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黑作坊  奶粉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青海“百万牦牛复壮”工程交出满意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1  来源:新华网

7月的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牦牛成群,水草肥美。来自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畜牧局和农民养殖合作社的客人们从这里购买了500头大通牦牛,用于复壮当地的牦牛品种。而此前,甘肃、西藏、内蒙、四川等地的牦牛产区人员也曾光临这里,带走不少大通牦牛。


大通牦牛到底好在哪里?它为何可以成为牦牛种群复壮担当,促进青海省乃至全国牦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走进大通种牛场,这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起了大通牦牛的故事。


大通牦牛横空出世填补世界育种空白


80年代初,青海地区的牦牛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牦牛个体小,抗病能力差,繁殖成活率也不太高。为了抑制牦牛的进一步退化,提高其生产性能,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迫在眉睫,“百万牦牛复壮”工程被提上日程。1983年起,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及青海省畜牧总站全面开展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并被连续列为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科研人员通过生产具有强杂交优势含1/2野牦牛基因的杂种牛,然后不断进行组建育种核心群、适度近交、进行闭锁繁育、强度选择与淘汰,经过科研人员20多年呕心沥血,新品牦牛经历了四代繁殖期。2005年,第一个人工培育的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的牦牛品种在这里诞生。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并命名为“大通牦牛”。2011年,大通牦牛被确定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主导品种。该品种的诞生也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


大通牦牛美名扬,称霸“牛界”有担当


大通牦牛的体型外貌、毛色、角形与野牦牛高度一致,嘴、鼻、眼睑为灰白色,背部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与家牦牛相比,大通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体魄强健,群体越冬死亡率比同龄家牦牛低4个百分点。大通牦牛繁殖力也较强,3.5岁可产第一胎,产犊率为75%。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能也远高于家牦牛。


据跟踪调查显示,大通牦牛改良后代,各年龄段体重比当地家牦牛重15%以上,具有很强的高山放牧能力和显著的耐寒、耐饥饿和抗病能力。饲养过大通牦牛的牧民告诉牛场人员,大通牦牛繁殖的后代,出生后在短时间内就能站立起来且不易生病。虽然收购价比同龄家牦牛高出400-500元,但依然深受牧民喜爱。国内多家牦牛产区也纷纷慕名前来引进大通牦牛种牛,以此复壮当地牦牛品种。可以说,大通牦牛凭借其无可厚非的优势,成为了“牦牛界”无与伦比的复壮担当。


除此之外,青海省每年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至贫困落后地区约300头左右,为贫困牧民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惠及牦牛产区26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大通牦牛累计为青海省牦牛产区带来经济效益7.8亿元,并在共和、刚察、海晏、乌兰四个示范县建立了5个大通牦牛整村推广示范村,并对牧民开展大通牦牛养殖配套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了牧民牦牛养殖水平,促进了牧区牦牛产业的发展。大通牦牛,实实在在成为了青海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扶贫担当!


繁育推广两不误,大通牦牛会更强


随着大通牦牛美名远播,全国各大牦牛产区对大通牦牛种牛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种改良工作,在全省实施了“百万牦牛复壮工程”,青海省农牧厅也从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该场开展牦牛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等多项技术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大通牦牛的繁育推广之路也越走越宽。


长期以来,大通种牛场与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在该场建成了全国重要的牦牛研究、生产和实习基地,同时凭借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促进了行业发展。目前,该场还正在与国内多家相关单位合作开展无角牦牛新品培育、淘汰犊牛及母牛育肥试验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等,希望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成果助力大通牦牛长得更好,走得更远,让青海“百万牦牛复壮”工程交出满意答卷。(责任发布:田婷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