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黑作坊  奶粉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质量管理 » 正文

为什么我们的杀虫总是没效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1
核心提示:关于虫害对食品企业的威胁,估计很多食品企业都有过切肤之痛。后面的介绍从一个案例深入展开。
   关于虫害对食品企业的威胁,估计很多食品企业都有过切肤之痛。后面的介绍从一个案例深入展开。
 
  案例:某国际品牌的食品厂员工食堂,一天员工吃饭时间。一个女员工突然尖叫:她领的工作午餐中有十多条蝇蛆在蠕动,差点被吃到嘴里。餐厅负责人(某着名餐饮承包公司)因此受到食品厂严重斥责,并勒令立即整改。女员工因此受到的刺激和伤害,估计短期内无法恢复。我们也不妨多想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员工,而是购买我们食品的客户,那对企业声誉构成何等的影响(何况是零成本传播的网络时代)。餐厅负责人立即进行内部检查,但奇怪的是,清洁似乎都做到位,喷药也每天喷,门窗也管理得很好。直到后来虫害控制专业人士沟通和现场检查后才解开谜团——麻蝇。
 
  1、 没效果的原因
 
  所谓效果,就是处理完后,害虫数量减少甚至不见了。然而“效果不好”,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其实,杀虫是最容易的,每平方米若干毫克(mg)的杀虫剂有效成分,就足以致死大部分的昆虫(一般对昆虫的专业杀虫剂,滞留喷洒的用量也仅10-25毫克有效成分每平方米。即使是超市的气雾罐产品,对着害虫直接喷射,致死效果几乎都是肯定的)。那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
 
  1)杀虫剂没有被正确使用在靶标位置上。例如,苍蝇一般的停靠高度0.6-3米的高度,而且喜欢在绳索(电线、装饰吊绳等)上停留。而你只对低位的墙体喷洒,效果一定很差。
 
  2)杀虫剂被冲洗或分解。食品厂比较常见的内部清洗程序、新装修粉刷墙面(偏碱性)、强烈光照(分解)或有机分解,都是很常见的:因为杀虫剂有效成分由于这些原因已经被严重减低到不足量的地步了。
 
  3)目前企业碰到最多的也是最“难”解决的,并不是“杀不死”,而是“杀不绝”。杀了还有,或内部孽生(例如蛾蠓就、蚤蝇、果蝇等),或者外部入侵(家蝇、褐家鼠等)。有的害虫,既可以内部孽生,也可以从外部入侵,例如蚂蚁。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或者因为企业要求不能随意使用杀虫剂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虫害风险管理。
 
  2、 害虫和虫害控制历史
 
  一般群众理解的“有害生物”,是指四害。因为这四种生物是虫媒疾病传播中的元凶。但到了后来,害虫(Pest)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拓展,泛指一切(人类和微生物除外)可以导致人类健康、经济、精神伤害的生物。例如,鸟类,如果放在公园里,是有益的生物,但是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分到生产车间,就是“有害生物”了。所谓“有害生物”,都是相对不同环境和人群而言的。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习惯称虫害控制公司为“消杀”,其实不太贴切。
 
  消杀—消毒和杀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毒的靶标是有害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两者的控制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消毒的要求,比虫害控制严格多了。如果让杀虫公司做消毒,必须确认对方具备相应的消毒员资格。
 
  而虫害控制,也就是常说的“杀虫”,其历史和所有的产品也是颇有趣的。
 
  3、 综合虫害管理(IPM)/绿色杀虫
 
  虫害风险管理的概念,是从“综合虫害管理”中引申出来的。所谓综合虫害管理,简单讲,是指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化学方法最后考虑),把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可以接受的水平。打简单比方说,花100块钱,把害虫密度降到可以损失少于100元的水平,同时不增加更多的损失(例如杀虫剂污染)。
 
  4、 新招牌?虫害风险管理
 
  对于中国食品企业而言,我们就需要根据其生产和管理特点来展开:
 
  食品加工或暴露区域的害虫接受水平几乎为零;
 
  杀虫剂容忍程度极低,甚至不能用药;
 
  企业所在地往往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城乡结合部,而企业对周边环境无能为力;
 
  审核要求(STAR,AIB,BRC)等等。
 
  食品企业的习惯思维:“食品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强。
 
  针对这些,就出现了“虫害风险管理”的概念,并不断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兼容接轨。常见导致虫害的5大类风险:
 
  外围害虫密度—就是外围环境的害虫数量。例如,你是在养猪场旁边,那就恭喜你了,运气真“好”。需要更多努力了。
 
  吸引因素—例如,室外灯光照明(汞灯吸引飞虫)、垃圾房管理差。
 
  建筑与管理漏洞—门窗缺陷和管理不当、基础设施差。
 
  室内卫生环境—常见是存在卫生死角或者清洁方法不对(例如,仅用热水冲排水口,就无法解决蛾蠓的问题)。
 
  原材料供应—原材料带进来害虫,例如小家鼠和德国小蠊(小强)。
 
  如果发现出现害虫,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查找原因。
 
  5、 如何设定虫害阈值和评估杀虫公司
 
  如何设定所谓的“害虫阈值”?换言之,就是如何通过可执行的害虫数量标准来评估你的虫害服务供应商?
 
  两种观点都是不妥当的。一种是“既然没有适用的官方标准,就随便拿适用于城镇卫生运动的全国爱卫办(97年颁发)的审核标准,或者不提任何标准,随叫随到,大不了罚款”,属于纯忽悠;另一种是经过讨价还价,设定出某些具体的数字,例如每平方米多少只苍蝇。而实际上,如果缺乏充分的现场长期调研,这些“数据”根本经不住任何的挑战,时时刻刻戏弄品控的质量神经。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苟且的思维上,至于如何变成可执行的依据帮助到企业的品控和生产,则需要新的思维方法,我们姑且称为“虫害风险管理”。
 
  提出以下观点:
 
  1)判断你的“基础风险”:所有的定量分析,必须先有可靠的监测数据。例如,整理以往捕蝇灯捕获量、粘鼠板捕获量、鼠饵站取食阳性率等反映出来的数值。这些监测,必须真实有效,同时覆盖所有的敏感地段。这些数据,体现出现有环境下的真实风险水平。可接受阈值的设定,不应脱离“基础风险”而放卫星搞大跃进。在企业不断改善的过程中,这些“基础风险”是应该不断降低的。虫害控制公司要不断反馈出这些变化。在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是围绕如何进一步降低它。
 
  2)设定所谓“风险阈值”之前,我们先观察以往一年以上的有效监测数据,包括分地段的时间趋势变化。尤其对于敏感地段,例如,灌装车间、烤焙车间等食品直接暴露的位置。这些位置,若严格而言,应该做到害虫“零密度”。要做到这点,理论上不难,就是把所有可能有利于害虫内部孽生或者外部携入的风险都识别并排除。例如,内部清洁、原材料包材进入车间前的检查、车间门户传送带的管理等。虫害控制公司的意见非常重要,但无论他们多么专业,都远不如你作为企业内部人员更清楚每个可能出问题的环节。更大程度上,你需要的,更加是虫害控制公司提供的评判风险的分析标准,而不仅仅是分析结果。例如,能构成老鼠入侵的风险,包括大于0.6cm的门底缝、大于1.3cm的排水沟防鼠栅等。
 
  3)运用这些分析标准,记录已发现的不满足标准的“风险”。风险的解决,也不仅仅是品控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部门的支持。而一个好的虫害控制公司,应可以帮助你提供可靠的分析资料用于内部沟通。
 
  6、 能不能拿爱卫办文件来审核我们工厂?
 
  所谓“爱卫办的标准”,如果是全国爱卫办1997年颁发的一个用于爱国卫生城市评比的标准,仅适合于一个大型城区范围的评比,但是否适用于一个小面积企业还值得商榷。目前适用于企业的中国官方标准仍在不断指定和讨论中。
 
  如果你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对杀虫公司评估的依据,可以重点考虑采用:1.STAR:可操作性很强;2.AIB:强调虫害风险管理。另外BRC也是比较不错的评估标准。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