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快速检测专区 » 检测动态 » 正文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2016版与2010版变化对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4
核心提示:本标准代替GB/T 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4 2016版与2010版变化对比
GB4789.4-2010 GB4789.4-2016
前言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4-2008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4-84、GB 4789.4-1994、GB/T 4789.4-2003、GB/T 4789.4-2008。

本标准代替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SN0170—1992《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SN/T2552.5—2010《乳及乳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5部分:沙门氏菌检验》

整合后的标准与GB4789.4—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检测流程和血清学检测操作程序;
———修改了附录A 和附录B。
2 设备和材料 2 设备和材料
2.1 冰箱:2 ℃~5 ℃。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2.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1 冰箱:2℃~5℃。
2.2 恒温培养箱:36℃±1℃,42℃±1℃。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0.1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2.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60mm,90mm。
2.9 无菌试管:3mm×50mm、10mm×75mm。
2.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2.11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12 无菌毛细管。
3 培养基和试剂 3 培养基和试剂
3.17 沙门氏菌O 和H 诊断血清。 3.17 沙门氏菌O、H 和Vi诊断血清。
4 检验程序 4 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 操作步骤
5.1 前增菌 5.1 预增菌
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值,用1 mol/mL 无菌NaOH 或HCl 调pH 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 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 ℃±1 ℃培养8 h~18h。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2 ℃~5 ℃不超过18 h 解冻。
无菌操作称取25g(mL)样品,置于盛有225mLBPW 的无菌均质杯或合适容器内,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置于盛有225mL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调整pH,用1mol/mL 无菌NaOH 或HCl调pH 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或其他合适容器内(如均质杯本身具有无孔盖,可不转移样品),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8h~18h。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2℃~5℃不超过18h解冻。
5.3 分离 5.3 分离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 琼脂平板和一个XLD 琼脂平板(或H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 ℃±1 ℃分别培养18 h~24 h (XLD 琼脂平板、HE 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 或40 h~48 h (BS 琼脂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分别用直径3mm的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琼脂平板和一个XLD琼脂平板(或HE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1℃分别培养40h~48h(BS琼脂平板)或18h~24h(XLD琼脂平板、HE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5.5 血清学鉴定 5.5 血清学鉴定
5.5.1 抗原的准备
一般采用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O 血清不凝集时,将菌株接种在琼脂量较高的 (如2%~3%) 培养基上再检查;如果是由于Vi 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 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1 mL 生理盐水中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煮沸后再检查。H 抗原发育不良时,将菌株接种在0.55%~0.65%半固体琼脂平板的中央,俟菌落蔓延生长时,在其边缘部分取菌检查;或将菌株通过装有0.3%~0.4%半固体琼脂的小玻管1 次~2次,自远端取菌培养后再检查。
5.5.1 检查培养物有无自凝性
一般采用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首先排除自凝集反应,在洁净的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将待试培养物混合于生理盐水滴内,使成为均一性的混浊悬液,将玻片轻轻摇动30s~60s,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反应(必要时用放大镜观察),若出现可见的菌体凝集,即认为有自凝性,反之无自凝性。对无自凝的培养物参照下面方法进行血清学鉴定。
5.5.2 多价菌体抗原(O)鉴定
在玻片上划出2 个约1 cm×2 cm 的区域,挑取1 环待测菌,各放1/2 环于玻片上的每一区域上部,在其中一个区域下部加1滴多价菌体(O)抗血清,在另一区域下部加入1 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再用无菌的接种环或针分别将两个区域内的菌落研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1 min,并对
着黑暗背景进行观察,任何程度的凝集现象皆为阳性反应。
5.5.2 多价菌体抗原(O)鉴定
在玻片上划出2个约1cm×2cm 的区域,挑取1环待测菌,各放1/2环于玻片上的每一区域上部,
在其中一个区域下部加1滴多价菌体(O)抗血清,在另一区域下部加入1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再用无菌的接种环或针分别将两个区域内的菌苔研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1min,并对着黑暗背景进行观察,任何程度的凝集现象皆为阳性反应
。O 血清不凝集时,将菌株接种在琼脂量较高的(如2%~3%)培养基上再检查;;如果是由于Vi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 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1mL生理盐水中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煮沸后再检查。
5.5.3 多价鞭毛抗原(H)鉴定
同5.5.2。
5.5.3 多价鞭毛抗原(H)鉴定
操作同5.5.2。
H 抗原发育不良时,将菌株接种在0.55%~0.65%半固体琼脂平板的中央,待菌落蔓延生长时,在其边缘部分取菌检查;或将菌株通过接种装有0.3%~0.4%半固体琼脂的小玻管1次~2次,自远端取菌培养后再检查。
5.5.4.1 O 抗原的鉴定
用A~F 多价O 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在生理盐水中自凝者为粗糙形菌株,不能分型。被A~F 多价O 血清凝集者,依次用O4;O3、O10;O7;O8;O9;O2 和O11 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定O群。被O3、O10 血清凝集的菌株,再用O10、O15、O34、O19 单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
判定E1、E2、E3、E4 各亚群,每一个O抗原成分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O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没有O单因子血清的要用两个O复合因子血清进行核对。
5.6.1 O 抗原的鉴定
用A~F多价O 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在生理盐水中自凝者为粗糙型菌株,不能分型。被A~F多价O 血清凝集者,依次用O4;O3、O10;O7;O8;O9;O2和O11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O群。被O3、O10血清凝集的菌株,再用O10、O15、O34、O19单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判定E1、E4各亚群
,每一个O 抗原成分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O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没有O单因子血清的要用两个O复合因子血清进行核对。
5.5.4.2 H 抗原的鉴定
小倒管法:将两端开口的小玻管 (下端开口要留一个缺口,不要平齐) 放在半固体管内,小玻管的上端应高出于培养基的表面,灭菌后备用。临用时在酒精灯上加热溶化,冷至50 ℃,挑取因子血清1 环,加入小套管中的半固体内,略加搅动,使其混匀,俟凝固后,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小套管中的半固体表层内,每天检查结果,待另一相细菌解离后,可从套管外的半固体表面取菌检查,或转种1%软琼脂斜面,于37 ℃培养后再做凝集试验。
5.6.2 H 抗原的鉴定
小倒管法:将两端开口的小玻管(下端开口要留一个缺口,不要平齐)放在半固体管内,小玻管的上端应高出于培养基的表面,灭菌后备用。临用时在酒精灯上加热溶化,冷至50℃,挑取因子血清1环,加入小套管中的半固体内,略加搅动,使其混匀,待凝固后,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小套管中的半固体表层内,每天检查结果,待另一相细菌解离后,可从套管外的半固体表面取菌检查,或转种1%软琼脂斜面,于36℃培养后再做凝集试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和试剂
附 录 A
培养基和试剂
A.1 缓冲蛋白胨水(BPW)
A.1.1 成分
蛋白胨 10.0 g
氯化钠 5.0 g
磷酸氢二钠(含12 个结晶水) 9.0 g
磷酸二氢钾 1.5 g
蒸馏水 1 000 mL
pH 7.2±0.2
A.1.2 制法
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10 min,煮沸溶解,调节pH,高压灭菌121 ℃,15min。
A.1 缓冲蛋白胨水(BPW)
A.1.1 成分
蛋白胨 10.0g
氯化钠5.0g
磷酸氢二钠(含12个结晶水) 9.0g
磷酸二氢钾1.5g
蒸馏水1000mL
A.1.2 制法
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10min,煮沸溶解,调节pH 至7.2±0.2,高压灭菌121℃,15min。
A1~A15中所有关于PH的描述都是如上改动,不在这里展开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
附 录 B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
B.1 常见沙门氏菌抗原
注:关于表内符号的说明:
{}={}内O 因子具有排他性。在血清型中{}内的因子不能与其他{}内的因子同时存在,例如在O∶3,10群
中当菌株产生O∶15或O∶15,34因子时它替代了O∶10因子。
[]= O(无下划线)或H 因子的存在或不存在与噬菌体转化无关,例如O∶4群中的[5]因子。H 因子在[]
内时表示在野生菌株中罕见,例如极大多数S.ParatyphiA具有一个位相(a),罕有第2相(1,5)菌株。因此,
用1,2,12∶a∶[1,5]表示。
_=下划线时表示该O 因子是由噬菌体溶原化产生的。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