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药企好好卖药不好吗?为啥来和食品抢生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1  来源:食谈
核心提示:药还是要卖的!不过,在医改、药改持续深入,“一致性评价”淘汰大批仿制药,“两票制”和医药反腐挤压药品“灰色”利润空间,限抗、控费、再评价让中药注射剂陷入“冰窖”的大势下,制药、卖药,只会越来越难,门槛越来越高……一批实力药企,重金投入新特药的研发、创新;也有不少药企,正向食品、保健食品、大健康的跨界融合路上,奔袭而来。
   江中——健胃消食片?错,是猴姑米稀!
 
  金嗓子——喉宝?错,是金嗓子草本饮料!
 
  广药——王老吉!这回没错了,就是怕上火必喝的王老吉。
 
  回答完这几个小问题,可能会有人表示疑问,这好好的药企咋都不卖药,跑去做食品生意了?
 
  药企你们不卖药,来和食企抢生意?
 
  药还是要卖的!不过,在医改、药改持续深入,“一致性评价”淘汰大批仿制药,“两票制”和医药反腐挤压药品“灰色”利润空间,限抗、控费、再评价让中药注射剂陷入“冰窖”的大势下,制药、卖药,只会越来越难,门槛越来越高……一批实力药企,重金投入新特药的研发、创新;也有不少药企,正向食品、保健食品、大健康的跨界融合路上,奔袭而来。
 
  他们都干了啥?
 
  天士力集团:目前已形成以“国台”为品牌的现代白酒产供销体系,并积极探索健康葡萄酒产业发展;以“帝泊洱”为品牌的生物普洱茶、健康饮用水产品系列;同时还在完善“金士力”为品牌的保健品、功能食品。
 
  江中集团:继大热产品猴姑饼干后,又推出了猴姑米稀,继续主打养胃牌,旗下产品还包括、猴姑饮料、蓝枸饮料、初元、醒酒等食品、保健食品,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颇受青睐。
 
  广药白云山:除招牌产品王老吉凉茶外,还与山西南娄集团合作投资开发核桃露饮料,进军蛋白饮料市场。
 
  同仁堂药业:推出同仁堂凉茶和玛咖乌龙茶两款饮料,前者功能宣称为去火,后者为提神。
 
  以岭药业:怡梦保健功能饮料、茶品系列、健康油系列(核桃油、野生酸枣仁油)等多系列产品,主打多种保健、健康功能。
 
  人福医药:前期投资3亿元推出清慕三花凉茶。
 
  太极集团:主打高端罐装“太极水不老泉”。
 
  金嗓子集团:推出清嗓润喉的草本植物饮料。
 
  不难发现,宣称养生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药企跨界重点,其中凉茶、养生饮料等功能性饮品更是受到不少药企青睐。
 
  江中集团坦言,保健品及功能食品已经成为其主要方向之一;而天士力集团更是直接把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一个核心带两翼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雷声大、雨点小”,做得好的比较少
 
  这其中,尽管其部分宣传内容曾经引起争议,但说起市场表现最好的跨界食品,还是不得不提王老吉。
 
  广药白云山此前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财报中显示,广药白云山的大健康板块营收入强劲增长,同比增长6%。作为大健康板块的旗舰业务,财报显示王老吉净利润增长17.6%。当时甚至有媒体认为:“这一成绩为自2016年以来增长进入高原期的凉茶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然而现实太过于“骨感”,与曝光率超高的王老吉不同,同仁堂凉茶、金嗓子草本植物饮料等市场反馈仍然很平淡,金嗓子草本植物饮料冠名了“蒙面唱将猜猜猜”也未能挽回局面。目前凉茶市场能与王老吉争锋的,仍然只有“红罐加多宝”。
 
  此外,投入大量金钱精力研发推广的以岭药业怡梦保健功能饮料、福医药清慕三花凉茶、人太极集团“太极水不老泉”等饮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产品在市面上难觅踪迹,销售情况堪忧。
 
  除王老吉外,以岭药业年中财报中食品饮料类仅占营收比例的0.66%,而其他几家大型药企财报中均未出现食品产业数据。一部分原因是整个集团中药企板块单独上市,上市部分未包含食品业务(如江中药业、天士力医药等);也有部分原因是在目前的营收状况下,食品产业尚未成为大部分药企的主要营收板块。
 
  药品的销售渠道以医院、药店等为主,而食品的主要营销渠道为商超等大众渠道,不具备食品销售经验的药企在充分竞争的食品市场落败也属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销方面,江中集团的表现却非常抢眼,但其针对年轻群体的“养胃早餐”宣传路径,并不适合所有企业。
 
  药企研发能力强,差异化发展或可行?
 
  药企转型的成绩单整体并不好看,是药企进军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市场的决策有错吗?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进程,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我国保健品市场存在的巨大空间,而且保健品双轨制(指注册与备案相结合)的实施也为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保健品行业利润较高,2010-2015年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的毛利率均在30%以上,最高可达70%以上。
 
  但是,药企在面对保健品市场极大诱惑的同时,更面临相当激烈的市场竞争。截止2015年10月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34家,其中59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为710.59万元。
 
  截止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八家主营保健品上市公司(保健品营收占比50%以上)总市值达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汤臣倍健以221亿元居首,金达威(115亿元)、西王食品(86亿元)分列二、三位。可以看出,国内保健品头部企业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进入时间较晚的药企能否与其争锋值得揣测。
 
  而且,保健品双轨制并不意味着放开,相反,监管部门对保健品的审查将更为严格。
 
  以国家食药监总局最近发布的《关于修改〈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为例:
 
  总局拟修改部分条款,增加“主动公开与产品功能相关的科学文献和试验依据”,“未经人群食用评价的,保健功能声称的限定用语应增加‘本品仅经动物实验评价’;经人群食用评价的,保健功能声称的限定用语应增加‘本品经人群食用评价’”等内容,一旦修改决定通过,对部分研发实力不足、存在过度宣传的企业存在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能力相对更强的药企如果走差异化路线或许可行。但相对竞争及其激烈的保健食品,还处于注册制探索期的特殊医学用食品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方向。
 
  在特医食品注册制刚刚确立时,曾有报道称,根据业内预测,一旦特医产业走上正轨,或将存在千亿级市场空间,而注册制将为国内该类产品生产企业创造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良好机遇。
 
  截至目前,通过特医食品注册的仅有三款产品,分别为纽康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氨基酸配方、雅培亲护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和菁挚呵护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但也必须提醒企业,特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将实施高强度监管,对产品注册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在此前提交的特医食品注册申请中,注册资料的文件完整性、内容逻辑性、标准适用性、科学依据性等方面与技术审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涉及产品配方和说明书、质量安全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这可以反映出,企业对特医食品注册制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
 
  特医食品这一特殊领域需要拥有相当的科研实力,且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此前从事该类产品研发的多为跨国企业,本身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而且具有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使命感,因为可能其中某一种产品服务的人群并不大,但投入的成本却很高。在这方面,从事西药研发的企业可能具备一定优势。
 
  可以说,如果不能怀抱信念、彻底深入进这个产业,极有可能在前期花了巨额资金仍被挡在注册大门之外。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评审中心刚刚发布了关于举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培训会的预通知,此时正是了解特医食品领域的好时机。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