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法规 » 地方食品法规 » 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黑政发〔2021〕5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1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核心提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  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三章  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

    第二节  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

    第三节  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第四节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五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六节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第七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八节  打造北大荒现代农业航母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节  强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第二节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第三节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四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五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六节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第五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第二节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第三节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第四节  加速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

    第五节  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第六节  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第六章  提高综合竞争力,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抢抓机遇融入国内大循环

    第二节  创造条件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三节  激发消费新潜力

    第四节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第五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第七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  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二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第三节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质效

    第四节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新活力

    第五节  强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

    第六节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第八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二节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第三节  加快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

    第四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五节  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

    第六节  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

    第九章  提升放大绿色发展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第二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节  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

    第四节  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第五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六节  培育林区生态产业新优势

    第十章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第一节  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

    第三节  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高地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十一章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一节  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节  发展繁荣边疆特色文化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五节  推动现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章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一节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

    第二节  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

    第三节  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

    第四节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第十三章  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高现代化建设综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节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第十四章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第一节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第二节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节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节  推进“健康龙江”建设

    第六节  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七节  积极应对人口问题

    第八节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和家庭建设

    第九节  推动青年成长发展

    第十节  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

    第十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龙江

    第一节  保障国家国防安全

    第二节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节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第四节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第五节  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第六节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节  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八节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第十六章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节  加快推进法治黑龙江建设

    第五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建设“六个强省”、重振龙江雄风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依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省人民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定位,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的总体要求,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聚力攻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大事,啃下了许多制约发展活力的改革硬骨头,建成了许多打基础、攒后劲、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六个强省”建设呈现新气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开创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登上一个大台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7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面貌、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国宝级“老字号”老树发新枝,炼油能力突破250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提升,神华国能宝清电厂投产运营,石墨、钢铁、铜等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加快发展,加速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跨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本籍两院院士达到41位,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8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161个,新型直升机、核电装备、舰船动力、非洲猪瘟疫苗等领域研发制造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32家,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式成长,新旧动能高质量转换。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组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农垦、森工彻底打破了政企合一体制,打赢龙煤改革脱困硬仗,组建七大省级产业投资集团,民营经济占半壁江山。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第一,生态保护全面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优势加速转化,打造旅发大会品牌,全域全季旅游深度开发,“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竣工投产,同江铁路大桥境内段、黑河公路大桥顺利建成,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加快建设,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更加巩固。龙粤、哈深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生根。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哈佳、哈牡客专投入运营,哈尔滨火车站成为靓丽名片,牡佳客专、佳鹤铁路加快建设,哈绥铁伊客专、北黑铁路提前开工,全省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哈尔滨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东二跑道获批,机场网络进一步完善。京哈、绥大、哈肇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更加完善。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成5G基站1.89万座。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传承弘扬“四大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发展,持续推进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凝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二节  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地区和我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为我省加快振兴发展注入强大政治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为我省提供了稳定的发展预期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我省推动资源、生态、科教、产业、地缘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积极承接国内产业链转移,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应对疫情助推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各地对生产要素的争夺更加激烈。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重,开放合作水平不高,一些涉及体制机制问题的改革还在攻坚,吸引留住人才的力度还需加大,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定力和毅力,增强干劲和韧劲,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生态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农业现代化稳居全国领先地位,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建成法治黑龙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新时代文化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实现美丽龙江建设目标;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对俄合作新优势明显增强;平安黑龙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解放思想,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着力集聚各类人才,采取新的战略性举措,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省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突出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厚植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到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度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链条抓好“五头五尾”,“百千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建成全国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和国家重要的高品质乳肉禽蛋制品加工基地,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建成农业强省。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全面激活,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新优势加速形成。科教强省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哈尔滨国家科技创新城市、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行列,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央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新活力,民营经济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目标,更多民营企业加快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实体经济成为振兴发展主力军。人才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育才聚才留才能力明显提升。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大通道全面贯通,以对俄和东北亚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更加突出。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和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龙粤、哈深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省市对口合作样板。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北方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建成生态强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得重要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重点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生态旅游首位度显著提高,旅游强省加快建设。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哈长城市群联动发展,哈尔滨大庆绥化一体化加快推进,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高标准构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推进百年油田(城)建设,“四煤城”和大小兴安岭林区高质量转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美丽边城建设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兴边富民成效显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

    ——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边疆特色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突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和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年均/累计

属性

经济
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

1

5.5

预期性

 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3

30

预期性

 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55

>67.0

预期性

 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5.5

预期性

 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0.9*

65

预期性

 6.县域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50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20

预期性

 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57

4.53

预期性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0

预期性

民生
福祉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7

6左右

预期性

 11.城镇调查失业率(%)

6.1

<5.5

预期性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3

12

约束性

 13.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9

3.6

预期性

 1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预期性

 15.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38

4.5

预期性

 16.人均预期寿命(岁)

78.23*

79.43

预期性

绿色
生态

 17.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个百分点)

3.62

〔0.1〕

预期性

 18.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2.49*

完成国家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4.7*

完成国家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2.9

完成国家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66.1

完成国家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森林覆盖率(%)

47.23

47.3

约束性

安全
保障

 2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7541

>8000

约束性

 24.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9755

11368

约束性

 

注:①〔〕内为5年累计数。②带*的为2019年数据。③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第三章  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建成农业强省。
 
    第一节  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
 
    建成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编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牢固树立“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思想,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专栏2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重点任务

领域

建设目标

耕地保有量

稳定在2.39亿亩以上,筑牢粮食安全之基。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稳定在2.15亿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一位。

永久基本农田

稳定在1.68亿亩以上,占全国10.8%。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达到1600亿斤,增强保安全能力。

粮食总产量

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居国家绝对领先地位。

粮食安全产业带

建设以松嫩平原为核心和以三江平原为核心的东西两条产业带,建成“人”字形布局、绵延千公里,全国粮食安全产业带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产粮最多、品质最优的核心区。

 
    提升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重度涝区治理。实施“三水”措施,大力推行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开展全程机械化提升行动,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快发展水稻育秧大棚、智能温室等设施农业。
 
    专栏3  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工程

领域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程

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实现集中连片、沟渠连通,基本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新建及改造4100万亩,总规模达到1.22亿亩。

中低产田

改造工程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稳步提高单产水平。

改造4000万亩。

大中型灌区

现代化工程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

建设鸡东、龙凤山、向阳山等大型灌区和呼兰泥南、尚志河东、铁力王杨、抚远乌苏镇、密山兴凯湖等中型灌区,提升三江平原灌区配套水平,新增和改善水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

全程机械化

行动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

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7万台,保有量达到9万台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6600万千瓦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5200万亩。

设施农业

提升工程

累计达到100万亩以上。

建设以鸿福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棚室生产基地、高标准连片温室小区50个、百栋棚室规模小区100个。

 
    实施科技强农战略。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技院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加快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农业清洁生产、黑土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建建三江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专栏4  科技强农重点工程

领域

类别

主要措施

科教体系

科教资源配置

推动涉农学校聚焦主业,优化学科布局,集中力量做好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

发挥东北农大、东北林大、八一农垦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引领带动作用,整合职业院校和职能相近的科研机构,努力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平台体系

高水平

研发机构

建设玉米发酵产业工程中心、生物菌种国家级实验室、生物质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

国家级

农业科技基地

建设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0处、农业科学试验基地10处。

园区体系

国家级园区

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5个。

省级园区

建设农业高标准科技园50个。

推广体系

协同创新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30个。

 
    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场、库、圃建设和信息化。加强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基因挖掘,实施分子设计育种,创新种质资源创制及品种选育手段,开展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推广突破性新品种。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建设联合育种平台,优化品种审定程序。强化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海南南繁基地建设,推动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建设,加快粳稻、玉米、蔬菜、畜禽、水产、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番茄等大宗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加快中华华牛培育和东北民猪配套系研发。对玉米、大豆等种子研发培育实行“揭榜挂帅”,鼓励专家学者发挥独特作用。支持现代种业企业发展,培育年销售额超15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1个、5亿元以上的2个,争取实现主板上市1家。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自育品种推广面积达92%以上。

专栏5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任务

类别

建设内容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

种质资源

保护基地

黑龙江寒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和信息化库、寒地农用微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中心、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药材动植物种质资源库、畜禽种质资源库、寒地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圃和东北民猪、林甸鸡、籽鹅等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科研检测

基地

现代化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36个、标准化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25个、猪性能测定评估中心。

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工程

育种平台

涵盖分子育种、表型育种、生态育种、基因

 
 
[ 食品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