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黑窝点  海产品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分论坛十二:食品生物技术及组学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9
核心提示: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创新技术展望
   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创新技术展望
 
  唐雪明 研究员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生物安全评价及检测研究室主任
 
  唐雪明研究员介绍到,目前,中国生物强化项目正在针对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物种目标作物,进行铁、锌、维生素A、叶酸的营养强化研究。营养型农业已纳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国生物营养强化项目聚焦于微量营养素在作物中合成、转运与积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营养强化分子设计技术体系建立、营养富集及益于健康的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等重大问题,对保障我国人口营养安全、提高农作物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宏基因组学方法发现新的生物活性酶
 
  冯治洋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是食品活性酶发现的重要源头,传统的通过发酵微生物来发现新活性酶的方法因为大多数微生物的不可培养而受到极大限制。直接克隆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片段并使其中的酶基因在可培养宿主中表达的宏基因组学技术,为活性酶的发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冯治洋教授从土壤样品中获得了多个酯酶、β -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基因,并鉴定出有较好热稳定性和有机试剂耐受性的活性酶。研究结果表明宏基因组学技术为生物活性酶的发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农业、食品和营养科学的新兴技术
 
  税光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技术的脂质组学/代谢组学,能够系统地获取低分子质量内源性脂质/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直接反应生物样品的生理状况。作为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补充,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在各个科学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在人类疾病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但它们在农业、食品和营养科学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在本报告中,税光厚研究员对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分析的关键技术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展示了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在解决脂质/代谢物在农业、食品和营养科学中的生物学作用中的应用。
 
  基于蛋白质组装体的功能因子共包埋的可能性
 
  梁丽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梁丽教授认为,虽然功能因子具有调节生理机能的功能,但环境敏感性和低溶解度限制了许多功能因子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可食用载体的开发提供了克服这些限制的可能性。随着具有多种有益健康功能的功能食品的研发,将多种功能因子强化于同一产品中成为功能食品开发的一种趋势。这使得开发可同时包埋不同功能因子的载体成为必然。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张宇昊 教授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胶原蛋白大量存在于动物的皮、骨、鳞等动物性食品加工副产物中,胶原蛋白的高效利用对于提高动物性产品附加值、延长动物性食品加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张宇昊教授主要从明胶制备新技术及机理、新胶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基于构效的ACE抑制肽制备3 个角度介绍了课题组在胶原蛋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胶原蛋白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利用双分子肽对介导固定的多酶体系催化甲壳素制备氨基葡萄糖
 
  江凌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助理
 
  为实现三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连续作用及酶的重复使用,江凌教授利用具有特异性连接效应的分子肽对SpyTag/SpyCatcher、SnoopTag/SnoopCatcher将三酶锚定于细胞膜表面。大肠杆菌的细胞外基质中含有一种特殊蛋白Curli,通过CsgA 编码的单体在胞外自组装而成,并锚定于细胞膜上,可用于融合表达外源蛋白,实现蛋白在细胞表面的固定。两对分子肽之间的正交连接效应,使得能够有序地将目的蛋白连接至细胞膜表面的Curli结构上。
 
  无细胞合成生物学:革新生物健康产业的自下而上策略
 
  卢元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卢元助理教授研究的中心模式是以体外无细胞生物合成技术为特色,利用多学科交叉为手段,合成智能化、可控化、多功能化的生物分子和生物系统网络,用于重大传染病、癌症、罕见病及神经性系统疾病的高效精准诊断、预防和治疗。该报告将以重大传染病为例,重点讲述了如何利用无细胞合成工程为手段,进行新型医药分子的设计、高效医药转运载体的组装等。
 
  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及其折叠酶的分子改造
 
  彭 仁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彭仁教授通过定向进化和构效关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脂肪酶突变体,为脂肪酶的分子改造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此外该研究还初步揭示了折叠酶如何影响脂肪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美拉德反应修饰蛋白的肠道健康作用
 
  董士远 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士远副教授以鱼肉为原料,分别研究了模式美拉德反应体系与食品体系的糖基化蛋白修饰作用机制、体外消化特性、以及对体外肠道发酵代谢产物的形成规律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机制。发现加工方式影响蛋白质的修饰程度与消化特性,以及不同阶段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组成,这也受其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的影响;摄入糖基化蛋白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与减肥作用,糖基化度影响鱼肉蛋白发酵形成的短链脂肪酸的比例及肠道菌群结构,这主要表现为合适糖基化度的鱼肉蛋白增加其丁酸的形成对大鼠的肠道菌群具有有益的调节作用。
 
  母乳与动物乳源差异性多组学研究
 
  芦晶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芦晶副研究员利用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及糖组学技术解析母乳与牛乳、羊乳及牦牛乳营养组成的差异,为合理设计婴幼儿配方粉及开发功能性配料提供基础数据。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