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海产品  黑作坊  周黑  烟台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食品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保山市珠街乡:“小土鸡”进入“大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5  来源:云南网

5月13日,保山市昌宁县腊倮巴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首家专卖店在保山市正阳北路98号杏花农贸市场正式开张营业,通过实体店的运营,进一步拓宽了“金宝腊倮鸡”销售渠道,同时,也拓宽了珠街彝族乡群众收入渠道。


“今天,我们金宝村呢土鸡终于走出大山,早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卖了30多只,还是很受市民欢迎。”该合作社理事长、专卖店负责人赵吉骍看着人们纷纷进店看鸡、买鸡、买蛋高兴地说道。


当下,很多城里人都想吃到正宗的土鸡,可是却苦于难以买到;而农民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土鸡却卖不出去,无法形成经济效益。对于昌宁县珠街彝族乡这个问题更是突出,珠街彝族乡位于昌宁县东北部,西北与大理州的巍山县、永平县、漾濞县接壤,南与临沧市的凤庆县毗邻,西接本县的耇街彝族苗族乡,距昌宁县城102公里,离保山市隆阳区165公里;据统计,珠街乡辖区内农户几乎家家都是土鸡养殖户,成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就达100余户。虽具备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通边达县”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等因素,很难实现消费者与土鸡直接对接上,导致珠街乡土鸡在只能乡内“消化”。


在珠街彝族乡金宝村,家家户户都有饲养小家禽的习惯,“金宝腊倮鸡”是由居住在珠街彝族乡黑惠江畔彝族先民将当地红色原鸡经过长期饲养驯化选育而成的地方品种,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命力顽强,深受当地养殖户喜欢。而且没有饲料喂养,主要以玉米、秸秆糠及野外的草、果、昆虫为食,“金宝腊倮鸡”的生长周期都在1-2年或更长时间。


赵吉骍是土生土长的珠街彝族乡金宝村人,2015年6月毕业于保山学院,记者了解到,他正是从金宝村当地的绿色生态、传统生产方式中受到启发,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与决心。他结合当今对“土”食品的追求,一边进城详细了解市场信息,一边鼓励动员当地群众坚持好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确保“金宝腊倮鸡”不“变味”,决定组织村里人发展金宝腊倮鸡养殖业。


起初,由于自己初来乍到,号召力、说服力不强,村民们呼声不高。后来,他想到金宝村“两委”,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反映给了村里干部,并得到了金宝村挂钩帮扶单位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金宝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市县乡村干部积极建言献计,共同谋划制定发展金宝腊倮鸡养殖业规划。于2017年2月,赵吉骍牵头成立了昌宁县腊倮巴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迈出“金宝腊倮鸡”养殖产业第一步。合作社采取“集中育雏”、“分户喂养”和“林下散养”的社员合作模式,吸引和带动周边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养殖户成品鸡,保证养殖户利益。目前,已有16户农户加入成为了第一批合作社社员,其中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户。


据了解,除了走实体店运营外,合作社还结合“互联网+”, 制作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成立了“金宝腊倮鸡”微店,以微店为平台,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配送土鸡、土鸡蛋,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销售。


“从组建农民合作社到今天在保山市创建合作社首家专卖店,再到做微商,‘金宝腊倮鸡’逐渐走上“合作社+实体店+互联网”销售之路。”赵吉骍对打造好“金宝腊倮鸡”品牌信心满满,“下一步将以“贫困户”为主,动员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逐渐壮大合作社,常记“反禁药,反速成,少吃肉,吃好肉”的健康理念,打造好腊倮土鸡这个品牌,全力确保这个品牌走出大山,走进城市。”


(来源:保山日报 黄本实)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