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00减50,满200减100,......
五一期间,广州的广场店争前恐后加码优惠力度,几乎,个个都将自己打到“骨折”,跪求客人登门。
没想到,众多商家依旧被无情的消费者,放了鸽子!这个黄金周,不谈含金量!
五一小长假前4天,全市餐饮总营业额超10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近六成水平,与四月份日均营业额相比提升超三成。 重点品牌餐企中,广州酒家、陶陶居、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必胜客等营业额均稳步提升,部分重点品牌餐企日均营业额恢复至去年同期七成以上。
同时,记者在广州各大商业广场走访发现,虽然五一期间各大商业广场的人流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是不少餐厅的上座率与周末无异,这让餐厅想凭着大量优惠在“五一黄金周”打个翻身仗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广场店营业额有所上升,但旺丁不旺财!
5月3日中午1时许,天环广场的人流量比前一周周末确实有所上升,但是餐厅的上座率却与周末无异。
中午1点半左右,小炳胜还要排队等位
记者发现,广场内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的餐厅备受消费者们欢迎。小炳胜、榕意、外婆家、凑凑、聚蕉、喜茶、梨山等餐厅的上座率超过了8成 ,而人均超过130元的餐厅,除了八月翠园、焱铁烧外,上座率大多在5成左右。
正佳广场的太二在下午2点左右依然排起等位队伍
而在正佳广场,记者看到,除了陶陶居、太二、小龙坎、蔡澜点心专门店等城中较知名的餐厅保持着超过8成上桌率外 ,大部分餐厅上座率都与上月周末无异,平日颇受食客欢迎的负一、二层的美食街,大多门店更是无人问津。
排起取餐长龙的Lady M
在人均消费更高的太古汇,除了Lady M、星美乐这些人均消费低于100元的餐厅满座甚至排队等位外,大部分餐厅的上座率都约在5成左右。
人均消费超过150元的餐厅上座率不高
天环广场某餐厅经营者告诉记者,虽然人流量真的比之前有所上涨,但实际上很多店都是旺丁不旺财。 他表示,广场内不少店依靠大量的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满200减50、满200减100等优惠活动,虽然上座率稍微有所上升、营业额也有所上涨,账面也比之前更加好看了一点,但是算上比平常多一倍的人工成本、备货量以及恢复原价的租金,其实和平常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有些店反而不如平常。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这些优惠活动对推动市场消费有确确实实的帮助。
他续称,五一期间,广场内生意比较好的店,人均消费大都在100元左右或者依靠优惠活动将人均消费降到100元以内的餐厅。 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的远不止有餐饮企业,不少年轻上班一族经历着降薪的冲击,不敢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所以广场内,人均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餐厅更受他们欢迎。不过,在大型商业广场里,并没有几家以年轻一族的主要客户群体的餐厅人均消费在100元以内,这就让不少广场店的压力越来越大。
正佳广场经营餐厅的吴先生则表示,在有限制地恢复堂食之初,消费者因为防疫的原因,减少了外出消费;而现在广州各区都是低风险区域并且延长了五一假期,但是消费者们却因为收入降低的原因,也减少了外出消费。“就算我们推出了不少优惠措施,也只是短时间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回流,但是在高额租金、人工等压力下,我们又能做多长时间的优惠活动呢?”
而另一位在丽影广场、保利中环广场经营餐厅的黄先生更是表示,与同期相比,今年五一的营业额只有往年的3成。广场店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在疫情之前,他们的消费非常积极进取,敢于花未来钱。然而当收入明显下降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消费显然更加理性,而且压力也会更大,因为要保证日常生活的硬性支出外,还需要偿还之前所花的“未来钱”,在这种“收入未定”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能力明显会继续下降,就算餐厅,尤其是广场店,无论做多少努力,仍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同时,不少广场店餐厅经营者对记者表示,广场店现在陷入了一个“年轻人收入减少——不来消费——广场店收入减少——广场店加大优惠力度——部分顾客回流——但收入依然没有增加” 的怪圈。
年轻人消费降级,广场店打回原形。
4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近三成居民认为收入在减少。 同时,居民收入指数明显下降,收入信心指数下降,就业感受指数下行,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投资意愿降低,而储蓄意愿上升。
实际上,在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降薪族”,让很多“月光族”更加入不敷出。
近日,记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减薪情况。截止发稿前,一共回收了324份有效问卷,其中,其中,57.58%为女性,42.42%为男姓,而83.45%受访者的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涵盖了90后与部分00后。
在问卷调查中,有85.67%的受访者遭遇降薪,其中,又有37.82%的降幅在20—40%之间,33.26%的降幅在40—60%之间,5.32%的降幅超过了60%。
在这些降薪的受访者中,有63.26%经常选择到广场店用餐。而这63.26%的人中,有23.61%的人在五一期间并没有前往广场店进行消费;67.18%的人去了1—2次,人均消费在100—150元左右; 仅有9.21%的人因为聚会的原因,在广场店消费了2次(不包含2次)以上。
也就是说,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广场店的目标消费者因为降薪的原因,减少了到广场店的消费次数。
在天河区一广告公司上班的刘明告诉记者,2月份因为疫情原因,公司只发了2500元的底薪;3月份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业绩不佳,提成降低,工资只有6000元。而到了4月份,工资仍然只有6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50%的工资。在满足了房租、交通、偿还花呗等硬性支出后,外出聚餐是可免则免。
而在海珠区一公关公司工作的彭丹表示,在去年,她月收入保持在8000元的水平,3月份,因为疫情原因,她25%的工资被暂扣。“交完房租,还了花呗之后,只能靠自己煮饭来省吃俭用。”
在某旅游公司上班的廖艳杰则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仍然没有复工的迹象,只能拿2500元的底薪,至少减少了80%的收入,现在基本都不敢外出消费。“我比较喜欢去小炳胜吃饭,但是收入减少后,我一次都没去过小炳胜吃饭。”
其实,这些例子并不是个案,不少工薪一族,尤其是年轻人都面临着降薪而削减饮食消费来平衡其他硬性支出的情况。
基于这种情况,有餐饮人认为,广场店,或许是受到“年轻人降薪而餐饮消费降级”影响最大的一类餐饮业态,也正因为如此,在五一期间,广场店的餐饮仍然没有起色。
餐饮产业评论家姚教授认为,在90后、00后消费者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餐饮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针对这群消费者量身定制的、充满新意的网红餐厅,同时这些餐厅的人均消费并不低,但是因为在平日里,90后、00后的主力消费群体敢于花未来钱,往往舍得在这些餐厅消费。而疫情的来袭,将这群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打回原形,也将大量广场店、网红店打回原形,在90后、00后的收入仍然未定的情况下,广场店的日子还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