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黑作坊  奶粉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23  来源:光明网
核心提示:无糖食品中的“糖”其实仅是狭义的蔗糖、果糖、乳糖和红糖等,而医学上“糖”指的是广义的糖,包含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单糖(如果糖、葡萄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
 
  “饭前喝无糖酸奶,吃饭时喝无糖饮料,饭后嚼一粒无糖口香糖。”当下,无糖食品吸引着糖尿病患者的眼球,也得到了相当数量年轻人的追捧。可是,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是否可以随意吃? “无糖食品”与“低糖食品”区别是什么?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明确,“无糖”是指每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低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5克。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2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无糖食品中的“糖”其实仅是狭义的蔗糖、果糖、乳糖和红糖等,而医学上“糖”指的是广义的糖,包含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单糖(如果糖、葡萄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因此人们津津乐道的宠儿不过是“概念食品”罢了。吃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过量食用,一样会造成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造成危害。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3
 
  为什么有的无糖食品依然有甜味? 甜味剂的作用。没有加糖的食物吃起来口感一定很糟糕吧,现在消费者都是辣么有品味滴(*^__^*)。
 
  目前,在无糖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有几类,一类是糖醇类,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另一类是非醇类化学合成的,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AK糖)等,它们的甜度高、用量少、热值小;还有一类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甘草酸二钠,因为是天然的,安全性较高。
 
  虽然这些甜味剂不会参与血糖的代谢,但不代表长期食用不会给身体带来其他负担。高效甜味剂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可能引发肥胖;就是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糖醇类,也不全是优点。因为糖醇在过量摄入后可以引起腹泻,少数腹泻效应虽然小,吸收后从尿液排出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如果甜味剂品种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4
 
  “无蔗糖”就是“无糖”吗?
 
  ?无蔗糖食品中还可能有其他的糖类,如糊精等淀粉的水解产物,甚至可以出现葡萄糖、果糖。这些简单的糖类,会使我们的血糖快速上升。因此,“无蔗糖”≠“无糖”。无论是“无糖食品”还是“无蔗糖食品”,其实严格地说,都是“低糖食品”。
 
  当然,如果食品中不含蔗糖的话,对于血糖的不良影响相对会少一点,但如果糖尿病患者或减肥者因为认为是无糖食品,就放开腰带甩开肚子狂吃,不仅不能控制血糖和体重,反而会使这两个指标上升,对健康造成危害。
 
  别迷恋无糖食品,小心掉入“甜蜜”陷阱!5
 
  1、擦亮眼睛看清楚:
 
  ?  如果是无糖食品,一般配料中会含有一些糖醇类的物质,而并不含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系列的淀粉或者它的水解产物。其次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在食品标签中仅笼统地标着使用了“甜味剂”、“复合甜味剂”等极不规范的名称,而不注明甜味剂的真实化学名称。
 
  2、看营养成分表:
 
  ? 有些无糖食品的糖醇类含量少,而能量却不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含有大量的油脂类,当然可能是为了将食物做的香甜可口,但是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就要少吃了,因为毕竟要控制能量,同时具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也要少吃,降低脂肪过多引起的风险。
 
  说在最后
 
  人体是个天然而复杂的“化学反应器”,即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质量合格的无糖食品,制作原料中大多也含有淀粉,而淀粉水解后会产生葡萄糖等使血糖波动,因此,无糖食品还是要 少吃,糖尿病患者更要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时,最好摄入一些粗粮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减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速度,防止血糖升高过快,保持血糖稳定。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