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食品  周黑  烟台  海产品  黑作坊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桐乡市畜牧产业新体系新业态情况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5  来源:桐乡市畜牧兽医局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畜牧业绿色发展目标,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导,突出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畜牧业绿色发展目标,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导,突出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出一条美丽生态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2017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8.09万头,湖羊饲养量43.46万头,家禽饲养量679.51万羽,兔子饲养量25.5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6.97亿元。生猪规模化率达到100%,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家,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9家,“桐香”猪肉成为杭州G20峰会核心区特供猪肉,并入评浙江省十大名品猪肉,“桐香”猪肉、“桐皇”羊肉、“相当赞”羊肉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供应产品。全市畜牧业正在向绿色、安全、健康方向蓬勃发展。现将我市畜牧产业发展新体系、新业态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体系稳步建立,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根本治理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自2013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五年整治,实现了从随处养殖向科学布局养殖转型、从低小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从随意排放向达标排放、生态消纳转型。


一是规划引领。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编制了《桐乡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整县制规划布局生态养殖,确立了“生猪控量提质、湖羊优先发展、家禽稳定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布局,着力改变传统低小散养殖结构,逐步形成规模化、生态化、高效化的绿色发展格局。


二是源头治理。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对全市畜禽规模场,严格落实“一场一方案”治理措施,生猪规模场全部实行污水工业化处理,达标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猪粪生产有机肥;水禽规模场推行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模式,就近配套建设沉淀池和种植消纳地,废水处理后实现就地生态消纳;蛋鸡规模场推行发酵罐处理,新鲜鸡粪收集后直接送入发酵罐生产有机肥。在处理好粪污的同时,我市以群众反映较多的养殖场臭气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推进规模畜禽场综合减臭治理,鼓励我市范围内规模畜禽场积极探索适宜桐乡本地的综合减臭模式,对开展综合减臭技术探索并将减臭设施设备投入正常使用的规模畜禽养殖主体,进行适当扶持。推动半年多时间,已有半数以上规模猪场采用臭气负压收集处理结合舍内喷淋或封闭猪舍及有机肥处理车间结合喷洒植物提取剂等实现减臭目的。


三是监管并重。线上实现生猪规模场智能监管:2017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留存生猪规模场的线上监控体系建设,指导生猪规模场(小区)建立在线监控平台,目前,我市生猪规模场(小区)已全部接入桐乡市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和环保在线监测平台,利用网络、视屏监控、软件平台实现了线上全天候智能监管。线下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我市于2016年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畜禽污染管理网格化督查机制,镇(街道、区)、村网格监管员负责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平均每个月到场一次以上,对养殖场整洁、排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填写巡查记录表,建立巡查档案。市级适时进行抽查,准确掌握各镇(街道、区)污染防治动态,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长效监管网络。


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全面覆盖,畜牧产业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我市全国首创死亡动物生态化循环处理模式,并不断完善集中处理设施为主体、区域性统一收集网络为依托的公共无害化处理体系,有效保障了我市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2017年,全市集中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4.77万头,其他动物12.29万头(只)。


一是处理模式创新。全国首创死亡动物生态化循环处理模式,即湿法化制生物转化法的“恒生模式”,成为省推广十大模式之一。


二是运行机制完善。建成并启用年处理能力7300多吨的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配套12个镇(街道、区)的病死动物收集中转站和规模场(小区)病死动物暂存点,实现“场(户)定点暂存、镇(街道)统一收集、工厂集中处理”,并全面推广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形成了具有桐乡特色的“场户报告、乡镇收集、县市监管、中心统一处理”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三是监管体系完备。建立桐乡市动物无害化处理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市无害化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时监管,通过视频监控,直观地反映各收集点和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移交、处理等动态情况。定期部署专项行动。部署落实冬春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专项监管行动,对河流、湖泊、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场所的滩地草丛、田边地角、溪流沟渠进行拉网式巡查。落实常态监管。采用重点监管+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态监管工作,要求镇(街道、区)日巡日报、分所月巡月报,实现无害化监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社会监督。公布收集电话与监管部门,营造“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三、畜牧旅游融合业态初步形成,绿色美丽产业全新启程。


我市坚持畜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畜牧业特色资源,拓展畜牧业的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培育壮大了一批面向城乡、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休闲体验畜牧产业基地,以牧促旅,以旅强牧,牧旅联姻,催生出了别样的美丽经济。现已建成观光牧场2个,牧业科普馆2个,牧业庄园3个,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


一是打好品牌,发挥品牌效应。重点推动畜禽规模场品牌化提升。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认证,创建一批产品优、辐射广、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畜牧业知名品牌。现已培育“桐乡湖羊”地理标志1个,无公害基地10个。


二是延伸产业链,促进融合发展。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建立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打造集养殖、加工、配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我市华腾牧业、江南湖羊庄园、红冠土鸡农庄、众成羊业等企业采取建立自己的食品公司加工或委托龙头企业加工畜产品等模式推出了系列包装产品,并聘请专业人员,对产品制定分级、储运、加工、包装等规范和标准,对外包装进行了体现企业创意理念的设计,畜产品加工率逐年增加。


三是拓展功能,发挥叠加效应。鼓励引导企业充分挖掘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的功能,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经营格局:华腾、江南湖羊、红冠等均打造了与自己产业相关的特色餐饮,华腾、江南湖羊等建立了产业科普馆、文化长廊,设立了亲子活动、烧烤野炊等休闲活动场所,观光、休闲、餐饮、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经营业态已初步形成。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