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奶粉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海产人到底有多难?!疫情之下,步步都是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4  来源:东北之窗
核心提示:2020年,是海产业的灾年,尽管一再证明各项检测指标都是阴性,但海产人依然成为受损失最严重的群体。2020年是海产人的灾年,更是大连海鲜的灾年。从年初的武汉华......

2020年,是海产业的灾年,尽管一再证明各项检测指标都是阴性,但海产人依然成为受损失最严重的群体。

2020年是海产人的灾年,更是大连海鲜的灾年。

从年初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疫情,到后来的北京新发地海鲜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再到厦门和大连海关相继在进口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上查出新冠病毒,每一步,大连海鲜都受到牵连。

直到7月22日大连湾爆发新冠疫情,大连海鲜人面临的困境一步步逼到了家门口……

尽管一再证明各项检测指标都是阴性,但是,他们依然成为受损失最大的一个经营群体。

原料被封,客户催单

大连湾下令封闭的时候,耿春明的心咯噔了一下:“我的工厂就在大连湾高速公路入口处,属于大连湾地界。”

耿春明是大连阳光鲜水产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工厂在大连湾边上,与工厂一路之隔的对面,就是开放的,阳光鲜正好被封在了里面。“原料和成品都在里面。”

阳光鲜的业务以水产出口加工为主,主要面向日本和韩国市场,出口鱼片、裹粉牡蛎、鱿鱼等,一个月的出口量大约有4个集装箱。

按照合同约定,8月2日,就有一批货等待装箱出口,海外的客户天天来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复工?

可是,一场疫情,一切都泡汤了。耿春明急得团团转。因为大连湾封闭,区内企业只能停工停产。“我一天的成本就要消耗3万元。”

郭伟是雅典娜水产公司的总经理,她的工厂在庄河,但是雅典娜有1500吨的进口原料被封在大连湾的冷库里。“原料占用了大笔资金,庄河的工厂无料加工,海外的客户却一直在催货。”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大连发生疫情后,客户特意让郭伟的公司汇报一下疫情期间的生产是如何管理的。为了保证按时给客户交货,郭伟又筹备了新的货源,重新进口原料,“但是,重新进口也有风险,进口原料报关检测加强了,等待入关的时间很长,也担心原料商等不起不再供货。”

智慧渔业是长海县的企业,专注虾夷扇贝加工,也有原料封在大连湾,“大概有两三千吨吧。”智慧渔业董事长王黎明说,没办法,这是天灾,只能等待解封再做筹划。

韩国客户给王黎明开的信用证是到8月12日,得知疫情封区,客户问8月下旬如何,王黎明回答说不确定,这个合作了多年的老客户又把信用证延期到了9月中旬,给了他更多的时间。

大连湾是水产冷库最为集中的地区,仅保税港内的储量就有大约20万吨,整个大连湾地区的冷库储量据说不下50万吨。这里是中国主要的水产冷库集中地和水产企业加工地,被封存在里面的不仅有等待流转的货物,还有人和资金。

水产加工业是资金和人力都相对密集的产业,疫情带来的损失,难以估算。

海产人到底有多难?!疫情之下,步步都是坎!

市场被拒,检测费高  

于曙滨是大连佳海食品公司董事长、大连裙带菜海带菜协会秘书长。7月24日,佳海有10吨的裙带菜打算装车,发往哈尔滨,这时公司接到了客户的电话,告诉他这批货不能发了,当地市场管理部门已经下了通知,凡是大连来的海产品一律拒收。

自大连疫情发生以来,已有郑州、西安、长春等10多个城市或以政府名义下达通知,或以市场名义下达通知,禁止大连来的海产品进入市场。大连海鲜被迫下架。

丽日渔舫(大连)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为国内餐饮渠道供应海鲜半成品或成品,公司总经理张丹说,大连曝出疫情的第二天,他们的产品就在多家餐饮连锁渠道被下架了。在山东拥有400多家店的一家西餐连锁公司原来采购他们6个产品,近日却告知只能采购一个产品,因为只有这个产品不在大连生产。

张丹担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企业蒙受损失,还担心大连海鲜多年来培育的市场会因为疫情周期的影响付之东流。

大连海鲜在国内高级餐饮市场享有很高的地位,疫情发生后,很多餐饮企业受到影响,上座率严重下降,更有统计数字说上半年国内有4成以上的餐饮业关闭,这些已经对大连海鲜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次疫情,影响更加直接了。”张丹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仍有一些城市对大连海鲜采取一如既往的欢迎,“武汉和北京的市场、餐饮渠道,并没有要求大连海鲜下架。”大连海鲜界人士分析说,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疫情,更理性,更客观。不像有些城市,完全不分青红皂白,凡是看到大连海鲜字样,就一律拒绝。

少数渠道表示继续接收大连海鲜,他们不想放过这仅存的市场机会。阳光鲜每天都要采集大量的外包装、小包装和产品的样本快递到北京去做检测,员工更是频繁进行检测,保证每一个从大连发出去的批次都有检测报告。只是检测的费用惊人,而且耗费的精力惊人。

大家不解的是,无论是企业自己掏腰包做检测,还是官方免费给做的检测,他们所有产品以及外包装的检测都是阴性,仍有一些外埠市场拒接。看来,市场有时候不相信科学检测,只相信感觉。

电商渠道,遭遇冬天  

电商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为数不多的不降反增的领域。大连海鲜企业中,凡是提前在电商领域布局的,都多少收获到了一点儿希望。

但是,大连发生了疫情,情况便瞬间急转直下了。

京东中国特产大连馆的大连海鲜是主打产品,此前通过直播带货的努力,网上订阅量增长很快,但是大连发生疫情后,很多客户发起了退货程序。“北京疫情发生时,货送不进去,大连疫情发生时,又送不出,真是急死人。”京东中国特产大连馆负责人表示,所有的退货都无理由执行到位了,“也能理解用户的担忧”。

智慧渔业也是在近几年布局电商渠道,网上的销售正逐日增加,董事长王黎明甚至发出了应该更早布局国内电商渠道的感慨。但是,大连疫情发生后,他们也遭遇了退货打击。王黎明说,原来智慧渔业只有10%的份额走线上渠道,疫情发生后,线上业务增长很快,本想今年可以实现25%的份额从线上走,但是现在看来也不乐观。

大连美渔坊食品直接进驻京东仓,网上销售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我都不敢看销售数据了,惨不忍睹。”副总经理曾祥旭坦言,电商渠道的销量至少下滑了80%。

“最近有客户找我要货,提出要去年生产的,今年5月生产的都不行。”曾祥旭非常无奈,他说,公司生产一切规范操作,车间紫外线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做得非常规范,产品和外包装检测全部阴性,但是客户根本不听解释。

每一次入京东仓的商品都要经过核酸检测,产品加外包装,甚至是内包装,曾祥旭说一个月要入四次仓,仅检测费就很多,根本别指望实现销售利润。“这时,线上的东西看着像白送一样。”

大连海鲜,如何破局

这是大连海鲜的灾年。很多海鲜人如是说。

从年初的武汉疫情开始,海鲜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厄瓜多尔南美白虾,一桩桩与新冠病毒有关的事件,都跟海鲜扯上了关系。海鲜人不懂,为什么海鲜没有肺,却逃不出新冠肺炎的牵连?

随着消费升级,海鲜产品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比越来越大。像郑州这样的内陆城市,海鲜市场大得惊人。市场人士说,过去,人们吃海鲜是奢侈,现在是时尚。在内陆一些城市的餐饮业,海鲜的占比竟然高达50%。

在海鲜领域,大连有着特殊的优势,一是大连北纬39°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大连地产海鲜拥有独特的味道和口感,长期占据消费市场的顶端,在高端餐饮连锁机构成为客人必点的硬菜;二是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大连海鲜加工业,在国内长期占据头把交椅。

但是,一场疫情,瞬间将大连海鲜打回原形。

8月初,大连本地海鲜摊位也是空空荡荡,摊主无聊的追起了网剧。

不仅国内一些城市下架了大连海鲜,在大连本地,海鲜摊位也是空空荡荡,门可罗雀。

一方面因为冷库被封,无海鲜可卖,另一方面,一向离不开海鲜的本地人也开始对吃海鲜持克制态度。

大连海鲜人普遍认为,出问题的冷库不能代表大连海鲜的全部,也不该牵连大连海鲜多年创下的口碑。“我们做一个品牌不容易,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市场地位。大连海鲜的地位,是餐桌上吃出来的。”

他们最担心的是,大连海鲜的被下架,会让他们丢掉上下游客户,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迟迟不能交货,海外客户能不能继续等待?国内市场下架时间一长,会不会被国内其他城市的资源取代?”

于曙滨做了27年的水产出口贸易。他说,大连的水产加工水平是一流的,这不仅体现在加工工艺和产品标准上,做食品加工的都知道,食品工厂有标准化认证要求,流程非常严格。

“我们工厂每天上班前要进行全方位的消杀,确保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下班后还要进行全面消杀。消杀的部位不仅包括机器、操作台面,甚至下水管道都要扒开消毒。要达到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符合国际标准。”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别说新冠病毒,一切有害微生物都难以存活。

仅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连海鲜很难被彻底取代,无论是加工产品还是本地产品。有些品种如虾夷扇贝、裙带菜等,属于大连地理标志产品,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如此,大连海鲜还是受到了疫情的无情打击。国内多地市场谈大连海鲜色变,给大连海鲜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据统计,大连海鲜年产值可达千亿级,仅规模以上的海鲜企业就达五六百家,有多家企业在国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是国内领导型企业。他们依赖一个共同的品牌就是大连海鲜。

为了维护大连海鲜品牌,这段时间,他们积极配合各种检测,人员、办公场所、工厂车间、内外环境、产品、内外包装等等,随时可以拿出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用最诚恳的做法,给外界一个诚信的形象。

在8月8日的大连疫情防控第34次发布会上,大连湾街道所在地大连市甘井子区区长郭云峰透露,已经对全区264个冷库采集了食品、包装盒环境样本236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意味着大连海鲜没有被感染新冠病毒,但是下架的通知并没有因此而取消。

随着人力成本等要素成本的增加,大连海鲜加工业这些年本已出现了外流的趋势,很多人考虑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更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有人担心,此次打击恐怕将加快海鲜加工产业的外迁脚步。

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大连市消费指导促进会的相关负责人这些天马不停蹄地在海鲜企业中走访调研,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希望能做些工作。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