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海产品  黑窝点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生产技术 » 正文

EGCG与EC酶促氧化产物及其形成途径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4
核心提示:茶鲜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其含量约占茶鲜叶干质量的18%~36%。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的为儿茶素类,约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70%~80%。儿茶素属黄烷醇类,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茶鲜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其含量约占茶鲜叶干质量的18%~36%。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的为儿茶素类,约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70%~80%。儿茶素属黄烷醇类,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茶鲜叶中的儿茶素类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其中,EGCG含量最为丰富,约占儿茶素总量的50%~80%。聚酯型儿茶素A(TSA)是双黄烷醇类的一种,是红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儿茶素氧化产物,不仅影响成品茶的感官品质,而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脱氢聚酯型儿茶素A(DTSA)作为TSA的前体物质,是EGCG发生歧化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而EGCG在氧化过程中也会生成各类物质,这些物质的产生都需要经过不同的途径形成,加入EC后对这些反应进程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的施莉婷、江和源、张建勇等人通过在EGCG溶液中引入不同浓度的EC,对二者的可能反应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EGCG和EC经由歧化途径和苯骈化途径形成氧化反应产物的竞争机制,可为研究儿茶素氧化反应产物的形成及其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
 
  1、EGCG与EC酶促氧化反应物质分析
 
  酶促氧化底物的消耗率
 
  在溶液中EGCG与EC浓度均为5 mmol/L发生氧化反应时,与只添加EGCG相比,EGCG消耗率变化趋势相同,最终都呈现高消耗率的稳定状态。整个酶促氧化反应过程中,EGCG消耗率均有所增加。最终达到97.63%,高于单一体系中的EGCG消耗量92.55%。
 
  主要反应产物分析
 
  经由歧化途径形成DTSA
 
  EGCG反应体系、EGCG+EC反应体系中均产生了DTSA。这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一致。DTSA最终会歧化分解产生TSA、聚酯型儿茶素D和乌龙茶氨酸等。因此,对脱氢聚酯型儿茶素类的形成分析也是对歧化反应途径的分析。
 
  经由苯骈化途径形成TF-3-G
 
  峰谱图中有TF-3-G出现。EGCG与EC均发生氧化脱氢反应形成邻醌,之后二聚合,发生苯骈化反应形成TF-3-G。
 
  经由水解途径形成GA
 
  在实验研究中,整个过程GA形成量总体小于1%,对于氧化聚合反应途径主要产物的形成量影响较小。
 
  2、歧化途径与苯骈化途径的竞争机制分析
 
  DTSA和TF-3-G快速形成期
 
  随着EC浓度的增加,EGCG转化形成DTSA的比例有所减少,而转化形成TF-3-G的比例均有所增加,相对单于一体系,加入2.5 mmol/L和5 mmol/L的EC,EGCG转化形成DTSA的比例分别减少了26.29%和20.64%。由此说明,在反应前期,由于EC的存在,EGCG形成DTSA的转化率减少,即歧化途径所占比例减少,EC浓度对DTSA的形成影响不显着;与2.5 mmol/L的EC体系比较,5 mmol/L的EC体系转化形成TF-3-G的EGCG比例提高了8.15%,即苯骈化途径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DTSA和TF-3-G持续增长期
 
  结果可知,单一体系转化形成DTSA的EGCG比例达57.25%,而随着EC浓度由2.5 mmol/L增加至5 mmol/L。转化形成TF-3-G的EGCG的比例增加了9.28%,形成DTSA的比例减少了2.28%,但DTSA间变化差异不显着。
 
  主要途径变更阶段
 
  EGCG与EC浓度比1∶1体系和3∶1体系中该时间段为90~120、130~150 min,这一时期,DTSA含量开始下降,但TF-3-G仍在增长,当TF-3-G达到最大值时,EGCG也基本消耗完全,说明此时基本已无底物供TF-3-G的形成,TF-3-G含量达到最大值临界点。该段时间EGCG与EC浓度比1∶1体系中EGCG减少了10.70%,TF-3-G形成了1.97%,转化率18.41%;该段时间EGCG与EC浓度比3∶1体系中EGCG减少了8.18%,TF-3-G形成了2.45%,转化率29.95%。这说明这一时期,高EGCG浓度体系更易转化形成TF-3-G。
 
  DTSA及TF-3-G物质消耗期
 
  反应后期,是二聚产物DTSA和TF-3-G的消耗期,二者的含量均有所减少,其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体系中剩余的EC氧化生成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EC-O,进而通过提供电子氧化DTSA和TF-3-G,致使这两类氧化产物的含量锐减。其中DTSA可能发生进一步反应,并与TF-3-G形成茶红素、茶褐素等其他高聚物;TF-3-G可能与EC等结合形成有2 个和3 个苯骈卓酚酮环的茶黄素类物质;儿茶素可以与GA等物质氧化发生邻醌反应,从而生成茶黄棓灵或茶黄酸。
 
  讨论与结论
 
  对EGCG酶促氧化反应物质分析可得出:单独EGCG的氧化反应,主要产生DTSA、GA,分别发生了聚合反应、水解反应,两条反应途径中以歧化途径为主,水解途径次之。在EGCG溶液中引入EC物质后,会与EGCG发生苯骈化反应形成TF-3-G,且EGCG与EC等浓度时,TF-3-G形成量最大。从歧化途径与苯骈化途径的竞争机制中研究可得出:在反应初始阶段,体系中以歧化途径和苯骈化途径为主;随反应进行,体系中出现多条途径,其他物质所占比例增大。加入EC,转化形成DTSA的EGCG比例显着降低,歧化途径所占比例减少;随EC含量的增加,转化形成TF-3-G的EGCG比例增加,体系中更多的EGCG沿苯骈化途径进行反应,歧化途径与苯骈化途径在底物方面存在竞争性。但在整个过程中,歧化途径一直是EGCG酶促氧化主要反应途径。这些研究进展,有望在后续深入研究机理的基础上,对控制儿茶素反应途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儿茶素氧化反应的后期,DTSA和TF-3-G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消耗,且其他未知物含量明显增加,具体的消耗途径以及消耗所产生的物质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产物中有个别未知物质,如保留时间为24.1 min的物质尚未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及形成机理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形成GA的EGCG转化率较小,本研究未对其转化量进行详细讨论。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对EGCG形成GA及其他产物的水解途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儿茶素氧化的反应途径走向及其机制。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