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伊利否认董事长“被带走”,他到底去哪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7  来源:食谈
核心提示:最近,伊利董事长潘刚“被带走”的传言引爆舆论。3月24日晚,自媒体“天禄财经”发了一篇《出乌兰记--潘先生在美丽坚》,暗指伊利掌舵人潘刚已在美国滞留半年,或已“跑路”。
   最近,伊利董事长潘刚“被带走”的传言引爆舆论。3月24日晚,自媒体“天禄财经”发了一篇《出乌兰记--潘先生在美丽坚》,暗指伊利掌舵人潘刚已在美国滞留半年,或已“跑路”。
 
  今日,自媒体光祥财经发文《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再度引爆此话题。受此影响,伊利股价今日一路走低,日跌幅达3.53%。
 
  中午,伊利紧急发布公告,称传言系“谣言”,“已报警”并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但对于潘刚目前的具体情况,伊利只称其去国外养病,并未详细说明。
 
  “拯救”了伊利的男人
 
  消息曝出后,伊利股价一路走低,直至伊利发布辟谣公告后稍有缓解,收盘时稳在27.3,日跌幅为3.53%。
 
  掌舵人传闻“被查”,股价下跌,这一幕幕与潘刚接棒伊利时迷之相似。
 
  2004年,当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及多名高管“被带走”调查时,潘刚临危受命执掌伊利。其时,伊利正处于坠落的悬崖边缘,有许多竞争对手都声称要收购伊利,股价一跌再跌。更有出自伊利的强大竞争对手——蒙牛在旁虎视眈眈。
 
  与铁腕的郑俊怀不同,业界对潘刚的评价为多为低调、谦逊、宽容。从一名普通操作员,到质检员,然后再到生产部门主管,甚至执掌整个伊利。没人能否认,这十几年间,潘刚就是伊利的主心骨。
 
  潘刚一手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款乳糖水解牛奶“舒化奶”;还把握奥运会、世博会契机,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乳品供应商。可以说,正是他敏锐的眼光,将伊利从坠落的悬崖边带至亚洲第一乳企的宝座,成功压过蒙牛。
 
  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伊利业绩的稳步增长,据2016年年报数据,伊利股份2016营业收入为603.12亿,较2015增长了0.75%。但净利润56.61亿较2015年增长了22.24%。扣非净利润为45.27亿,增长了12.66%。2017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650亿元,利润总额62亿元。
 
  在2017年度 Brand Finance 全球乳制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伊利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特别是品牌强度指数位居全球第一。在2017年度 BrandZTM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中,伊利位列第18名,蝉联食品行业第一。
 
  “甩掉”蒙牛或靠婴配
 
  正在努力追赶伊利脚步的蒙牛曾表示,其与伊利目前存在的主要差距,来自于奶粉、冰激凌等业务板块。
 
  虽然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率看,2017年二者差距都在缩小,但伊利2017年奶粉业务营收估计在65亿元左右,蒙牛奶粉上半年营收约为17.86亿元,全年预估约40亿元。伊利仍然保有较大优势。
 
  双方奶粉产品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是形成差距的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近几年婴配乳粉合格率连年提高,再加上最严“注册制”的“清洗”和官方背书,如今留在市场上的乳企有实力再度瓜分婴配乳粉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空白。
 
  易观智库调研数据显示,一线消费者愿意选择进口和原装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占比高达73%,因此,外资品牌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销售额占比高达98%,在一、二线城市整体占比80%,国产奶粉品牌多选择开拓成本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占比80%)以及乡镇市场。
 
  不仅伊利,包括美赞臣、菲仕兰在内的外资品牌都表示出了将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市场的意愿。比起已经白热化的高端产品竞争,三四线城市市场留给大家的空间是公平的,尤其是注册制之后,在这个市场中大家已经处于同一个起跑线。
 
  在这些渠道,伊利占有一定优势。
 
  据凯度调研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伊利股份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年末,其直控村级网点已达34.2万家,比上年度提升了约2倍。
 
  手握30张婴配乳粉配方的伊利,要想彻底甩掉拥有36张婴配乳粉配方,紧随其后穷追不舍的蒙牛,或许就要打通婴配乳粉与液态奶在三四线城市及村级网点的渠道优势。
 
  与圣牧的“虐恋”
 
  这几天与潘刚“被带走路”传闻同时抢占热度的,还有圣牧发布业绩预告,称2017年预亏10亿的消息。
 
  2016年11月2日中国圣牧突发公告向中国最大乳业品牌伊利出售23.51亿股公司股权,占已发行股本37%,涉资52.9亿港元。这被看做是伊利对上游原料奶供应链的布局。
 
  此前,潘刚和伊利一直倡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不过,伊利与圣牧间的合作因“未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就买卖协议项下拟进行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批准”而终止。有媒体将这次未完成的收购称为潘刚与姚同山“热恋后的分手”。
 
  由于曝出收购前,阳光保险称对伊利股份的持股比例达到其总股本的5%,触及举牌。因此有业界猜测,伊利选择收购圣牧是为其募集资金,完成大额定增,对其大股东在内的5名特定投资者增发5.87亿股做借口。当危机解除后,收购自然意义不再。
 
  圣牧预亏10亿背后,不排除与伊利合作未成的影响。无论目的为何,伊利最终成功“甩锅”,逃过一劫。
 
  如今,圣牧掌门人姚同山已于去年年中辞职,潘刚又传出“被带走”传言,二者“分手”后各自“坎坷”。
 
  潘刚去哪了?
 
  那么,潘刚到底去哪了?可以确定的是,他已经在国外停留了很长时间。
 
  在伊利股份官网“新闻中心”一栏,有关潘刚的最近新闻停留在2017年1月4日,“企业新闻”一栏中几乎没有潘刚的任何消息。
 
  查阅公开新闻,潘刚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2017年12月在哈佛大学授课期间,当时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此后,潘刚再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伊利高层对媒体称“我们一直在通过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正常业务沟通”,也说明了其身在国外。
 
  据媒体报道,潘刚以去美国哈佛大学讲学为由,在美国已滞留近半年。这期间,潘刚缺席多个本应由他人本人参加的多项活动和会议。此外还有媒体爆出,潘刚的家人早已去了美国,并取得了美国国籍,其父母也紧随其后去了美国。今年,陆续有潘刚的亲戚前往美国。
 
  正因如此,自媒体称“潘刚或已秘密回国,并被带走协助调查”的说法才能迅速得到传播。
 
  在公告中,伊利并未详细说明这段时间潘刚的具体动向,只对外称其去美国养病。食谈君联络伊利公关部门后也并未得到进一步答复。
 
  作为市值1600多亿,年营收超过600亿元的亚洲第一乳企,伊利的动态受到各方关注。无论是客户、股东还是消费者,面对沸沸扬扬的传言,都需要知道背后的信息,需要得到直接回应。
 
  有媒体称,伊利表示潘刚会在近日公开露面。潘刚能否站住来再度“拯救”伊利,我们拭目以待。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