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吃牛肉火锅时,我想起了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30  来源:杂乱无章

用新月偷听没有说出口的故事

找确定的人证明不确定的事

前几天和我妈打电话,没说几句,又被问道什么时候回家。

每次聊天都要重复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有些烦躁,直接提高音量喊了句:“都说了多少遍了,做完事情就会回啊。”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才悄悄地回了句:“好吧,你先忙。”

挂线后有些内疚,但不到半分钟,在工作群里被@了一下,那股愧疚感就消退得无影无踪。

「想家」是一种很奇妙的情绪。

其实大多数时候,在外漂泊的人,是没有那么想家的。  

大家都很忙,没空。

忙着工作,要把方案赶给客户;

忙着毕业,毕业论文DDL步步逼近;

忙着疲惫,只想瘫在床上好好睡一觉;

甚至是忙着开心,忙着和朋友聚会,忙着想如何让喜欢的人多看自己一眼。

什么时候才会想家呢?

大概是在嘴馋的时候。

嘴馋分两种,一种是嘴巴带来的,一种是脑子里产生的。

嘴巴馋,几乎是每时每刻的,想吃凤爪烧卖,想吃小龙虾,想吃菠萝油配冻柠茶,我们觊觎着所有被称作美食的味道。

而脑子里产生的那种馋,则是周期性的,并且指向一款特殊的美食,然后带着情绪去吃。

这时候,人们执着的则是味道背后的场景。

我自幼吃得少,还挑食。

菌类不吃,肥肉不吃,太柴的肉也不吃,即使到了十几岁长身体的时候,每顿依旧吃不到一碗饭,瘦得全身肋骨几乎都肉眼可见。

爸妈急得很,天天研究食谱给我做菜,结果食量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后来有次家里来客人时,我爸买了几斤牛肉打边炉,结果那晚发现,三分之一的肉被我吃了,其他人都没怎么吃饱,怪尴尬的。

但这下他们高兴了,三天两头要买牛肉回家给我吃。

那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挺大,外边的牛肉总注水,要么就用上牛肉膏,把猪肉腌成牛肉的味道再拿出来卖。

于是我爸便经常早早出门,跑上几公里去海记(八合里)的老总店排队,就为了买上点安全的好肉回家。

这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每次放假回家的当天,总能看到家里吊着几斤新鲜的牛肉,和准备好的电磁炉。

大多数潮汕年轻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牛肉火锅对于我们来说,除了美味之外,更多已经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

什么时候想起它,什么时候便想起家。

其实现在的品牌连锁店并不少,无论在哪个城市,都可以轻易找到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

之前和鳗鲸去探索公司楼下新开的牛肉火锅店,门店外循环播放着用汕头话做配音的美食纪录片,而招牌上也写着几个大字——“带你回到家的感觉”。

看得出来,它们很努力地想慰藉潮汕游子们的味蕾与乡愁。  

结果刚跨进大门,还是感受到了一股违和感。

坐下是软绵绵的欧式沙发,墙壁上是经典的罗马挂钟,服务员们都西装革履——这是硬件上的违和。

菜单上奇怪的鸳鸯锅汤底,如海底捞一般繁多的酱料,以及被河粉冒充的粿条——这些则是软件上的违和。

在潮汕,好吃的牛肉店大都没有亮丽的装潢,清一色简单的木桌子加塑料椅,人们对环境几乎没什么所谓,但对食材的要求却近乎苛刻。

于是它们大都喜欢开在屠宰场旁边,一头牛从屠宰到餐桌,一般不超过六小时。如果去得早,会发现刚杀完的牛肉,还是带有温度的,肌肉神经还时不时会抽动。

为了维持牛肉的鲜味,汤底只会是清汤/牛肉汤。

至于酱料,标配则是沙茶与辣椒酱,不会有太多别的选择。

每次在外地吃牛肉火锅,总会和身边的朋友不停地吐槽与科普,一边讲,一边想象着家的样子,忍不住冒出一些优越感。

但好笑的是尽管如此,却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往那跑。

我们恐怕只是在找一个,可以跟几百公里外的家乡连接起来的通道,用那碗不太正宗的牛肉汤,把乡愁全都喝进胃里。

其实不光是潮汕,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食物。

广州早点,客家腌面,东莞烧鹅,湛江生蚝,讲起这些东西时,外人想起的是“特产”,本地人想到的却是“家”。

以至于每次放假的第一天,朋友圈里全都成了各地美食分享会。

人们无一例外的,把食物当做了乡愁的载体。因为即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却只有你知道,家里的外边的,究竟有什么区别。  

只有你知道,即使配方与做法一模一样,但吃进去的心情,也是不同的。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的视频,他也在里面讲了自己与家乡美食的关系。

王伟忠所出生的眷村,是台湾特殊的历史产物。

当年那场战争过后,很多人都随军去了台湾,被安排在眷村居住。而大江南北的人,因为吃饭口味不同,起初生活得很不习惯。

后来,人们将全中国八大菜系融合为一体,创造了独有的眷村菜,满足了所有地域的思乡味道,还成为了特殊的第九菜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两岸中间那道海峡,书信不通,电讯不通,船只也不通。

唯独眷村菜,成了一道链接两岸情感的桥梁,超越了时间、距离与生死,源源不断地将乡愁从这头,随着心中的味道飘到那头。  

最近网易严选与王伟忠进行了合作,带着对家乡的怀念,历经三年研发上线了“台湾眷村酱面”。

临近春节,借着这碗承载乡愁的台湾眷村酱面,向全中国家乡的味道致敬。

最后。

之前偶然发现了一家牛肉火锅店,从门店装潢到酱料碟子,和家里的几乎全都一模一样,连几个服务员小哥,都操着一口地道的汕头话。

那一刻让我有些恍惚,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了家。

那天一个人坐在火锅店里,甚至开始怀疑,会不会因为这家店的存在,以后完美地解决了我的嘴馋,想家的情绪再也不会出现。

不过当我把最后一块肉咽下时,才突然想通:

食物本身是没有情绪的,只有在想起特定的人事物时,它们才被你赋予了意义。

若该在的人不在,无论吃什么,都索然无味吧。

晚安。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