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奶粉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精诚所至——第四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惊喜连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9
核心提示:2018年11月10-11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共37位核酸适配体专家进行报告,来自高校及科研院300余位学者参会交流。

2018年11月10-11日,第四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此次大会为期两天,共37位核酸适配体专家进行报告,征集到73篇会议摘要,吸引了来自全国14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300余位学者参会交流。参会人数及参会单位数、投稿数量、大会报告数量均创历届新高。

第四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联合举办。会议主旨为努力实现凝聚共识,合力突破。希望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该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限制性问题达成共识,然后集中攻关,突破瓶颈,从而推动适配体研究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在核酸适配体领域的SCI论文已经占据全球一半,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研究团队。

图1 大会现场图

    图2 大会现场图

图3 邵宁生研究员致辞

大会伊始,大会发起人军事医学科学院邵宁生作大会致辞,希望参会学者积极交流,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共同克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该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并提议今后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将每两年举办一届,会议地点定在安徽合肥。

 

大会报告百花齐放(部分报告展示)

本次研讨会的报告主题包括: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及筛选机理;核酸适配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基础研究);核酸适配体模拟、计算与优化(生物信息学);核酸适配体改造、靶向及药物 ;核酸适配体应用及产业化挑战等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JPG/

核酸适配体领域的文献信息分析

罗昭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办负责人罗昭锋作大会首个报告,报告中对全球核酸适配体领域的发展概况做了一个综合分析,主要包括该领域全球近年的发展情况、发展动向,主要研究机构以及重要的科研团队。通过各国发表核酸适配体(Aptamer)相关论文的数量变化,被引用情况,综合分析各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全球专利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全球主要的核酸适配体企业,研发方向和主要产品等。最后针对核酸适配体过去发展的情况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目前该领域曾在的两个瓶颈性的问题。一是适配体筛选的瓶颈性问题并没有完全克服,所获得的适配体数量太少;二是适配体与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有待研究方法的突破。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需要经过漫长的努力。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各项技术瓶颈的逐步突破,核酸适配体产业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

5.JPG/

核酸适配体研究领域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及其探索

娄新徽 首都师范大学

会议发起人之一的娄新徽在报告中围绕如何建立标准化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产业化研发流程的思路,介绍了其课题组近期在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表征技术和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发这三个技术环节的探索性工作。其中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环节将介绍一种快速富集核酸适配体文库的简单方法;在表征技术环节介绍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电化学核酸适配体解离常数测定技术;在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环节将介绍一种设计结构开关型核酸适配体的简单方法以及关于传感器长期稳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6.JPG/     

 In vitro selection of catalytic DNA for detecting metal ions

刘珏文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刘珏文报告中介绍了其滑铁卢大学课题组分离出的一套新的RNA切割DNA酶,这种DNA酶对各种过渡金属离子以及生理上重要的金属离子具有高度特异性。我们的工作始于一系列新的依赖于镧系元素的DNA酶,显示出有趣的金属结合特性。我们还开发了硫代磷酸酯(PS)修饰的DNA酶,用于募集嗜硫金属,如Cd2 +和Cu2 +。还使用Ag +直接选择高活性DNA酶,这项研究增加了我们对RNA裂解反应的机制理解。最后,我们获得了Na + - 和Ca2 + - 特异性DNA酶,并显示了Na +结合适体的生化证据。大多数DNA酶被制成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金属离子,其浓度可低至十亿分之一。

7.JPG/

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材料包载转染核酸药物研究

杨振军 北京大学   

杨振军课题组前期利用D-/L-异核苷(IsoNA)修饰siRNA及核酸适配体,提高了基因沉默效率或靶蛋白结合力,更清楚理解核酸蛋白选择性识别及结合模式,构建了核酸适配体修饰物介导的几种更高效的体内外肿瘤靶向检测和治疗制剂; 以胱氨酸骨架阳离子脂质体包载双肽-siRNA缀合物,能够以避开溶酶体降解途径跨膜转运,发现在此基础上的基于酸敏感PEG及cRGD的制剂体内肿瘤靶向性明显提高;近期设计合成了基于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材料(DXCA)等,发现其能够以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转染反义核酸及G-4链体核酸适配体入胞, 低浓度(~100 nM)给药情况下,发现了更高活性的反义核酸磷硫代修饰物及可以选择性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生长的核酸适配体修饰物, 初步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该研究成果在核酸药物及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0.JPG/

基于NMR的核酸结构确定与分子识别

曹春阳 上海有机所

适配体大部分属于小核酸,在溶液中,它们可能以多种构象存在,导致利用结晶等技术难以获得结构信息,这对进一步序列筛选、优化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它们与靶标分子结合之后,一般以单一的构象存在,相关的特异性分子识别对适配体序列的优化与碱基结构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曹春阳报告中以实验室类似课题成果为例,展示如何以核磁共振二维谱、三维谱等技术确定序列较短的DNA或者RNA分子三维结构,如何利用分子间NOE、如何结合同位素标记、蛋白质结晶、荧光标记等技术开展它们与靶标分子、与配体小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国内适配体相关的课题研究同行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11.JPG/

核酸适体引导的长余辉纳米探针设计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袁荃 湖南大学      

袁荃课题组在核酸适体引导的长余辉纳米探针设计及其超低背景生物分析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通过离子掺杂合成了系列尺寸和发光可调控的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并且在该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核酸适体构建了长余辉纳米探针,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实现了无背景肿瘤靶向成像。通过控制合成反应条件,实现了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的尺寸和光学性质的调控[3],并且构建了核酸适体修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实现了癌症病人血清中溶菌酶的检测。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定量分析化学研究及进展

董益阳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董益阳报告中介绍了其研究组陆续开发的UVmag-SELEX、适配体微阵列、侧流试纸条、纳米可视化、小分子微热泳、native高分辨质谱等前沿技术。并分别实现了有机磷农药适配体的筛选、适配体表征芯片的制作、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微污染物的定量分析、抗生素-适配体复合物的精准确证及化学计量比的研究,为现代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定量分析化学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毛细管电泳高效筛选核酸适配体进展

屈锋  北京理工大学     

屈锋课题组基于毛细管电泳多分析模式,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在线反应电泳,双靶同步筛选等高效筛选模式。在SELEX流程中,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应用,实现蛋白亲和力快速评价,蛋白质和核酸高效一步快速反应及复合物分离,多轮筛选次级库的亲和力表征。 利用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法,可通过1-3轮筛选获得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筛选周期在10-30天(含高通量测序)。

食品危害物适配体传感器与产品研究

王周平 江南大学   

王周平课题组在前期筛选完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等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伏马菌素B1、棒曲霉素、大田软海绵酸、石房蛤毒素、河豚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1等生物毒素适配体的基础上,通过适配体序列剪裁、结构优化、修饰等,获得了性能优异的系列食品危害物适配体探针,结合磁分离富集、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探针等,发展了一批食品危害物适配体传感器,研制了一批试纸条、试剂盒产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

适配体的筛选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裴仁军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裴仁军介绍了课题组在针对小分子和肿瘤细胞的适配体筛选的几个进展。在适配体的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其借助电纺技术构建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并利用抗粘附分子CBMA对血细胞的非特异吸附控制及循环肿瘤细胞CTC的适配体对CTC的特异识别作用进行界面设计,实现CTC的高效特异性捕获。利用适配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发展靶向的大分子磁共振造影剂,用于肿瘤的活体成像。进一步地发展适配体靶向的肿瘤治疗核酸药物。

16.jpg/

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因调控

梁好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梁好均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失去核酸内切酶活性的Cas9(dCas9)能够作为可编程的转录因子实现细胞内的转录调控这一特性,设计了一种原位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体系。将待测蛋白对分别与dCas9和激活因子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可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能够将激活因子牵引至转录起始位点附近,从而激活靶标基因的转录。通过报道基因的表达,验证了ALK4蛋白和FKBP16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当加入小分子FK506时,该蛋白对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从而终止转录激活。

抗生素适配体的优化和应用研究

周楠迪  江南大学 

周楠迪课题组对部分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甲硝唑、磺胺嘧啶等进行了单链DNA适配体的筛选,尝试并比较了几种不同SELEX技术的特点,获得了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适配体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结构分析的适配体截短策略,成功地实现了对适配体序列的截短优化。目前得到的最短序列是妥布霉素适配体序列,长度仅为15个核苷酸,与已有报道的最短序列凝血酶适配体长度相同,经验证该适配体的应用特性良好。该截短策略可进一步应用于其它适配体序列的截短优化。同时,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多样化的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众多类型的抗生素传感器,检测限达到几个nM水平甚至数十pM水平。抗生素检测试纸的研制为适配体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功能核酸的裁剪艺术

许文涛 中国农业大学 

许文涛报告从核酸序列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我们从序列裁剪、结构重组和功能变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FNA序列的空间结构、确定配体的特定结合位点是裁剪其他冗余核苷酸的第一步,其课题组的工作是希望通过研究FNA-target在不同相中的相互作用,对功能核酸的结合位点、协同性和多功能性等方面的结构裁剪进行新的探索。此外,总结了裁剪FNA结构用来进行目标检测、目标定位、信号生成或放大、生物传感器的建立和药物传递的各种情形及基于稳定性、灵敏度和多样性的裁剪技术的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为设计一些基于FNA裁剪的检测技术提供指导。


利用双链DNA分子力钳测定核酸适配体折叠能量

瞿昊  合肥工业大学     

瞿昊课题组以亚相干长度的双链DNA分子作为“力钳”对适配体进行拉伸,并通过延时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了整个核酸分子的总能量,包括适配体的拉伸能量和双链DNA分子力钳的弯曲能量。基于前期对双链DNA弯曲能量精确测量和描述的工作,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出凝血酶适配体HD22的折叠能量为 4.2 kBT(~10.4 KJ/mol,其中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室温25℃)。此研究为测量平衡状态下的适配体折叠能量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适配体性能稳定性的判定和适配体构象的模拟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类CAR多价适配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邵宁生 军事医学科学院

邵宁生报告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靶向免疫分子的多种适配体为主体,构建了一个类CAR多价适配体,能发挥CARs系统激活T细胞、靶向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作为一种多价功能化的核酸药物制剂,能够与T细胞一起实现类似CAR-T的作用,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他们选取了分别与小鼠CD28和CTLA-4这两个免疫靶点结合的RNA适配体——CD28Apt7与Del60,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3WJ核酸骨架序列上,通过退火搭接的方法组装上 CD28适配体的二聚体和CTLA-4适配体的四聚体。同时在骨架上标记叶酸,以靶向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整个聚体结构称为X聚体。实验结果证明CD28Apt7和Del60分别可以与小鼠CD28蛋白和CTLA-4蛋白结合,同时组装好的X聚可以同时与小鼠CD28和CTLA-4蛋白结合。CFSE增殖实验证实,X聚体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同时X聚体可起到封闭B7.1分子对CTLA4靶点的作用,ELISA证实X聚体能够逆转B7.1分子对T细胞上清的IL-2的分泌抑制作用。共聚焦以及流式细胞仪实验均证实X聚体不仅结合T细胞,还能靶向人H460肺癌细胞及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体外肿瘤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加入的X聚体可以有效激活T细胞,使T细胞增殖并杀伤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该研究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海洋生物毒素特异适配体的筛选验证与改造优化

王梁华 第二军医大学  

王梁华报告了其课题组利用筛选得到了源自海洋生物等多种毒素的高亲和力、强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并通过计算模拟、分子对接与动力学分析,解析了毒素与适配体结合的结构基础;建立了优化适配体序列及结构策略;引入了生物膜层干涉技术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并发现PTX的适配体,能阻断其溶血作用。利用单链DNA连接酶环化PTX的适配体,通过计算模拟环化的适配体,发现并不改变适配体结构,并能保持其抑制PTX的溶血作用。

其课题组初步建成了海洋生物毒素核酸适配体筛选平台,所获得的核酸适配体在海洋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实时监测,以及防护、中毒诊治等方面,可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解决海洋生物毒素难侦、难防、难治等问题,满足降低国防、海洋作业等中由毒素引发的减员失能的重大需求。

利用琼脂磁珠快速筛选核酸适配体及检测制备靶分子——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廖世奇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廖世奇课题组通过复合靶标-肿瘤血清核酸适配体的筛选、适配体肿瘤检测技术的建立,肿瘤血清标志物组检测技术建立等,发现利用琼脂磁珠全自动筛选适配体技术及检测制备靶分子技术在临床检测-亚健康检测监控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突破;并在基因工程制药领域上,利用琼脂磁珠快速筛选及检测制备蛋白技术,推演从未知蛋白阳性克隆的筛选,蛋白制备到菌种保存,纯化发酵蛋白等等原技术障碍的突破。表示核酸适配体在生物医药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A Novel Small RNA-Cleaving Deoxyribozyme with a Short Binding Arm

于涵洋  南京大学 

于涵洋报告了一种新的RNA裂解脱氧核酶,称为10-12opt,具有同样小的催化基序和异常短的结合臂。该脱氧核酶含有14个核苷酸的催化核心,其优先催化UN二核苷酸连接处的RNA切割。他们发现,该酶左结合臂仅含有三个核苷酸并与RNA底物形成两个经典碱基对。突变分析表明,切割位点下游的3个核苷酸的核糖核苷残基不能形成典型的碱基配对以获得最佳催化作用,并且该核碱基可能参与其羰基O6原子的催化作用。其课题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RNA切割脱氧核酶形成了独特的催化结构而不是8-17,并且该序列空间可能包含可以在位点特异性切割RNA的DNA分子的其他方式。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分子识别新策略:从生物传感到POCT检测

杜衍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杜衍课题组利用微纳米材料的放大和增强功能,将微纳米材料用作探针载体或用作基底修饰材料,围绕新型高灵敏电化学/比色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更实用、可靠以及普适的适配体传感新方法、新原理。通过蛋白质改性以及融合技术,设计出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并通过生物传感技术将传统的生物检测信号如荧光信号等转化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蛋白的信号,用价格低廉的商品化验孕试纸达到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目的。

四链DNA调控的可开关适配体传感器与智能逻辑电路

李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涛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能够避免自身二聚行为的双分子i-motif,并将其与劈开的ATP适配体一起连接到三臂和四臂枝状DNA纳米结构上,以i-motif折叠来调控ATP与适配体作用,从而构建了一种pH开关的ATP传感分子器件;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设计的双分子i-motif和也可以采用DNA链置换反应,来实现ATP的可逆抓捕和释放,从而构建可逆的ATP纳米传感器;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ATP适配体可以很好的绑定G-四链体配体硫磺素(ThT),研究表明,ThT可以被包裹在平行或反平行双链中G?A或G?G摆动碱基对之间,ATP适配体在ThT诱导下正是形成了类似结构,从而表现出很强的结合ThT能力。进一步地,我们把G-四链体、i-motif及ATP适配体等序列包埋到DNA枝状结构的双链手臂中,加入K+、H+、ATP等外部刺激,诱导DNA枝状结构的手臂发生解旋,以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对此过程进行检测,从而构建能够识别细胞环境的智能DNA逻辑电路,并应用于疾病相关的miRNA和基因检测方面。

适配体和分子印迹-SERS生物探针的构建及肿瘤标志物的靶向可视化拉曼成像

吕永琴 北京化工大学   

吕永琴课题组建立了以纳米金探针和芯片为基础的高灵敏度多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体系,合成了针对肺癌的蛋白质肿瘤标志物(CEA、NSE和ProGRP)和microRNA检测的核酸适配体-SERS纳米生物探针,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实现肺癌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高了肺癌检测的准确率。同时,研发了温度敏感和pH敏感的分子印迹-SERS纳米探针,作为“人工抗体”用于肿瘤标志物的主动靶向检测,检测限为10-14 mol/L。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即可实现目标肿瘤标志物的选择性捕获和释放,大大简化了操作。分子印迹-SERS纳米生物探针成功实现了活细胞内内源性肿瘤标志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靶向拉曼检测和可视化成像。

基于适配体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痕量检测技术及应用

黄青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基于适配体(Aptamer)的SERS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在一些SERS活性高的纳米材料和结构上修饰合适的、具有特殊拉曼信号的适配体,可以高效、特性地捕获环境中的污染物。报告介绍了他们最近对不同污染物(如多氯联苯、汞离子等)所发展的基于适配体SERS检测方法,即在制备多种纳米粒子/纳米阵列上进行适配体功能化修饰,并通过对来自适配体的拉曼光谱信号与其构象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可以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进行快速、特异性和半定量的痕量检测。

基于SELEX技术的新发现

邴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邴涛报告了其课题组基于可待因核酸适配体序列,发现了一种由G-四链体和G?GC三链组成的新型三-四链结构,这拓宽了人们对于核酸结构的认识,在基因调控和DNA组装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基于细胞-SELEX技术发现了识别异源二聚体蛋白核酸适配体,这为特异性识别蛋白复合物探针的筛选提供了新的策略,为其原位检测提供了新的探针;基于轴突-SELEX技术发现了可以实现神经细胞轴突成像和靶向探针,可用SH-SY5Y细胞所形成的三维神经网络的成像,并用于人脑组织切片中神经突的成像。

基于特殊核酸适配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设计及应用

冯凌燕 上海大学   

冯凌燕报告中介绍了以特殊核酸构象的多种适配体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设计,实现了针对ATP小分子、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f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及检测。我们在功能化石墨烯电极表面实现适配体传感器的设计;利用传统界面修饰方法,对比起和“点击化学”方法修饰的优劣;进一步将适配体识别功能与逻辑门计算相结合,在表面构建“三明治”结构的核酸适配体,利用电化学分子整流实现电信号放大,构建多级电子逻辑门连接,以期把复杂环境中的多目标物检测信号简化为“0”或“1”的智能逻辑判断模式,为传感器信号处理提供新思路。

基于单分子收集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

罗昭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罗昭锋实验室一直在探索高效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方法。一是朝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朝高通量的方向发展。他提出一种基于一体式数字PCR系统,结合流式分选技术,进行核酸适配体筛选的方案。将单个核酸适配体分子,包裹到液滴中,进行不对称PCR扩增,并向液滴中加入靶标分子,如果靶标分子与液滴中的适配体有相互作用,就会产生荧光增强。我们通过流式分选技术,直接分选出有荧光增强效应的液滴,即可直接获得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核酸适配体分子。报告中还介绍了他们成功搭建的装置,可以实现了单个液滴的分选。同时利用已获得小分子核酸适配体对系统可行性进行验证。该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核酸适配体的高通量筛选和鉴定,将来有可能将细菌或者酶分子包裹到液滴中,通过细菌的产物或者酶催化的产物实现筛选,或者筛选有催化活性的核酸适配体分子。因此,该系统将来有可能在合成生物学、分子进化,以及功能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会议模式新颖

本次会议,主办方探索尝试了一种新型交流互动方式,报告期间,参会者可以通过基于微信的平台进行提问,每场报告结束,主持人将高质量的问题投影到大屏幕上,报告人可以根据大会屏幕上的提问,进行回答,大大提高了报告交流效率。同时,所有问题,经过了主持人的筛选,因此问题质量也很高。

网络提问答疑

网络征集建议

主办方力求所有的与会者能够更方便、更高效地交流,力图使会议真正成为同行们相互交流的平台、思想碰撞的平台、相互合作的平台和共同进步的平台。中国第四届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的大会讨论环节主题为:如何更好得促进核酸适配体领域的发展。并通过弹幕的方式集思广益,并将与会者的建议一一展示在大会上进行交流探讨。

DSC04666.JPG/

现场网络投票

为在行业内建立统一的计量标准以促进整个行业研究的合作共赢,在大会讨论环节,大家就核酸适配体产业化各环节的权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投票。这将为适配体团队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墙报展示及优秀墙报评选

利用网络平台对所有的墙报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对获得优秀墙报的作者发放纪念品。为了估计参与,还设置了“最佳评委奖”,即如果某位投票人选出的三份最佳墙报,与最终获奖的三份墙报一致,则给予奖励。这样鼓励积极参与,也锻炼了参与者的评判能力。

DSC04893.JPG/ 

墙报展示

核酸适配体领域发展到今天,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无法跨越,也无法视而不见。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有了全球最大的研究团队,已成为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核酸适配体领域一定会得到稳步的发展。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