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生产技术 » 正文

小米蛋白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核心提示:小米的营养价值与其他谷物相比相当或更优。与大米和小麦相比,小米含有较高的钙、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与水稻、玉米和高粱等谷物相比,小米的蛋白质含量与之相等甚至更高。
   小米的营养价值与其他谷物相比相当或更优。与大米和小麦相比,小米含有较高的钙、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与水稻、玉米和高粱等谷物相比,小米的蛋白质含量与之相等甚至更高。
 
  存在于谷物种子中的蛋白质是在种子发育阶段特异性合成的,且受到营养素的调节。传统上,这些蛋白质根据溶解度的物理性质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与小麦、大麦和玉米相比,小米具有较高比例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其中,小米醇溶蛋白可分为α-、β-、γ-醇溶蛋白,且分子质量较小(约25~26 kDa);而谷蛋白,一般可以分为高分子亚基组和低分子亚基组。
 
  目前,谷物蛋白中研究较多的是大豆、小麦和玉米蛋白等。在本研究中,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郭莲东、徐丽和程建军*等人旨在探讨小米蛋白组分的结构特性,以期为今后小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小米蛋白组分含量
 
  经凯氏定氮法测定,小米中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47%,清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4.12%,球蛋白为11.42%,谷蛋白为20.77%,醇溶蛋白为43.02%。
 
  蛋白组分亚基分析
 
  由图2可知,清蛋白具有多条谱带,在分子质量11~100 kDa的范围内均有存在,并且高低分子质量范围内各有1 条较明显的谱带,分别为108.17 kDa和23.98 kDa;球蛋白的谱带主要集中在低分子质量范围内(11~25 kDa),主要由22.77 kDa等分子质量较小的亚基组成;醇溶蛋白由3 条比较明显的谱带,其分子质量分别为18.96、11.86、24.94 kDa等小分子亚基组成,这3 条谱带分别称为α-醇溶蛋白、β-醇溶蛋白、γ-醇溶蛋白;谷蛋白存在多条谱带,可分为低分子亚基组(11~48 kDa)以及高分子亚基组(48~180 kDa),但无特征谱带出现。同时发现,这4 种蛋白组分有亚基重合现象,如24.94 kDa和16 kDa的亚基在4 种蛋白条带上均有出现,但条带深浅不同,可能是蛋白含量不同导致的;分子质量为108.17 kDa和63 kDa的亚基在清蛋白和球蛋白上均有出现,说明清蛋白与其他3 种蛋白组分中存在相同的亚基条带。
 
  蛋白组分的微观结构
 
  从图3a可见,放大5 000 倍可以清晰地看到清蛋白颗粒,但某些颗粒呈现不规则的球状,其粒径范围约在604~2 500 nm之间,较其他3 种蛋白组分的粒径偏大;而在图3b可以看到,球蛋白以簇状形态存在,颗粒形状不规则,其粒径范围约在319~847 nm之间。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均以颗粒形式存在,但是其聚集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醇溶蛋白分子连接紧密,其粒径范围约在202~1 310 nm之间,而谷蛋白颗粒之间连接松散,表面光滑,粒径范围约在225~686 nm之间(图3c、d)。
 
  热特性分析
 
  小米中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DSC热分析图谱显示,这4 种小米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分别为110.67、84.80、98.97、71.33 ℃,对应的焓变(ΔH)分别为75.61、78.60、52.23、6.37 J/g。醇溶蛋白的结构可能比其他3 种蛋白质更稳定。在达到变性温度后,球蛋白更易于变性,而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清蛋白则需要吸回更多的热量后才发生变性。
 
  FTIR分析
 
  小米中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特征红外吸回峰显示,存在于1 700~1 200 cm-1之间的吸回峰包含蛋白质和多糖的振动区域。其中酰胺I带的吸回峰发生在1 600~1 700 cm-1处,它主要是由C=O以及较弱的C—N伸缩和N—H弯曲引起的。结果显示,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在此范围内有1 649、1 645、1 644、1 648 cm-1处的吸回峰;酰胺II带发生在1 500~1 600 cm-1处,主要是由于C—N伸展以及N—H弯曲振动产生的,图中分别处于1 518、1 526、1 530、1 523 cm-1的吸回峰则对应酰胺II区域;以及1 444、1 440、1 425、1 424 cm-1附近的酰胺III带(C—N吸回峰)。在3 285 cm-1处4 种蛋白样品出现了强且宽的吸回峰,这主要是O—H键伸缩振动吸回,该吸回峰较强所以干扰了出峰位置相近的N—H伸缩振动吸回峰。
 
  而多糖的吸回峰所在的区域位于900~1 200 cm-1,在此范围内出现了多糖及其糖类异构体的吸回,其中1 145 cm-1附近吸回峰归属为C—O以及C—C键的伸缩振动;1 012 cm-1附近吸回峰归属为C—O键的伸缩振动以及C—OH的弯曲振动。这可能是由于蛋白组分中存在糖蛋白,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结果显示,小米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存在α-螺旋、β-折叠、β-转角、β-反平行折叠,但是未发现无规卷曲结构。除清蛋白外,其他3 种蛋白组分中均以β-折叠结构为主,其次是α-螺旋和β-转角,β-反平行折叠含量最低,醇溶蛋白的β-转角以及β-反平行折叠结构最丰富,并与其他蛋白结构含量差异显着(P<0.05)。
 
  结    论
 
  通过SDS-PAGE、SEM、DSC以及FTIR对小米中的4 种蛋白组分进行结构分析。从SDS-PAGE图像观察到醇溶蛋白是由低分子质量亚基(11~25 kDa)构成,有3 条比较明显范围的条带,分别为α-醇溶蛋白、β-醇溶蛋白、γ-醇溶蛋白;而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亚基分布较广(11~180 kDa),其中清蛋白所含亚基数目最多,并且清蛋白与其他3 种蛋白组分中存在相同的亚基条带,如24.94 kDa和16 kDa的亚基在4 种蛋白条带上均有出现。
 
  SEM图与DSC图谱显示,球蛋白颗粒并不像其他3 种蛋白组分较为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且焓值变化较其他3 种蛋白组分更小,因此在达到变性温度后,球蛋白更易于变性。而醇溶蛋白的变性温度最高,其蛋白质结构较其他3 种蛋白质的结构更稳定。
 
  FTIR图谱显示,4 种蛋白组分处于酰胺I带的吸回峰对应α-螺旋、β-折叠、β-转角、β-反平行折叠,但是未发现无规卷曲结构。除清蛋白以外,其他3 种蛋白组分的二级结构含量:β-折叠>α-螺旋>β-转角>β-反平行折叠。醇溶蛋白的β-转角以及β-反平行折叠结构含量比其他3 种蛋白组分更丰富,并与其他蛋白结构含量差异显着(P<0.05)。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