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饮食常识 » 正文

海鱼可以生吃吗?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0  来源:饮食常识
核心提示:或许,再没有比生食能更完美彰显一条海鱼本真风味的食用方法了,尽兴之余,许多人也为生吃海鱼带来的风险感到焦虑。怎样才能兼顾口感和安全,尽可能地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呢?
   或许,再没有比生食能更完美彰显一条海鱼本真风味的食用方法了,尽兴之余,许多人也为生吃海鱼带来的风险感到焦虑。怎样才能兼顾口感和安全,尽可能地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呢?
 
  1、绝不生吃淡水鱼,海鱼生食相对安全。
 
  2、相比野生海鱼,人工养殖的海鱼(通过饲料、防鸟网等管控)要安全的多。
 
  3、尽量避免生食易感染鱼种(野生鲑鱼、鲣鱼、鲭鱼等),选择靠谱的商家。
 
  4、选择低温急冻处理过的鱼生,既保留了口感又能保证安全。面对鱼生,不必压抑食欲和过分焦虑,否则人生少了乐趣。
 
  01
 
  你 以 为
 
  / 海水鱼就没有寄生虫吗?/
 
  无论海域深浅、无论水温高低、无论海水是否洁净,海水寄生虫都广泛的存在。几乎每一条野生海鱼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海水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中的一些将海鱼作为最终宿主,这类寄生虫适合生存的环境和人体环境差异较大,感染和影响人体的风险比较低。
 
  而另一些海水寄生虫则不同,它们以甲壳类(虾蟹)、头足类(鱿鱼乌贼)或海鱼为中间宿主,寄生的最终目标是海洋哺乳动物,这类寄生虫通过食物链间的传递,完成整个生命的循环。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当然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其中,最着名的要数海兽胃线虫(Anisakis)。
 
  海兽胃线虫(アニサキス),又称异尖线虫,它是对异尖线虫属下多种寄生虫的统称。通常虫卵在海水中孵化为幼虫,被第一中间宿主(甲壳类)摄入;通过食物链,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头足类、海鱼)的体腔或肌肉;最后附着在最终宿主(如鲸豚、海豹、海狮等)的消化道黏膜上,发育为成虫并完成交配,虫卵随海兽粪便排入海水。
 
  异尖线虫能感染的海鱼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鲑鱼、鲔鱼、鲭鱼、鲷鱼、带鱼、鲱鱼、鳕鱼、乌贼等等,几乎涵盖了日常食用的大部分鱼类。真实的情况是,近海鱼类普遍(90%以上)会感染异尖线虫,它们主要寄生于内脏周边。不过由于渗透压的差异,异尖线虫感染人体的几率并不算高。虽然异尖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无法继续发育成熟,但还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些影响。
 
  总结:海鱼普遍携带有寄生虫,它们中的一些如异尖线虫能够感染人体,不过相对几率并不大。
 
  02
 
  如 果 感 染 了
 
  / 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感染异尖线虫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主要包括急性感染和过敏反应这两种。异尖线虫活虫进入人体后,一般会侵入并寄居于消化道黏膜,可能会引起急性感染。作为蛔虫的远房小表弟,它们也爱钻来钻去,使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出血等不适症状。不过,由于活虫肉眼可见,一次性吞入大量异尖线虫造成严重急性感染的几率不高。
 
  有时,吞入少数活虫造成的轻微感染,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但是,外来的虫体组织可能会成为一种免疫原,当再次发生感染时,甚至是食用煮熟的含异尖线虫的鱼肉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如荨麻疹等),这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单纯地对海鱼、虾蟹过敏。
 
  许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腿都软了,但也不用过分担心。首先,异尖线虫主要寄生于海鱼内脏周边,肌肉中的数量有限并且通常肉眼可见,料理鱼生时有一定几率剔除。因此,偶尔生食海鱼中招的几率并不高,一次性误食大量线虫的极端情况罕见。其次,人类毕竟不是海兽,异尖线虫无法在人体内长时间生存,相应症状不会持续太久,异尖线虫的活动范围通常局限于消化系统,不会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
 
  相比海水寄生虫,淡水寄生虫则要凶险得多。它们更能适应人体环境,能以人类为最终宿主并完成生活史。它们能穿透消化道进入腹腔,游走寄生在肺部、肝脏、脑部、脊髓等其它重要部位,造成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譬如大名鼎鼎的肺吸虫、管圆线虫、裂头蚴等等。所以,一切淡水水产都不建议生食,水生植物(荸荠、菱角、茭白)生食前应该仔细清洗,并去除表皮。
 
  总结:异尖线虫对人体的威胁,主要包括急性感染和过敏反应,通常影响不会太严重。淡水寄生虫则要凶险得多,淡水水产强烈不建议生食。
 
  03
 
  怎 样 才 能
 
  / 降低生食的风险?/
 
  海鱼生食的风险客观存在,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降低中招几率?
 
  芥末、姜汁、蒜泥、醋、酱油、烧酒能杀灭异尖线虫吗?据相关实验显示:异尖线虫幼虫能在50度的白酒浸泡下,存活至少15分钟;能在酱油中存活10小时;能在食醋中存活100小时;能在人工胃液环境中生活10天;对山葵、姜汁、蒜汁同样十分耐受;总之,人体口腔和消化道能耐受的极端环境,对异尖线虫来说毫无压力,想通过这些杀灭异尖线虫还是歇了吧。鱼生薄切或仔细咀嚼同样作用有限。
 
  除了高温烹熟,杀灭异尖线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低温急冻处理。美国食药监局(FDA)规定生食鱼肉需在-35℃下急冻15小时或-20℃下急冻一周,这样几乎能够杀灭所有寄生虫;欧盟的标准则是在-20℃下冷冻24小时以上。急冻处理会不会对鱼生口感造成影响呢?
 
  普通的冷冻工艺,鱼肉组织中的水分会形成针状结晶,刺破鱼肉细胞膜使细胞失液,解冻后鱼肉呈现海面化质感,口感会明显变差;不过,冷冻速度越快,结晶的颗粒也就越小,鱼肉则越接冷冻前的状态,所以低温急冻处理对鱼肉口感影响很小,几乎是兼顾安全和口感的最佳选择。
 
  海鱼消费大国日本,虽然厚生劳动省建议对海鱼采用-20℃下冷冻24小时的处理手法,但出于对鱼肉极致口感的追求,并未强制规定市售鱼生必须急冻处理。不过通常来说,他们对于野生鲑鱼、鲣鱼、鲭鱼、多线鱼等极易感染异尖线虫的海鱼,也还是有一定顾虑的,大多采取长时间腌渍、炙烤的烹饪方式。
 
  总结:调味品和烧酒并不能有效杀灭异尖线虫,低温急冻处理是兼顾安全性和口感的最佳选择。
 
 
[ 健康养生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养生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