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海产品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西王村,财富是如何炼成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8  来源:市界  作者:王凯
核心提示:最初,依托于农业资源,纺织与玉米深加工等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魏桥创业集团和西王集团是其中翘楚。随着交通与工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涉铝产业、冶金建材等重工业也逐渐崛起。
   1
 
  重卡上的村子
 
  有“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之称的西王村,坐落在鲁中小城邹平境内。
 
  下高铁进入邹平界内,西边丘陵环伺,人烟稀少,东边灰雾蒙蒙,厂区与居民楼混杂着。唯一清晰可见的是高耸的烟囱不间断地涌出白色浓烟。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细数着广富集团、开泰集团等钢铁企业和当地的大型电厂和铝电集团,邹平“工业立县”的图景渐渐清晰起来。
 
  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交界带的邹平,土层深厚、气候温润,是小麦、玉米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不过真正助力邹平腾飞的是工业。
 
  最初,依托于农业资源,纺织与玉米深加工等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魏桥创业集团和西王集团是其中翘楚。随着交通与工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涉铝产业、冶金建材等重工业也逐渐崛起。2018年12月,邹平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投资潜力百强榜,位列第95位。
 
 
  邹平地处济南与青岛之间,东临工业重镇淄博。西王村享受着邹平的地理和交通红利。每天,数百辆重卡源源不断地从青岛港载满铁矿石运往西王村;每年,有300万吨玉米从整个黄河流域汇聚到西王村。通过246省道与济青高速两条“生命线”,西王村连接起整个世界。
 
  2018年8月,邹平撤县立市。王师傅一时还难以改口,习惯性“我们县……我们县……”地介绍着。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正式通车,邹平进入高铁时代。我幸运地成为第一批乘客之一。对邹平的发展与变化速度感到吃惊的不只是像我这样的外来者。王师傅说,“高铁刚刚通车,百度地图还没更新,很多出租车司机都还不知道邹平南站怎么走。”
 
  每月收入七、八千元,早前在县里买的房子如今每平米价值过万。作为“邹平速度”的亲历者,王师傅对生活现状相当满意。我问王师傅知道西王集团么?王师傅笑了,“邹平人都知道西王集团。”
 
  “韩店镇是个好地方,一个镇子有西王和三星两个大集团。很多地方,一个县可能也没有两个大集团呢。”王师傅不知道的是,西王集团和三星集团都来自西王村。
 
  2
 
  神秘的西王
 
  驱车大约50分钟,王师傅说,“西王村到了”。
 
  西王食品有限公司和西王集团两个厂区中间夹着西王大道,南北走向,长约4公里。道路两旁,法国梧桐树排列有致,每根电线杆上都装有印着“中国糖都”和“中国玉米油城”字样的深蓝色旗子,似乎宣告着这是西王的地盘。放眼望去,周遭没有任何传统村镇的印迹。
 
  我迟疑许久,“西王村在哪里?”王师傅含含糊糊说,韩店镇上有西王新村和西王老村。具体的他也不清楚。
 
  事实上,当地人也说不清哪里是西王村。他们反应好一会儿,指指西王特钢对面的西王新村社区说,“应该是那儿吧”。在这里,“西王村”的概念正在模糊化,他们更喜欢叫这里“西王”。整个12平方公里的生产基地,连带附近的商户、西王新村社区等都被统称为“西王”。
 
  正午时分,镇子上人迹寥寥。下午三点左右,路上的人才一下子多了起来,清一色穿着深蓝色制服。后来我才知道,西王集团和三星集团都是三班倒,每天早上7点、下午3点和晚上11点是换班时间。为了保证生产,中午也只有半个小时用餐时间,工人就餐也都是紧赶慢赶的。饭馆老板说,“别看镇子上白天没什么人,上下班高峰时间经常堵车。”
 
  尽管媒体曝光度很高,但西王村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在当地人的描述中,西王村人的生活相当不接地气,“个个土豪,家里都有好几辆车,最起码也是奥迪、奔驰。” “65岁以后都可以免费住进老年公寓,可美了。”“西王的幼儿园一年学费12000元,只有西王村民和职工的孩子才有资格去。”“西王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国留过学......”
 
  西王村在哪儿?
 
  最初两天,我都没有遇到过一个“正牌”西王村村民。78岁的王大爷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西王村村民。碰见他时,他正一个人坐着等公交。虽然是西王村村民,但他并不是当初村里“创业团队”的一份子。他年轻时在外打拼,快60岁回来时,村里已经是另一幅模样了。“刚回来时种过两年地,后来地也没了。65岁以后就住进了老年公寓。孩子们都在西王工作,没什么压力,挺好的。”
 
  西王新村社区里住了约8000人,但真正意义上的西王村村民只有160户、820余口人。1991年,西王村实施了第一期新村改造,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的别墅和公寓式楼房,当时在全县农村引起了震动。这就是当地人口中的西王老村。
 
  如今,西王老村已经没有“原住民”了,房子大部分被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2007年,西王村实施了新村二期工程,建成了如今的西王新村社区,人均住宅面积达到60平米,水电、供暖基础设施齐全,与城市高档社区无异。
 
  一位集团员工告诉我,“这是小产权房,每平米1800元,只有集团员工有资格购买。今年查得严,小产权房不让随便盖了,一般的小产权房都涨到3000多元一平米了。镇上唯一一家正规小区房价已经接近5000元每平米。”
 
 
  真正的西王村民享受着完善的福利。村民称之为,从“摇篮”到“天堂”的福利保障体系。西王村村民每年获得的购物卡、津贴等各种福利待遇超过5000元。小孩儿从一出生起就享受各种津贴。西王村还建立了公派出国留学制度,目前已有15名大学生免费出国留学,费用由村集体承担。
 
  西王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每月还可以领取100元老人补助。老年公寓有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幸福”“没有压力”是老人们对话中的高频词。一位村民告诉我,1986年以前,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屈指可数。现在,80岁以上老人有30多位, 90岁以上老人有7位,年初村里刚刚出现第一位百岁老人。
 
  村里人说,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西王村的男孩儿想娶媳妇儿特别难,现在,女孩儿都抢着往西王村嫁。
 
  不过, 完善的福利体系巩固内部团结的同时,也使西王村成了一个封闭的小集体,对外接触和交流机会并不多。
 
  如今的西王村虽然没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却构建起了一道心理围墙。围墙之内,一片幸福祥和。围墙之外,除了艳羡,还有因遥不可及产生的神秘色彩。西王村作为“以企兴村”的典型,常常出现在媒体视野中,西王村人也乐于对外分享自己的生活。不过,附近村民的“西王人印象”却始终神秘,大多是听来的。
 
  3
 
  32年造梦路
 
  与其他明星村类似,西王村的崛起离不开一个能人的带领。在西王村,这个能人就是王勇。
 
  1986年,36岁的王勇当选西王村支部书记,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王勇提出,“西王要翻身,先要换脑筋”。上任后,王勇带着人到全国各地考察。他穿着一双拖鞋在6天时间里跑3省1市的故事,村里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经过考察,王勇决定号召村集体集资开油棉厂。为了起带头作用,王勇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给了村集体。最终,全村人七拼八凑了40万元用于建厂。
 
  建厂的第一步是买设备。当时,王勇带着两个人去石家庄粮油设备展销会,到那里时展会已经结束。他们打听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机械厂有粮油设备,但计划经济还没完全开放,最后又因为没有指标买不了设备。
 
  几经打听,王勇得知驻马店汝南县官庄供销社有一套弃用的粮油设备。软磨硬泡了几天,对方才同意出售部分设备。由于资金不足,王勇回村筹措资金,一个人留在那里,凑一笔钱拆一批零件,就这样花了好几个月才把设备全部运回西王村。
 
  1986年,厂子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23万元。1990年,西王村年产3000吨的淀粉厂建成投产,当年便实现盈利。1994年扩建后,西王福利淀粉厂年产淀粉4万吨,成为当时山东省淀粉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
 
  一路顺风顺水的西王村不久遇到了大麻烦。1994年,西王村花了52万元买回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并投资2400万元上马新项目。投产后,甘油年产能达4万吨,却遭遇全球甘油市场价格暴跌。1996年,甘油厂亏损3000多万元,西王村村民人均负债约6万元。
 
  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70多户村民联名要求分掉现有资金,不再搞工业生产。王勇力排众议,号召村民“解放思想,二次创业”。通过转产谷氨酸,西王村成功渡过难关。
 
  此后,西王集团进入快车道。1999年前后,麦芽糊精、浸出油厂等项目相继投产,淀粉厂扩建,年产能达到10万吨,在亚洲规模首屈一指。如今,西王集团每年加工玉米300万吨,先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糖都”和“中国玉米油城”。
 
  2003年,西王集团投资建设了西王特钢,将玉米深加工和特钢确立为西王集团的产业基础。
 
  89岁的王明伦老人是西王村32年造梦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眼下四世同堂、安享晚年的老人对集体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糠咽菜、整天饿肚子的苦日子记忆犹新。老人说,改革开放后,他是村里的第一个个体户,退伍后回来倒腾服装生意,为的就是吃饱饭。90年代,他回到西王村,负责公司的对外采购,一直到退休。
 
  老人与三星集团渊源颇深。董事长王明峰曾是西王的一个机械工人。1994年,王明峰与王明星、王明亮兄弟三人创立了邹平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星”这个名字正是老人帮兄弟三人起的,“他们的小名里都有一个星字,我说,要不就叫三星吧”,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998年,三兄弟又创立邹平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专做玉米油,“长寿花”这个名字也是老人起的。老人打趣说,“这两个名字现在也值不少钱了吧?”
 
  2005年,西王糖业在香港以红筹股模式上市,西王村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诞生(后更名为西王置业);2009年,三星集团旗下中国玉米油在香港上市;2011年,西王食品正式登陆深交所;2012年,西王特钢成功在香港上市。“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的美誉由此而来。
 
  2018年,西王村有总资产超过6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450亿元,位列2018中国企业500强第35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70位。作为一家村企,西王集团始终不忘反哺村民。2010年前后,西王村入选“中国经济十强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油棉厂当年获利,首先就投资5万元建设了校舍。1989年,村民每人补助60元医疗费;1991年,新村改造每户补助1.5万元,村民住上别墅;1992年,每人每年发放200斤小麦;2002年,发放奖学金:本科10000元,专科5000元;2008年,投资1800万元的新老年公寓启用......”《西王村志》里,详细记录着村企改革以来村民享受的种种福利。
 
  4
 
  村内村外两重天
 
  受益的不只有西王村。
 
  西王集团和三星集团合计占地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员工约2万人。集团建设掀起了一场造城运动。随着企业发展、扩建,韩店镇从传统村镇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工业小镇。
 
  70岁的韩大爷是镇上白桥村的村民,见证了整个韩店镇的发展历程。
 
  韩大爷说,没有西王和三星,韩店镇不可能从邹平最穷的镇子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厂子扩建后,镇上大部分土地都被占了,每亩地每年补助1吨粮食。土地流转之后,劳动力解放了,大部分年轻人都在集团里工作,条件慢慢好了起来。”
 
  “那时候,家家都盼着土地被占呢”,他回忆说。韩店镇是在2000年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2008年前后,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附近的出租屋都挤满了外地人,200块钱一个月。后来,人慢慢就少了。
 
  如今,韩大爷干环卫工,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他悄悄告诉我,“以前花28000块钱买了一个环卫局的退休合同,现在一个月还能领1800块退休金。现在10万块钱也买不到了。”他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不抽烟也不喝酒,就想攒点儿钱留给孩子。
 
  王芳就是他口中的外地人之一。王芳是淄博人,2007年,她听朋友说西王这边发展很好,就过来看看。不过,她没有进厂打工,而是盘下门店开了一家米线店。”刚开店那几年生意不错,现在慢慢不行了。”
 
  王芳的丈夫是重庆人。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到西王药业工作,留在了这里。俩人在这里认识,结婚后在西王新村买了房子,孩子在这里上学。
 
  王芳抱怨说,西王今年工资降了很多,“尤其最近3个月,工资一下子少了800多,只剩3000多了。以前一个月拿4000多块钱还算可以。”虽然生意不好,工资太低,但她从来没有走的念头。
 
  抱怨生意不好的不只有王芳。赵金凤是开河村的,儿子开了一家板面店,她在店里帮忙照看不到两岁的小孙子。看着店里生意不景气,她干着急。在她的眼里,只有西王村的人才真正从中受益,其他人除了占地的粮食补助,其它什么都没有。
 
  赵金凤的儿媳妇在三星集团上班,“她们那个单位是12小时工作制,以前是三班倒,年底刚改成两班倒”,她抱怨,“这不是变着法儿赶人走么?要不是离家近,谁愿意干这活。”一个月3600元工资,每天工作12小时,很多人都走了。
 
  我碰到老李时,他在三星集团门口,坐在电动车后座上,等着工头叫他上工。老李是三星集团外包的装卸工,今年47岁。他是附近村上的,没别的手艺,干这行很多年了,平均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他最羡慕的是西王集团的装卸工,都是正式员工,很稳定,还能享受员工福利。
 
  燕姐和丈夫都是邹平县人。2007年,西王新村开建,夫妻二人在旁边开了一家小旅馆。燕姐说,平时主要做那些外来安装工人的生意,近两年生意不好。“西王厂子扩建的时候,外来人员很多,生意当然好。这两年厂子没扩建,只能靠零零散散的安装工人,生意当然不景气。过去镇子上的繁荣都是一时的,现在才是常态。”
 
  镇上好多人抱怨污染太严重,“每天早上起来,地上都灰蒙蒙一片”。“有利必有弊嘛”,燕姐说,“这两年环保查得很严,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对面的西王特钢去年把设备都更新了,以前也是几个大烟囱一直冒烟。”
 
  西王集团的一个负责人告诉我,西王集团的50万吨玉米果糖项目和100万吨钢轨项目入选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项目库,不久就会开建,厂区都备好了。到那时,韩店镇上又会热闹起来了。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