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黑龙江所实现拟赤梢鱼苗种规模化生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7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核心提示:由黑龙江所徐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突破了拟赤梢鱼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池塘养殖拟赤梢鱼于2019年首次全人工繁殖成功,亲本性腺发育不同步、鱼体应激反应强烈、亲鱼产后死亡率高等因素制约了苗种规模化生产。团队通过调整人工配合饲料、改变投喂方式和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性腺发育成熟个体达到70%以上,提高了亲本的性腺发育同步性;另外,通过采取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使用抗应激麻醉剂、原池网箱产卵等措施,降低了应激反应和亲鱼产后的死亡率。
  由黑龙江所徐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突破了拟赤梢鱼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池塘养殖拟赤梢鱼于2019年首次全人工繁殖成功,亲本性腺发育不同步、鱼体应激反应强烈、亲鱼产后死亡率高等因素制约了苗种规模化生产。团队通过调整人工配合饲料、改变投喂方式和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性腺发育成熟个体达到70%以上,提高了亲本的性腺发育同步性;另外,通过采取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使用抗应激麻醉剂、原池网箱产卵等措施,降低了应激反应和亲鱼产后的死亡率。
 
  6月上旬,通过药物催产春季人工饵料强化性腺成熟的拟赤梢鱼F1代110尾,获得受精卵17万粒,催产率平均达到79.09%,受精率平均达到78.11%,孵化鱼苗11万尾,孵化率平均达到82.83%。目前在室外池塘培育至乌仔阶段的苗种约6万尾,全长平均3厘米。另外,成功催产在黑龙江抚远收集的5尾野生成熟拟赤梢鱼,获得受精卵1万粒,孵化鱼苗4000尾,2000尾在呼兰试验站池塘培育,目前长势良好。
 
  目前,黑龙江所呼兰水产试验场保存有人工培育的拟赤梢鱼F1代亲鱼3000多尾,年苗种生产能力可达50万尾以上。
 
  团队突破了拟赤梢鱼人工繁育的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该鱼的规模化繁育,为我国北方土著鱼类养殖品种开发、开展增殖放流实现资源修复和种质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