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研讨会-孙万成教授-牦牛乳外泌体RNA稳定性及其支链脂肪酸功能性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1
核心提示:牦牛乳外泌体RNA稳定性及其支链脂肪酸功能性研究
   孙万成   教授
 
  青海大学院乳品工程教研室 主任
 
  孙万成,男,汉族,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乳品工程教研室主任。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食品科学学士学位;2004获得暨南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学位;2011年于意大利比萨大学获得动物性产品卫生与检验博士学位。2015—2016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参与脂肪酸分子营养及其代谢组学研究。2015年入选青海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海省专家库专家(青海省政府采购、青海省农牧厅、青海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咨询专家、国家餐厨食品安全咨询专家。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青海高原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功能性成分纯化及分子营养等方面研究。对牦牛乳及酥油功能性脂肪酸进行检测、纯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行牦牛乳及其产品进行开发,并与相关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共计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 项,其他项目4 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着2 部。
 
  报告题目
 
  牦牛乳外泌体RNA稳定性及其支链脂肪酸功能性研究
 
  摘 要
 
  对牦牛乳进行不同的加工和处理,研究牦牛乳及其外泌体中RNA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对泌乳初期(Fst_exs)和泌乳盛期(Mid_exs)牦牛乳外泌体中的microRNAs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在不同的加工及处理下,牦牛乳RNA及外泌体R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均会有所下降,但牦牛乳外泌体中的mRNA均可抵抗不良环境且保持稳定,因此可将外泌体中稳定的mRNA应用于牦牛乳的掺假检测,为牦牛乳的掺假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对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的牦牛支链脂肪酸空白组(酥油)与支链脂肪酸处理组进行转录组学研究,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发掘出差异基因家族,最终确定差异基因的相关功能和表达趋势,判断出差异基因家族对人乳腺癌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揭示支链脂肪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SPF级小鼠随机分成3 组,分别为control组(饲料不做处理)、ghee组(饲料中添加10%牦牛酥油)和treat组(饲喂10%支链脂肪酸)。饲喂4 周后测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取小鼠结肠部位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以纯化牦牛酥油支链脂肪酸为小鼠膳食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2)以纯化牦牛酥油支链脂肪酸的膳食抑制了小鼠机体脂肪的合成;3)纯化牦牛酥油支链脂肪酸的膳食,能够降低变形菌门、Helic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和提高Akkermansia属、Lactobacillus属的相对丰度来改善小鼠机体肠道菌群。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