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食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黑窝点  海产品  奶粉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市场行情动态 » 正文

8月份能否成为麦价上涨的好时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30  浏览次数:209

7月渐入尾声,我国主产区新季小麦收购进度开始放慢,其价格受下游需求放缓而出现了小幅下跌的行情,主产区面粉厂收购小麦价格累计下调幅度在0.01-0.02元/斤(如下图所示)。部分贸易商和农户还在持粮观望,期盼8月份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麦价能再出现一波上涨的行情。长期来看麦价上涨是必然,但综合来看8月的麦价或还将以平稳为主,大幅上涨的几率不大,建议贸易商和农户适时将粮变现,囤积最优质的粮源为佳,其具体的原因如下。


托市力度减弱  余粮仍充足


截止目前主产区仅有三个省份启动了小麦托市收购,托市总量与上一年相比大大减少,小麦价格正在逐渐向“市场化”靠拢。据统计,截至7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量2973.2万吨,同比减少1695.9万吨。近期国内主产区小麦5日收购量呈放缓态势,6月21日~25日新增收购量473.1万吨,6月26日~30日新增收购量424.3万吨,7月1日~5日新增收购量329.7万吨,7月6日~10日新增收购量257.6万吨,7月11日~15日新增收购量256.2万吨。2018年新季小麦虽已减产,但受贸易商及农户惜售心理影响,实则基层粮源仍较多,后期若集中出售,毕竟给予市场压力,制粉企业在低利润的背景下,不排除压价收购,15年小麦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景或将再次上演。


终端需求疲软 难提振企业收购热情


据本网了解,受季节性消费淡季的影响,7月下旬开始制粉企业纷纷将面粉出厂价格下调了0.05-1元/袋,刺激出货,高成本、低利润的背景下,入市采购小麦积极性不高。另外,根据今年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各地轮换和中央储备粮收购工作已渐入尾声,特别是托市力度的减弱,现阶段制粉企业对于小麦收购量少的现状来讲并不着急,小麦消耗的缓慢,短期内库存可满足生产,即使后期麦价依然会涨,但整体空间也十分有限。


高温酷暑 新麦存粮难度增大


自7月17日起便进入了“三伏天”,各地持续高温天气,并且降雨量也相对充足。据了解,26日以来,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江苏西部、安徽大部、浙江北部及四川盆地西北部、云南西部等地出现分散性大到暴雨,河南南阳、湖北襄阳、江苏宿迁和淮安、安徽滁州和合肥、四川眉山和乐山、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出现大暴雨(100~181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70~97毫米),高温及湿热的天气使得小麦的保管难度增加。部分制粉企业表示,8月份若小麦保管不当,那么小麦极易生虫,特别是存放于农户手中的原粮,保管条件较差,若保管不当或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新麦上涨最佳时机恐将在9月份


根据当前小麦市场行情来看,麦价出现上涨的时间或将出现在9月份,其理由有三点。其一,9月份我国各地大中专校开学,市场刚性需求也将得到有效的增加。其二,9月份末将迎来双节,即中秋节及十一国庆长假,届时从终端的居民消费及月饼用粉需求好转,促使制粉企业开机率得到提升,对小麦的收购积极性增强。其三,我国小麦托市在9月30日结束,再托市未结束及2019年小麦托市价未公布以前,小麦价格还将获得一定的底部支撑。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笔者建议有原粮的贸易商和农户适当出售部分小麦库存来降低囤粮的风险。毕竟纵观全局来讲,国家的小麦库存量依然较高,后期市场整体供应十分充足,同时“三伏天”新麦自身的保管难度也在增大,现已不是“手中有粮而新不慌”的格局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