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质量管理 » 正文

车间管理的八大弊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6
核心提示:多中小规模成长型工厂往往有这样的怪现象出现:几乎每个人都忙得很,但就是整体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找出原因,不知该如何改善。
   多中小规模成长型工厂往往有这样的怪现象出现:几乎每个人都忙得很,但就是整体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找出原因,不知该如何改善。
 
  1
 
  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
 
  1、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
 
  2、能否有改进的地方;
 
  3、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检查流程首先要检查流程系统本身。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1、运转是否畅通?如责任组长任性拒单等。
 
  2、运转是否闭合、断裂、梗塞?如现场抱怨擅自处理不上报。
 
  3、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如终检有没有执行等。
 
  4、是否已格式化、规范化。如接车、交车、报价、跟单无规范、无考核标准等。
 
  5、流程上流的是否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企业文化)。即员工的言行举止及服务品质,这才是竞争对手不可轻易复制的。
 
  2
 
  制度不支持
 
  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怀。
 
  过严,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如:迟到一分钟都要扣钱或执行双重标准、外返扣款无标准无沟通确认等。
 
  过宽,约束力又不够。 严宽均是相对的,决定于价值取向,任何违背“以顾客为导向”和“人性”的制度都是不合理的。
 
  3
 
  监管不到位
 
  1、监管方法缺失,如靠人管人或拉帮结派等。
 
  2、监管越位或错位,如直属经理不管不问,老板一杆子到底等。
 
  3、监管失职,如明知作业不规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
 
  4、监管岗位素质低,沟通能力太差或将包容和宽容混为一谈。
 
  5、监管者本身处事不公正,没有原则,再好流程和制度也会死,上梁不正下梁歪。
 
  4
 
  技术管理素质不匹配
 
  全员全流程质量控制思想领悟不深,还是以为有一个技术棒的厂长就全厂无忧了!
 
  资源整合,各尽其能。
 
  严格控制外返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预防工作很重要,问诊-预检-方案审核-配件控制-作业控制-终检-交车检验-陪同交车,一步不能少!
 
  5
 
  员工素质不高
 
  什么是品?品就是职业道德。
 
  什么是质?质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自然属性,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智慧、资源等。
 
  职业意识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标准)。
 
  效率低下主要与员工的品质有关。一个品质很好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3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
 
  布置同样的工作,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力,却一周后才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
 
  仅从花费的时间量来说就有7倍的差距,更不用考量质的差距了。
 
  但在长期平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同岗位员工之间显然不可能有7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质地优秀的员工会逐渐流失,沉淀下质地一般的员工。留下的员工虽然职业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很低下。
 
  用人不是看是否听话?是否忠诚?(超越个人期望肯定会忠诚所以忠诚是相对的),要重点看质!
 
  6
 
  主管能力有限
 
  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由于厂长付总能力有限,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篇,不会在战术上指挥调度协调,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造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失败肯定是必然的。
 
  管厂长不是用来打小报告的,而是用来解决、预防问题,实现既定目标的。
 
  1、作为主管或老板,千万注意不要让员工无为劳作。
 
  即忙了半天没有效果,若此时又不敢承担责任,试想其结局会如何?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员工也就疲了。然而又不能违抗命令,怎么办?
 
  员工就会兵来将挡,你有千条令我不行,我就自扫门前雪。结果大家都在忙,其实是各忙各的,是装着忙的样子给上级主管看,一级骗一级。
 
  2、千万不能朝令夕改。
 
  作为主管或老板,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力不够,或耳根子软,做了决策发布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好,想修改决策,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导致随意文化滋生。刚开始下属对此不舒服,时间长了摸准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风格,尽管上司发布了命令,又估计上司会修改指令,于是就开始佯动而不真动。结果上司看见下属在动也就心满意足了,可就是迟迟不出结果,没有效率。
 
  7
 
  文化导向有误
 
  如果老板倡导“忙”文化,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装B也能做劳模。这在一些修理厂特别明显。老板一看员工从早忙到晚很开心,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闲。员工一闲,老板心里就堵得慌。
 
  效率低下的修理厂老板不问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而只看是不是在忙。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去表扬忙的员工,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
 
  殊不知,员工之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大多是因为质地不行,忙不到点子上,瞎忙;更有甚者是品的问题,故意忙给老板看的。结果老板发现了就表扬,就必然会为忙而忙。结果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忙而无效。归根结底员工考核没有以完成目标为导向。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