国际专利8项、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SCI论文156篇,IF>5或JCR一区论文109篇,IF>10论文13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申请国际标准5项,其中颁布和立项ISO国际标准2项;完成国家标准3项;出版英文专著5部、中文10部;构建可视化平台3个,获软件著作权7项;组织国际学术会议4场;培养国家百千万人才、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国家优青等人才22人次,硕士研究生77人、博士研究生21人。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社会力量奖4项,还通过了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梅宁保教授(Gerald G. MOY)为组长的国际同行专家评议,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食品工业的精准调控与高效制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助于中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