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央视曝光!这种三无种子在农村大肆销售,还多次逃脱专项检查!农民一亩地或损失130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30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号
核心提示:正值秋收秋播的关键时节,《经济半小时》栏目近期却不断接到部分地区的群众举报,称一些企业正在当地兜售一种被叫做“白皮袋”的麦种。这些种子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批文号。
  正值秋收秋播的关键时节,《经济半小时》栏目近期却不断接到部分地区的群众举报,称一些企业正在当地兜售一种被叫做“白皮袋”的麦种。这些种子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批文号。
 
  “白皮袋”种子送货上门,质量没有半点保障
 
  安徽省泗县曾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最近几年,泗县农业部门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地区大粮仓、大菜园的构想。
 
  9月8日下午,记者在安徽省泗县草庙镇治岗村发现,村民们正在购买的麦种包装袋上没有标注品牌、品种、生产者名称、产地、审定编号、执行标准等,只是写着“繁殖材料”四个大字。
 
  这样的麦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村民告诉记者,之所以购买这样的麦种,就是为了便宜。
 
  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她购买了10袋种子,共计500斤。农村人讲究的是便宜,种子的真假没有想过。
 
  这种便宜、无牌的种子,在村里俗称“白皮袋”种子。它们往往用白色或者半透明包装,包装袋上没有任何商品信息。
 
  村里接连有农户来购买这种“白皮袋”种子,但这种“白皮袋”种子种下去之后产量又怎样呢?
 
  明明知道这种“白皮袋”种子播种后产量一般,购买时也没有收据,毫无售后保障。但就是眼馋着麦种的低价,心知肚明的村民们,依然在大量购买着这些所谓“白皮袋”种子。村里兜售的这些低价“白皮袋”种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洋湖农场又称洋湖原种场,位于泗县草沟镇。记者在这里看到,农场的大院内,大量无标签的半透明包装袋堆在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打包种子,这些就是记者在治岗村看到的“白皮袋”种子。
 
  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如果想购买种子,需要先去院门口的“泗县洋湖原种场种子直销处”开单。但这里销售的却是有商标、品种等标签的种子。当记者询问,如何购买在农场内看到的“白皮袋”种子时,销售人员却矢口否认。
 
  一边是洋湖原种场种子直销处的工作人员说这些“白皮袋”种子不对外销售;而另一边,这些“白皮袋”种子却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当地的各个村庄兜售。
 
  记者以农户的身份到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一听记者询问“白皮袋”种子的问题,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没有商标、厂家等标签的“白皮袋”种子,是没有保障的三无产品,劝记者千万不要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种子,为假种子。
 
  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说法:无标签的“白皮袋”种子就是假种子,绝不能销往市场。正规的门店一般不敢销售,造假者往往通过走村串乡的隐蔽方式,来销售这种“白皮袋”种子。
 
  在洋湖原种场,记者拍下了“白皮袋”种子现场装袋、装车的画面。
 
  但当记者向安徽省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举报时,却得到这样的答复。
 
  一打举报电话,白皮袋种子的加工和运输的现象,就在执法人员赶到前消失了。但是记者在泗县的农资店里打听洋湖农场的白皮袋种子,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农资店老板告诉记者,洋湖原种场大肆销售“白皮袋”种子,已经不是新鲜事,他们却是敢怒不敢言。每次赶上专项检查,洋湖原种场总能巧妙地避开风头,风头一过,他们的“白皮袋”种子依旧粉墨登场。
 
  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三无的“白皮袋”种子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年,洋湖原种场却依然我行我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生产经营假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违法生产经营的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有关系,被当地人认为是能够大肆销售这种三无的“白皮袋”种子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洋湖原种场在对外销售“白皮袋”种子,还有一些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定编号等信息的“三无”假种子,在泗县屡屡出现。
 
  记者在泗县瓦坊镇调查时,就偶然看到一户村民,用小货车买了十几袋白皮袋种子。这些种子和洋湖原种场售卖的类似,同样没有品牌、品种等标签,包装袋上一片纯白。
 
  “白皮袋”种子便宜产量低,农民朋友一定要擦亮眼
 
  除了小麦,在一些地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也有大量的所谓“白皮袋”种子、套牌种子在市场上出现。
 
  喻林明是江苏南京的水稻种植户,多年来一直种植江苏省农科院资深研究员王才林培育的“南粳46”水稻。但近几年,他有20亩种的不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种子。
 
  这20亩非正规种子种出来的水稻,长势明显参差不齐。有的结穗多,有的结穗少,有的结穗饱满,有的长势干瘪。
 
  王才林告诉记者,眼下在市面上,无论是农户自留种、“白皮袋”种子,还是所谓的“繁殖材料”,其实都是正规品种作物种出的粮食,根本没有按种子的要求进行培育、筛选。这些所谓的种子,质量和品质难以保证,这背后,实质上就是在损害国家的粮食产量,损害农民的收益。
 
  半小时观察:假种子抬头  监管要严字当头
 
  俗话说,人坑地一时,地坑人一年。在记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三无种子”的生产销售,不仅乱了市场、坑了农民,更是伤了科研,严重危及了国家的农业种业、农业生产的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国家也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多层次的政府监管体系,粮食安全事关民之要害、国之根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把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严字当头,防微杜渐。

 
 
[ 热点要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热点要闻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