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中国特色小镇”雁洋:青山绿水孕育“高富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4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何森垚 摄



雁洋镇金柚公园。何森垚 摄


从梅州城区沿着省道S223线进入梅县区雁洋镇,沿途绿水青山相迎,风光旖旎。约40分钟车程后,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等旅游景区让人目不暇接。


雁洋镇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家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等六大旅游景区。因此提起雁洋镇,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事实上,雁洋镇不仅是旅游重镇,也是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强镇,是梅州乡镇中的“高富美”。目前雁洋镇拥有3家A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家美股上市公司及华银集团等近百家企业。2016年,雁洋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1亿元。去年,雁洋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雁洋镇‘特’在一二三产业都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富民强镇’的特点显著,它强在一二三产业都有基础,互为补充,互为融合。”梅县区区委书记钟光灵说,梅县区将以雁洋镇为示范点,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特色文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联动发力,争取打造更多名副其实的特色专业镇,通过发展特色小镇,为振兴县域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念好“山水经”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镇在林中,路在绿中。盛夏午后,驱车行走在雁洋镇镇内,道路宽敞笔直,两旁皆是让人心醉的绿色。一路前行,来到了粤东山麓阴那山下的阴那村,薄雾缭绕,涧水潺流,又是另一番景色。


“我家种的绿茶,全生态,够香;山里的鸡骨草,消炎……”77岁的陈秀英泡了壶绿茶,给暑期到访的游客介绍客家特产。她和儿子李赞隆在村口开了个小店,虽是小本生意,却经营得有声有色。


这是老人以前“不曾敢想的生活”。李赞隆读初一那年遭遇了一场大雨,染出了风湿病,落下残疾,家里成为村里最苦的家庭。


改变命运的,是绿色发展。雁洋镇创新机制,引领群众念好“山水经”,共建共享生态资源,实现绿色产业集聚发展,绿水青山切实变为“金山银山”。


阴那村毗邻雁南飞茶田和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千年古刹灵光寺坐落在村内。“景区相连,吸引游人,游客每年都增加,农副产品有较好的销路。”李赞隆告诉记者,在旅游的拉动下,“身残志不残”的他,种起了茶叶,卖起了特产。


“全村900多人,大部分村民都在旅游产业链上。”阴那村村支书陈小菊说,为了更好地融入绿色发展,阴那村还与周边村庄联动,建设有客家特色的美丽新村。


相隔数公里远的南福村,绿色的“柚海”在风中翻动。依托金柚种植基础,该村整合125户330多个果园,打造出3000多亩的休闲金柚公园。


“全镇8000多户人家,有超过一半的家庭都在旅游产业的列车上,全镇农家乐、旅店数量超过300家。”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告诉记者。从发展三高农业,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雁洋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出生态、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2年,雁洋镇旅游人数为337万人次,旅游收入27.9亿元。至2016年,全镇旅游人数为745万人次,旅游收入79.1亿元。期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72.76亿元,上升至100.1亿元。


发展新产业 充实特色小镇的里子


相比旅游产业,雁洋镇的工业经济也毫不逊色,小镇里聚集了6家上市企业,2016年,雁洋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21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些生态环保的特色新兴产业正在雁洋兴起。


“苹果、三星、华为、新能源汽车等很多产品使用的铜箔,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走进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正在旋转,将微薄的铜箔送入各个生产工序。公司董事长廖平元告诉记者,该企业是绿色环保产业,正是看中了雁洋的生态和人文基础,他们才落地雁洋,并抓住有利先机,扩大生产规模。


铜箔产业,是随着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产业。此前,受资源和技术限制,全球铜箔的生产主要在美国、日本等国,市场供需十分紧张。


“铜箔薄厚常用的是7微米、8微米,相当于人头发的十分之一,技术要求很高。”廖平元说,2010年,嘉元科技抓住发展机遇,完成股权改造,着力通过研发解决技术瓶颈。


至今年6月10日,该公司已拥有知识产权190项,其中技术专利111项(含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注册商标5项(含广东省著名商标2项);拥有科技成果76项,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省名牌产品2项。


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10月,嘉元科技在新三板上市成功,成为国内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铜箔专业生产企业,也是梅县区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该企业前后三次融资约2.2亿元,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2016年9月,嘉元科技再次启动总投资7.2亿元、年产1500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改项目,预计整体建成投产后,全厂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润2亿元和上缴税收1.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0个。


嘉元科技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目前,雁洋镇共集聚了3家A股上市公司“梅雁吉祥、宝新能源、超华科技”、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嘉元科技、客家园林”、1家美股上市公司“卡莱轮胎”,实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激发内生力 共享共建破解发展难题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雁洋镇,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直是很多欠发达山区一道难迈的坎。


“过去,村不通路、不通电,村民只能‘走出去’谋发展。”桥溪村67岁村民朱新辉对村里的发展充满感慨。


桥溪村位于阴那山五指峰西麓,离镇区约8公里,村里常住人口40多人,户籍人口20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则有约6000人,是隐藏于大山的“华侨村”。村中至今仍保留着继善楼、世德楼、宝善楼等客家特色建筑。


朱新辉说,为了凝聚群众力量,桥溪村在开发中突出“共建共享”,一方面做通群众工作,拆除违建;一方面保障群众利益,明确门票收益的25%归村里所有。


2013年,桥溪村景区对外开放。到2016年,村人均年分红3000多元。“切实得到了实惠,大家都支持发展。”朱新辉说。


将散乱的资源,通过整合挖掘,使生态、文化、农业等资源实现聚变,是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力量的重要途径。


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斌对此颇有感触。谢斌是雁南飞从茶田到茶园,从茶园到景区的亲历者,扎根20多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整合旅游与农业,引领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整合的过程是艰苦的。”谢斌说,一次,他与一位杨姓村民商量征收果园时,村民直接跪在他面前。“他怕果树没了,活路就没了。”为此,谢斌引导村民转为景区工作人员,景区逐年发展,村民收入也随之增长。供孩子读完大学后,杨姓村民专门前来感谢,“感谢我们帮他早放弃低端生产,抢了转型先机。”


如今,雁洋镇处处是风景,田间地头传递出丰收的景象,在数十公里的土地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群正在集聚。


“在农村综合改革等政策推动下,我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引导红色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足球文化、收藏文化与生态旅游相融,赋予青山绿水更多内涵。”钟光灵认为,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凝聚绿色发展的力量。


谢斌明显感受到,悄然间,镇里的民风发生了很大改变。他记得,以前在开发茶园的过程中,由于地少人多,村民在乎小利益,邻里吵架、偷盗事件曾时常发生。如今,每当夜幕降临,雁南飞游客中心歌声响起,村里的阿姨们跳起广场舞。即使是在景区打扫卫生的阿姨,虽然经济不算宽裕,但捡到游客遗失的财物时,都主动上交。


“这是发展给一个地方带来的改变。”雁洋镇镇长刘志刚认为,绿色发展使村民“家门口就有饭吃”,一些社会问题迎刃而解。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