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海产品  黑作坊  周黑  烟台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食品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学者:人感染流感H7N9地理范围扩大 病毒循环增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中国公共卫生学者最新研究显示,人感染流感H7N9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病毒在禽间的地理扩散范围更广泛。禽类中H7N9病毒的循环强度增加;未来,人间病例可随禽中循环的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流感H7N9病毒的比例变化而变化。
    中国公共卫生学者最新研究显示,人感染流感H7N9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病毒在禽间的地理扩散范围更广泛。禽类中H7N9病毒的循环强度增加;未来,人间病例可随禽中循环的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流感H7N9病毒的比例变化而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活禽市场关闭,病毒可沿着家禽运输和交易的路线隐性传播,持续扩散到没有或没有严格执行活禽市场关闭政策的地区,包括尚未发现疫情的地区。
 
    据悉,自2013年3月中国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流感H7N9病例以来,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一波人感染流感H7N9疫情。复旦大学6日披露,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宏杰课题组在人感染流感H7N9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和大流行风险评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
 
    校方表示,该研究全面阐明了2013年至2017年人感染流感H7N9的流行病特征及临床严重性的变化,为大流行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证据。
 
    据课题组介绍,在2016-2017第五波疫情前,H7N9病毒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但今年2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该病毒已变异为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出现病死等情况。同时,2016-2017年-第五波疫情较往年出现得更早,报告病例数也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波。
 
    第五波疫情中,人感染流感H7N9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性是否发生了变化?其引起大流行的风险是否增强?这成为当下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者的研究正回答了“第五波疫情中,流感H7N9病例数激增且出现了高致病性H7N9病毒株是否会改变其引起大流行的风险”这个关键科学问题。
 
    余宏杰课题组发现,从第一波到第五波疫情,16-59岁病例的比例从41%逐渐上升至57%,第四波和第五波疫情中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病例的比例高于前三波。余宏杰表示,本研究提示对活禽中的流感H7N9监测需进一步加强,并建议采取永久性活禽市场关闭,或在疫情发生前采取主动的活禽市场关闭措施。
 
    余宏杰课题组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及公共卫生意义,《柳叶刀感染性疾病》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论文,并同期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动物流感研究参比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流感病毒专家RichardWebby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杨子峰撰写了专家述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