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体系认证 » 正文

新准则风险评估示例:实验室危险源风险评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1
核心提示:在产品检验前针对检验过程的特点, 采取旨在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危害程度的检验危险源识别及管理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验室危险源风险评估
 
  在产品检验前针对检验过程的特点, 采取旨在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危害程度的检验危险源识别及管理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1
 
  危险源的识别
 
  实验室主要危险源有机械、电气、高低温、火灾爆炸、噪声、振动、呼吸危害、毒物、辐射、化学等危害等。
 
  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中毒、压力容器爆炸等。
 
  实验室能量源有机械的驱动装置、电源装置、可燃物、热源设备、产生、储存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压力容器等。能量载体包括机械动力部分、带电体、火焰、烟火、高温物体、高温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内容物等。若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失控、失效或破坏将会产生各种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3个方面的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据主要位置, 例如:将废弃的易燃品、爆炸品、强腐蚀性物品随意丢弃在垃圾箱内, 引发火灾;取用有毒物品时麻痹大意, 未佩戴防护用品, 导致中毒;对产品性质认识不清或操作不当, 发生爆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物的故障, 例如电线老化漏电、加热设备温控系统失灵、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连接管路破裂气体泄漏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系统运行的环境, 包括温度、湿度、噪声、通风换气、粉尘、照明等物理环境以及实验室的软环境。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才可以更好地去识别、控制危险源, 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危险源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是指在完成危险源识别后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种办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风险评估采用定期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评估是指各实验室每年定期对与实验室测试和管理工作相关的风险信息以及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动态评估是指针对各实验室产生的历史数据与现状,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而进行的不定期风险评估。在实际的风险评估过程中, 首先必须针对实验室不同的作业活动, 按照不同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形成包含危险源因素、危险源描述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事故或伤害。
 
  其中, 风险评价等级取值以及风险等级定义标准见表1、2, 当实验室风险评估等级为高风险等级时, 应当及时以书面工作报告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它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E) 、危险严重程度 (C) 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作为自变量, 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概率。实际操作中,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 对所评价的对象由有经验的专家判断打分,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危险源危险性评估值, 再按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 以此值替代客观概率。
 
  公式为D﹦LEC, 式中:
 
  D为危险源危险性评估值;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什么造成的损失后果。
 
  3
 
  降低风险的方法
 
  国家认监委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 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 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 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范围。”可见实验室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即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客观要求, 又是实验室合规性义务。
 
  1 提前预防
 
  制定《防火应急预案》、《中毒应急预案》、《触电应急预案》等, 并按演练计划进行演练。一旦事故发生, 应急与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发生爆炸和火灾时, 指导试验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实验室负责人应及时赶往现场配合保卫和安全部门, 确定事故性质, 采取果断措施, 若有人员伤亡, 及时求助医疗救助单位;当发生化学品中毒事件, 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同时将患者从中毒环境中移至空气流通处, 尽量弄清致毒物质, 以便协助医生排除中毒者体内毒物, 如遇中毒者呼吸停止, 心脏停跳时, 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 直至医生到达或送到医院为止;当发生触电事故时, 救护人员在注意防止自己触电的同时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的木棍挑开和隔离电流, 如遇触电者停止呼吸或脉搏停跳时, 要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2 加强实验现场管理
 
  实验进程中必须有专人在场且必须集中精力, 实验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若需短时间离开现场, 则务必请其他工作人员暂代处理;遇到实验异常现象, 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实验安全;遇到实验设备的异常现象, 必须及时终止所进行的实验, 作进一步的检查, 消除隐患后才能继续做实验。凡确有必要通宵进行实验的, 须由各项目负责人报实验室主任登记备案。实验过程中出现试剂喷洒、溅落在皮肤上, 应立即进行清洗处理, 尽快将受伤人员移至安全、通风处, 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直至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同时报告主管和部门主任采取进一步的处理, 必要时就医。
 
  3 控制危险源
 
  可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或者改变具有高危险性的设备或者技术, 从而得到有效控制。例如:使用阻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可以防止火灾;用气压或者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 防止发生电气事故;消除物品的尖角、毛刺或破裂的表面, 可以防止刺、割、擦伤身体。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和安全素质不高引起的。许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是解决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本。通过加强检验人员安全教育力度、培养试验员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创建良好的安全实验环境,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检验人员失误造成的事故。
 
  物的故障也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它分为随机故障和人员造成的故障。仪器长期使用可能发生老化, 超负荷运行可能导致部件损坏, 这些随机的故障, 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这些随机故障的发生, 实验人员应该每次实验前进行自查, 负责安全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抽查。对于一些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附件 (压力表、安全阀) 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测校验。设计失误造成的故障以及人员在安装、试验、维修仪器过程中失误发生的故障属于人员造成的故障, 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制定标准、加强监管等措施消除。对新员工和临时聘用的人员, 要做好新检验方法操作前、新设备使用前、新场所使用前的培训, 要严格考核, 未经培训的人员不许上岗操作。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的量, 危险物质释放的能量将直接带来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限制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例如:实验室内配备可燃气体探测器, 可以控制室内可燃气体浓度, 防止发生火灾;合成反应时,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 防止过热和高压产生危险。例如, 使用爆炸品的实验室设置泄压窗、实验楼安装避雷保护装置、涉及高压放电过程的设备应该设置接地保护等。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 防止接触。不同种类物质接触或混合后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应隔离储存。例如, 爆炸品必须单独隔离储存, 禁止与氧化物、易燃物、金属粉末混合储存;易燃固体禁止与氧化剂接触;剧毒品与酸类及氧化剂要严格分开。配备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 利用防护罩、防护栅等把设备的转动部件、高温热源或危险区域屏蔽起来。控制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4 做好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保护检验人员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 可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护目镜可以很好地保护眼睛不受化学液体小液滴以及小颗粒的伤害;防护口罩可以减少将有毒物质、粉尘、有机气体吸人体内;丁腈手套具有较高的抗油脂性能, 对大部分的溶剂和化学试剂具有防护作用, 也可以防止一些有毒物质通过手部皮肤入侵体内;由无纺布制作的防护服结构非常致密, 不透水却允许水蒸气透过, 由该材料制成的防护服可对多种粉尘、飞沫、气溶胶等有害物质进行有效防护, 材料本身具有防护性, 低脱屑、防静电, 而并非通过覆膜;安全防护鞋也具有多种功能, 如绝缘、防静电、防滑、防刺穿、防砸、防油、隔热、耐酸碱等, 可以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安全鞋进行防护。
 
  5 购买商业保险
 
  对从事检验的人员购买安全责任保险。安全责任保险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功能, 保险公司在伤亡事故发生后开展的理赔勘查, 是对检验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督促检查。不仅可以划分责任, 还可以发现安全工作的差距和问题, 促进单位“亡羊补牢”, 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风险等级、风险评价以及控制计划等信息的危险源风险评估标准举例 (见表3) 。
 
  政府和人民对安全问题日益关注, 相应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这就对我们的检测实验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实验室应更加关注实验室内的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实验室人、机、料、法、环、测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流程、易错环节和差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风险分析,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过程开展风险防范控制, 力求从组织结构上不断强化风险管理, 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营造风险管理工作氛围, 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 确保实验室运行安全可靠。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