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企业商讯 » 正文

科迪的“后网红时代”:“小白奶”不好卖,区域经理集体“滚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7  来源:食品头条
核心提示:近日,科迪乳业再次重启了对科迪速冻的收购。一年,两次。看得见的,是科迪乳业对自家兄弟的执着,看不见的或是藏在科迪乳业业绩背后深深地焦虑。
   近日,科迪乳业再次重启了对科迪速冻的收购。一年,两次。看得见的,是科迪乳业对自家兄弟的执着,看不见的或是藏在科迪乳业业绩背后深深地焦虑。
 
  1
 
  业绩焦虑
 
  对外界而言,科迪乳业当下的首要大事儿,自然是将兄弟企业、河南科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速冻)收入囊中了。与之同等重要的,还有一事——“肃清”团队。
 
  食品君独家获悉,4月1日,科迪乳业对31个区域经理给予了劝退处分,劝退原因基本因为业绩极差、甚至无业绩。“这属于大面积的中层人员变动,说明科迪乳业2019年的业绩又‘告急’了。”一业内人士表示。
 
  科迪乳业对员工们的一纸“劝退”,暴露了科迪乳业“跃然纸上”的业绩压力。当然,其压力还源于过去一年的财报。
 
  将时间轴拉回到2月末,科迪乳业公布了2018年成绩:营业总收入12.85亿元,同比增长3.76%;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05%。相较于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53.92%、净利润同比增长41.56%的数据而言,2018年的报表,也有些不如意。
 
  《2019中国乳业(奶制品)营销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乳制品行业销售总额约为3700亿,同比增长3%。也就是说,科迪乳业的增长有落后于行业增速的危险。
 
  尤其是作为科迪乳业的大单品——透明枕(科迪原生牧场纯牛奶产品,采用透明包装,俗称“小白奶”)后劲不足,后继新品“浓缩暖酸奶”、“浓缩冰酸奶”、常温低温两款豆奶都采用了与透明枕类似的包装,但从2018年财报来看,新品并没有延续透明枕的网红效应。
 
  “归根到底还是在产品上,没有本质的创新,没有技术壁垒,产品也不完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产品竞争力不足,渠道上也吃亏。科迪自身的渠道本就不完善,还被伊利和蒙牛‘压制’,如此一来,想盘活,只能收购科迪速冻,并用速冻讲一个好故事了。”
 
  事实上,科迪乳业走得一直都是渠道下沉路线,重点发展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业务区域主要在豫鲁苏皖。2015年,科迪乳业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销售辐射范围内的地区人口达3.27亿,其中,农村人口总数达到2.09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即便是透明枕爆红,走的也不是传统的线下市场。据业内人士介绍,前述透明枕上市之初就与阿里的团队合作打造了天猫旗舰店,并授权了河南几十家个体电商销售科迪乳业的产品。该款产品在线上的火爆才带动了线下经销商的主动代理。
 
  在线上和传统渠道之外,透明枕“爆发”的另一大助力是微商。2016年,透明枕上市的时候恰逢微商方兴未艾,成了一个新流量入口。不过,销量大涨之外也造成了透明枕的“网红”印象。
 
  随着伊利、新希望等各大乳企纷纷推出类似包装来争夺市场份额,行业龙头们的渠道下沉策略也大大挤压了科迪乳业的生存空间。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一二线的商超等重要据点,伊利能直接控制60.8万家村级网点,不甘示弱的蒙牛、联手阿里零售通也覆盖了100万余家的零售小店。
 
  2
 
  二度出手
 
  4月初,科迪乳业再次宣布将因筹划收购科迪速冻100%股权而停牌。
 
  此次停牌公告,距离上次科迪乳业宣布终止收购科迪速冻仅过去了4个月16天。由此可见,科迪乳业收购科迪速冻的心情十分急迫。当然,此举在很多人眼里已不再新鲜。
 
  “意料之中。”对重启收购,一位长期观察科迪乳业的业内人士表示。
 
  对科迪乳业来说,收购科迪速冻主要的目的已在去年12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上写得清楚:科迪速冻可以作为新的增长点、整合上市公司资源、增强融资能力、共享渠道资源、打造协同效应。总的来说,主要是资产上的利好,排在最末的才是对主营业务的帮助。
 
  而这种功利性也体现在第一次收购计划中。
 
  去年5月28日,科迪乳业披露了与之相关的收购计划。方案中,科迪速冻未经审计的母公司账面净资产3.35亿元,按照收购价格15亿元,收购预估增值率为347.84%。
 
  由于买卖双方存在明显的关联性,高溢价引发了业内对此次交易或存在利益输送的怀疑。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买卖双方的股权构成。
 
  科迪乳业和科迪速冻同属于科迪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张清海、许秀云夫妇是科迪集团的实际控股人,持有集团99.83%的股权;张清海是科迪乳业和科迪集团的董事长,科迪速冻的董事长张少华是张清海、许秀云夫妇的女儿。同时,科迪速冻的29名自然人股东中有7人和张清海、许秀云夫妇存在亲戚关系,5人为科迪集团高层。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家族企业。
 
  对利益输送的质疑也引发了深交所的问询,否认之后迫于压力,科迪乳业将预估价下调到14.59亿,并做出未来四年扣非利润过亿的承诺。但仍然没能阻挡复牌后连续10个交易日的股价跳水。
 
  筹谋半年后,也就是2018年11月24日,科迪乳业突然宣布,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终止此次收购。随后给出1个月后将再次启动收购科迪速冻的信号。
 
  “大股东私心太重所以导致了交易流产。”一投资者如此评价此次交易。今年,因收购再次停牌后,在深交所的“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纷纷“叮嘱”:“请大股东和各中介谨慎决策并购方案,不要两年两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甚至有投资者直接建议董事长张清海“眼光放长远些”。
 
  就目前而言,二次收购的方案尚未公布,成功与否,食品君也无从判断。
 
  3
 
  江湖救急
 
  科迪乳业为何对科迪速冻念念不忘?
 
  事实上,科迪集团旗下共有个14个控股子公司,科迪乳业是唯一个上市公司,剩余子公司中实力较强的就属科迪速冻、科迪面业了。
 
  食品君翻阅科迪乳业公告发现,在一众与科迪乳业有业务关联的企业中,科迪速冻的净利润要远远高于其他子公司。不难发现的是,就净利率而言,科迪速冻还要高于科迪乳业。显然,对科迪乳业来说,科迪速冻确实是一个优质资产。
 
  与科迪乳业有日常关联交易的企业财务数据表
 
  鉴于前述科迪乳业的业绩压力,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为何科迪乳业急于“吸收”科迪速冻然后将其作为盈利增长点。但对科迪乳业来说,靠资本运作来获得资产增值只是一个“速成法”,与科迪乳业的主营业务并无太大帮助。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科迪乳业来说,收购科迪速冻后并不能缓解渠道上的困境。
 
  速冻是科迪集团起步较早的一个业务板块,并于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上投放了汤圆广告,这一时间甚至比三全、思念登陆央视的时间要早。并且,科迪将汤圆民歌《卖汤圆》改编,以至于“卖汤圆,卖汤圆,科迪的汤圆是圆又圆”一度为科迪汤圆扩大不少品牌知名度。
 
  当全国掀起“万村千乡”(彼时的2005年,国家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工程时,科迪集团的老板张清海第一个响应号召,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立足乡镇。这也给了三全、思念等品牌机会,他们抓住了新兴的超市渠道,迅速发展起来。而错失了商超渠道的科迪速冻发展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区域性企业。
 
  其次,科迪速冻也不能构成科迪乳业产品线上的互补。无论是乳业还是速冻食品,夏季都是淡季,冬季才是旺季,淡旺季并没有穿插开。唯一的优势是低温奶和速冻产品的冷链运输、经销商在渠道上能够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减少了部分成本。
 
  不过,科迪速冻真的是一个好标的吗?
 
  3月,科迪速冻的一位销售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状告科迪速冻拖欠了其从2018年5月-2019年9月的员工工资和差旅费。“地方领导”将科迪速冻拖欠工资的原因归结为“因扩大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及市场影响,导致经济效益下滑”。也就是说,科迪速冻的经济效益和资金周转或许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被视为“盈利增长点”的科迪速冻究竟能为科迪乳业带来多少业绩也就未可知了。
 
  实际上,科迪集团旗下还有方便面、罐头、便利店等诸多业务,按照科迪乳业的路径,他可能像古希腊里的西西弗斯一样,一遍一遍地将自家的优质资产装进上市公司的“躯壳”中。
 
  可是,食品君觉得,所谓江湖救急,真的也只是“救急”而已,修好内功才是科迪乳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唯一”路径。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