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作坊  黑窝点  烟台  奶粉  小龙虾  食品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大足:杂柑“弄潮”互联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3  来源:大足日报

见到唐芳,这个说话温婉的女子,一点儿也不像个生意人。


在2006年以前,唐芳跟着丈夫搞农业,每天起早贪黑上街叫卖梨子,“卖一个夏天,瘦一圈、黑一圈”,想起那些年,唐芳很感慨。


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在四川成都见到了一种新型的杂柑,是桔与橙的杂交品种。意识到市场潜力后,二人便一次性在中敖镇玉皇沟承包了500亩地,并迅速引进种苗种植。


经过3年的精心管护,转眼到了2009年,杂柑开始挂果。但一个新品种怎么打开销路呢?唐芳就每天背个大包进城发传单。凭着她的一张巧嘴,愣是慢慢地把果园信息推广了出去,逐渐就有人上门采果。


触网


在2014年之前,唐芳的促销方式为发传单和群发短信,多数客户也局限在大足区内。在这一年2月,变化悄然来临。


无意间,她在卖场看到有采客把现场采果图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和好评,一个念头寻思而来:我也可以通过发朋友圈来推广果园信息。


在2014年2月24日,她发布了第一条促销消息:玉皇沟的杂柑熟了,每斤5元,欢迎采摘,并配上了顾客的采摘体验图。随后,在2月26日,她又发布了“三八妇女节活动,女性顾客有优惠”的信息。


从这以后,果园的采摘动向、促销活动,以及游客现场采摘图,唐芳适时在朋友圈更新;同时她还把微信二维码张贴在卖场的显眼位置,并印制在包装盒上,以便吸纳更多的人加进来。


万能的朋友圈加上已有的口碑,唐芳的果园便通过网络一传十,十传百,区内、市外的采客纷至沓来。微信好友们,俨然成了她高效的推销员。在网络的帮助下,朋友圈效应让果园快速热了起来,旺季采客不断、订单不断。


突围


朋友圈能大量“吸粉”进来,也能将鲜果送出去,唐芳有了大胆的想法:要让“济华”杂柑走出玉皇沟,走向更远、更多的地方。“招聘代理商”,这个精明的女子迅速有了拓展外省市场的策略。


初涉网络,唐芳尝到了甜头,但不敢懈怠,因为果树的产量逐年在上升,销售也需逐年跟上。她继续大量发展代理商,在与代理商加强合作的同时,自己也继续发展微信客户。


目前,唐芳共有近30个代理商,遍及北京、河南等近30个省市。“通过网络,这些果子都出远门了,飞到了全国各地”。除了代理商,唐芳手机里的微信客户还有8000多个。


从2016年起,果园进入丰果期,玉皇沟一时热闹非凡:在高峰时期,每天有上千人来到果园现场体验采摘,数百辆自驾车堵了玉皇沟足足两公里,让交通多次瘫痪,这成了村里的一大新鲜事。


不光如此,每天大量的团购订单和网络订单,让唐芳和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即便工人们加班加点采摘、挑选、包装,他们每天也只够卖出400箱网络订单,“因为现场采果的人实在太多,我们人手不够,忙不过来”。由于供不应求,在销果末期她只能退掉一些订单。


而在今年的旺季,果园一天最多可销出2万多斤杂柑,黄澄澄的杂柑源源不断地走出了玉皇沟。2017年4月,果园的销售提早收官,忙碌了5个月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70万斤的产量带来了500万元销售额,不但创下了历史新高,还创下了这个山沟里的“神话”。


明月村的村民也跟着唐芳享受着火热的杂柑经济,由于采果期每天有大量的人员流动,又延伸出了另一种经济,村民纷纷在果园卖场周边兜售农家猪肉、蔬菜、野菜等农产品,并备受城里人欢迎。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