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食品侦探 » 正文

咖啡辟谣看够了吗?该说说“喝28杯才致癌”这个谣言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3  来源:饮食参考
核心提示:最近星巴克致癌的故事刷屏,辟谣的文章也在刷屏。
  最近星巴克致癌的故事刷屏,辟谣的文章也在刷屏。
 
  其中一篇流传甚广,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一天喝10公斤咖啡,相当于28杯中杯咖啡,才会达到致癌的量。(见下方截图)
 
  很多人一看,哇塞,有国际期刊的数据,有非常专业的计算,还有这么直观的28杯做参照,简直完美。
 
  很多媒体也引用28杯的数字,毕竟这比长篇大论的文字好记、好传播。
 
  但是,很遗憾,这段话一定是外行人写的,说不定是从百度贴吧或者知乎上面抄过来的。
 
  而28杯,就是个错误。
 
  为什么?
 
  因为致癌物没有阈值(安全剂量)!
 
  2.6-16微克的那个数据并非最低致癌剂量,而是TDI,即每日耐受摄入量,主要用于描述污染物,例如重金属。
 
  TDI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每天吃这么多不会有事,即使超过TDI也只是有一定风险,并不等于真会生病,因为算TDI的时候还留有余地。
 
  由于错误的将TDI理解为致癌剂量,因此后面的所有推理、计算都是瞎掰,堆再多的文献也没用。
 
  当然,我同意“咖啡致癌”是夸大其词。
 
  为什么没有阈值?
 
  很通俗直观的解释就是,你明知道抽烟可以导致肺癌,但你无法回答,每天抽多少烟会得肺癌,抽多久会得癌。
 
  你明知道喝酒可以导致肝癌,但你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量,每天喝多少会肝癌,喝多久会得癌。
 
  有的人抽烟喝酒一辈子都没得癌症,有的人从不抽烟喝酒也会肺癌、肝癌。
 
  因此得肺癌的烟民你也不能说就是因为抽烟才得肺癌,对吧?
 
  但是通过统计分析,能看到抽烟和肺癌非常明确的关联性,因此科学的解释就是,抽烟可以增加肺癌概率。
 
  还记得“红肉致癌”吗?当时的科学结论就是,每天多吃一两加工肉制品(例如香肠),结直肠癌的概率增加20%。
 
  那是不是不吃任何加工肉制品就不会得结直肠癌呢?这个嘛,你想得倒挺美。
 
  癌症就是个概率,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有运气成分。
 
  致癌物到底应该怎么看待?
 
  1,首先应该看定性的结果,也就是它是否真的会导致癌症。
 
  2,接下来应该看,这个致癌物的量到底有多少,有没有限量标准等参考值,致癌概率需不需要担心。
 
  3,然后应该看看主要矛盾在哪,因为你可能希望控制这种致癌物的摄入量。
 
  4,最后还要看看利弊权衡,也就是你吃进去这种致癌物的同时,你还获得了什么,有无必要冒这个风险。
 
  对于第一问,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是2类致癌物,也就是潜在致癌,对动物致癌明确,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而且还有些研究是发现它和某些癌症负相关(有利于防癌)。
 
  所以对丙烯酰胺的致癌性需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惧。
 
  对于第二问,丙烯酰胺在饮食中的量其实还是比较低的,国际上也没有为它制定限量标准。
 
  通常而言,没有限量标准的污染物,要么是研究数据匮乏,要么是风险不足以上升到标准管理,丙烯酰胺属于后者。
 
  所以总体上,丙烯酰胺的健康风险是很小的,不必担心。
 
  对于第三问,中国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有一半左右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炒菜。
 
  此外,油条、油饼、饼干、面包、蛋糕等许多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都远远高于咖啡,控制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实际上意义不大。
 
  对于致癌物的控制,通常遵循ALARA原则,即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低。
 
  对于丙烯酰胺而言,消费者应该做的不是戒掉咖啡,而是少吃油炸、焙烤、烧烤食物。
 
  食品业界应改进工艺,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比如薯条、薯片已经做了很多改良,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来抑制丙烯酰胺产生。
 
  但咖啡豆确实比较难,毕竟它是直接烘焙,不添加其他成分的。
 
  对于第四问,丙烯酰胺是伴随着食物的香气和色泽形成的过程产生的。
 
  咖啡豆烘焙之后才有咖啡香,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气味不同。
 
  没有丙烯酰胺的咖啡,除非是用其他香精香料调制咖啡香,你接受吗?
 
  此外,咖啡的提神作用以及咖啡中的多酚等有益成分也要考虑进去,这样的话丙烯酰胺的那点风险就真的是可以滚一边去了。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我认为咖啡致癌属于恐吓公众,每天喝几杯真不用担心。
 
  但用“每天喝28杯才致癌”来安抚公众是不对的,这就像医生哄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等孩子明白过来,是要哇哇哭的。
 
  另外,咖啡致癌刷屏的那个公号已经因为屡次造谣、哗众取宠,被微信平台就地正法。
 
  作为一个“蹭他们热点”的公号,我表示沉痛的哀悼,你们早TM该去死了。
 
  可是,这个营销号凭借东编西凑造谣就能刷1000万流量,他们还是赢了。
 
  毕竟,他们已经用事实告诉大家,中国人就是吃这一套。

       小结:

  1、致癌物无阈值,即“吃多少会致癌”无准确答案。
 
  2、癌症无法简单归因,即烟民得肺癌也很难说因为抽烟所以肺癌。
 
  3、致癌物的控制遵循“合理可行前提下尽可能低”,完全避免往往不可行。
 
  4、控制丙烯酰胺摄入首先要少吃油炸和烧烤食品,而不是戒咖啡。
 
  5、辟谣很重要,但用谬误去辟谣和造谣也只有一步之遥。
 
 
[ 热点要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热点要闻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