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海产品  黑作坊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全聚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羊城质谱大会圆满闭幕 国产质谱迈入新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7
核心提示:2018年11月26日,为期两天半的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羊城广州圆满闭幕。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CMSC 2018)为期2天半(11月24日-26日),共邀请12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并开设主题为生命科学与医学、质谱新方法新技术、仪器研发与基础理论、环境与食品、地球科学及材料与能源、临床质谱等多个分会场。会议同期还设置了青年论坛专场和学术墙报展示,以促进我国质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增进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WechatIMG247.jpeg/

2018年11月26日,为期两天半的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羊城广州成功闭幕。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陈仲瑄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中山大学李惠琳教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李志明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IMG_8505.jpg/

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院士陈仲瑄

报告题目:Novel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ts Future Direction

陈仲瑄在报告中介绍了,加速器在高能物理和核子物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的加速器类型分为电子加速器和原子加速器。陈仲瑄及其课题组开发了第一个生物分子加速器,其具有体积小巧、可测量质荷比超过3千万的高分子粒子等特性。同时,为扩大质谱测量的物质质量范畴,陈仲瑄课题组开发了镭射导致超音波抛出粒子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可测量病毒粒子、纳米粒子等。陈仲瑄还在报告上介绍了其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可携式多功能质谱仪、可携式LC-MS等。

在谈到对质谱未来研发趋势的愿景,陈仲瑄表示,质谱分析中的游离效率需要大幅度提高。同时也预期质谱未来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食品检验、药物和爆裂物检测以及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

IMG_8514.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王成彬

报告题目:质谱-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利器

王成彬在报告上首先对临床检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他说道,科学技术、设备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检验检测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临床检验发展的动力。例如,显微镜的发现促进了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的研究等。

王成彬提到,目前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能源领域、环境领域等。但现在大多实验室进行的是临床应用的验证,真正应用到临床的不多,因此需要重视临床实验室的应用研究。王成彬还介绍道,目前可用于临床检验的质谱类型有LC-MS/MS、MALDI-TOF MS、ICP-MS以及GC-MS。

最后王成彬在报告中表示,临床质谱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在专用质谱、全自动质谱以及质谱流水线等方面。

IMG_8520.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光明教授

报告题目:单个神经元代谢通道的质谱分析

神经活动异常以及神经相关疾病,通常与代谢通道的变化有关系,代谢物的异常会引起神经元信号传递异常。因此,理解大脑活动机制对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黄光明在报告中介绍道,单细胞代谢通道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包括:样品量小、干扰多、取样困难、代谢物浓度差异大、中间产物变化迅速、活性中间体浓度较低等。

目前开展的单细胞分析、代谢通道分析方法有,灵敏度高的荧光标记法、可定性的色质联用法以及分析速度快的直接质谱分析法。针对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黄光明及其课题组长期从事敞开式离子源的研发,及其在快速/实时质谱分析应用的相关工作。

其课题组建立的单细胞质谱分析平台,具有可分析单细胞、高通量、可同时获得化学和生物信息等特点。基于此,黄光明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了质谱定性能力相关的研究,检测到了脑神经元中尿刊酸的存在、发现了神经元新的谷氨酸合成通路、鉴定了合成通路上的所有代谢中间体。得到“适度”晒太阳可增强运动学习能力等研究结论。

报告的最后,黄光明表示,未来可以从完善快速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分离效率等技术层面以及针对脑重大疾病、完善疾病相关代谢库等应用层面,双管齐下,研究发病机制并应用到诊断治疗。可以说,单细胞质谱未来将大有可为。

IMG_8537.jpg/

中山大学教授李惠琳

报告题目:Top-Down 质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研究中的新进展

李惠琳的研究工作以高分辨质谱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国际领先的Top-Down MS技术,在整体蛋白质机器水平上实现测序、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及药物结合位点的精准定位,进而对蛋白质机器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过程中,质谱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补手段,在结构信息的整合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IMG_8545.jpg/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志明

报告题目:核测试中的质谱技术

李志明在报告中关于质谱与核测试技术、核测试中质谱技术的新需求、其课题组在质谱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介绍。谈到对质谱技术的新需求时,李志明表示,需求包括:高元素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峰度领明度、高微区原位以及极高的精度。基于此,李志明课题组开展的部分工作有,基于ICP-MS的直接插入进样法分析技术研究减少同量异位素干扰、开发高效热腔离子源以提高检测灵敏度、磁质谱与四极质谱的级联技术研究以提高高丰度灵敏度以及研制结合了共振电离光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

李志明认为,磁质谱因其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等优异特性,使得其应用依然广泛。在谈到推动质谱仪器研发上,李志明建议,在国家重大计划支持产业中开辟专项支持特种磁质谱仪器研发,并与该产业发展仪器推广应用。

IMG_8556.jpg/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新荣

报告题目:单细胞代谢物的质谱分析与细胞分型

张新荣在报告中讲述了细胞亚型研究的意义。并介绍道,近年来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很多研究者将单细胞基因测序应用在细胞分型研究上。但实际有研究表明,携带相同基因变异,临床上却表现不同。基于此,张新荣认为,单纯的基因分型是不够的。

张新荣进一步表示,目前免疫分型的研究更为广泛,即,利用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征蛋白进行反应,检测抗体标记物的信号,其常用的仪器有荧光的流式细胞仪。张新荣还分享了他认为细胞免疫分析技术的改进点,其中包括利用大数据进行细胞分型、省略标记探针的步骤,简化研究程序。

报告的最后,张新荣讲到新时代质谱研究的目标时表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质谱研究者要从蹭热点、融主流的跟踪式研究模式解脱出来,努力做质谱方法与仪器研究的引领者,只有这样做,中国才能成为质谱创造的强国。

IMG_8574.jpg/

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秘书长谢孟峡致辞

经过近3天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会议将要完成各项议程。在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的积极努力之下,在会议所有报告人和参会代表的支持下,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IMG_8577.jpg/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栾天罡致辞

本次质谱大会共邀请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质谱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质谱厂商及相关用户共19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收到218份墙报,经过筛选共接受了198份进入到最终墙报展出。

大会召开闭幕式,为10位青年学者颁发“优秀论文奖”及30位学者颁发“优秀墙报奖”。奖项分别由岛津、广州禾信、赛默飞世尔等仪器企业赞助。

IMG_8614.jpg/

IMG_8616_meitu_1.jpg/

获奖者合影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经理侯艳红

IMG_8598.jpg/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

赛默飞世尔科技市场经理 崔晓亮

中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

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陈洪渊院士致辞

合影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