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隐疾病变,买下竞争者是饿了么又一个失败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0  来源:cnw.com.cn

11月6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天,寒冬的气息已渗入代理商身上的红蓝外套。几乎是前后脚,饿了么、百度外卖两家外卖公司同时被代理商上门维权。


行业分析,自8月24日二者正式合并以来,代理商问题一直是被搁置的潜在危机。


合作伙伴倒戈,代理商们的“度”子“饿”了


上海,13家饿了么地级市独家代理商来到饿了么总部,拉开横幅维权。据代理商透露,饿了么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以未完成KPI(关键绩效指标)为由,将部分代理商纳入直营体系,同时取消独家代理权限。


1.jpg


一千多公里外,50余名百度外卖代理商“围攻”百度大厦,并向百度CEO李彦宏致以公开信,“要个说法”。


3.jpg


这些从全国各地来到百度大厦的代理商,并不太熟悉百度的情况。他们不知道,2015年Q2财报分析师会上,李彦宏已经宣布百度外卖将拆分独立发展,而百度外卖的总部,设于百度大厦南边2公里的彩虹大厦内。


如果这50多名代理商早两周来到彩虹大厦,还会在百度外卖总部门口遇上20余名骑手。他们被拖欠了两个月工资,总数超过30万元。


5.jpg


而第一次来百度外卖总部时,讨薪队伍足有七、八十人。当时承诺他们“不发工资就找他”的百度外卖负责人,在骑士们第二次来讨薪的时候,就已经不见人影了。


这样的讨薪闹剧,骑手们已经被迫重演了4次。而代理商的维权之路,也远不是一次面对面沟通就能简单解决。


代理商倾家荡产,却只是过河桥


此次百度代理商前来维权的起因,来源于一则通知,百度外卖曾尝试越过代理商,将代理商们的直属签约商家,直接迁移至饿了么旗下,此举引发了代理商们的强烈不满。


在百度两年多的O2O战略中,各地独立运营的代理商,都是以百万级的投入为百度外卖攻城略地。很多商家,都是代理商各自付出成本后签下的“独家商户”。


而在百度“All in AI”,放弃O2O战略之后,百度外卖便逐步停止了对地方代理的补贴支持。各地代理商被迫变卖家产,补贴商家和用户、维持市场运维,但仍然阻止不了当地市场份额的下降。有代理商称,自己三套房子已经烧得只剩一套,还拖欠着骑手工资。


据代理商透露,这样“拼命”实属无奈。百度外卖称,若代理商在区域市占率低于15%,总部有权收回该代理。


在百度外卖自身不作为、刻意将商户资源向饿了么转移的前提下,区域市占率势必会急速下跌。


前往饿了么总部进行维权的代理商,也传达出类似的信息:饿了么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以未完成KPI(关键绩效指标)为由,将部分代理商纳入直营体系,同时取消独家代理权限。


如今,饿了么每月的KPI指标都在不断递增,代理商需加大精力和资金的投入换取市场份额增长。此次前来维权的代理商,前期资金投入都在200万左右。


无论是百度外卖还是饿了么,此次代理商危机的集中爆发,都源于同样一个问题,便是在“直营”和“代理”两种运营模式上的取舍。


行业认为,代理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运营方法,各互联网公司在地方采用代理商模式也是正常现象。


在企业扩张到新城市时,往往会先采取直营模式,对城市有一定了解和把控力时,才会适时寻求代理合作,进一步控制成本。


而饿了么却反其道而行之,代理先行。


2008年,饿了么从上海高校市场起步,那时候还没有自建配送,销售地推也都是直营。2014年中下旬,饿了么开始快速向全国城市扩张,2015年底开始将城市开放代理,一时间,一两百个城市都代理出去了。


这些城市普遍是市占比较低的城市,引入代理商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来投入、烧钱,为的是达成快速扩张的目的。


2017年10月,饿了么67个代理城市要转直营,这些城市大部分是竞争对手的直营城市,普遍特点是该城市发展空间不错,只是市占率有所不足。


饿了么一举将代理清退,便可以几乎0成本接管市场,代理商付出的代价付之东流。


可以说,10月底11月初北京、上海两地几乎同时爆发代理商危机,是一次安置解决方案上的失策,更是一场错误联姻带来的人祸。


没有得到祝福的联姻,刚出蜜月就出了岔子


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之初,行业就普遍不看好这桩“联姻”。行业自媒体小白不菜曾表示,这是一笔“看不懂的交易”。


从二者正式对外宣布合作,到百度发布Q3财报,仅仅留出了两个月的时间窗口。


百度Q3财报显示,当季总营收为人民币235亿元,公布百度外卖出售给饿了么的价格为42亿。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Q2总营收为208.74亿元。


如果百度外卖没卖出去,百度Q3总营收将仅为193亿元,相比Q2减少近16亿元。


有消息称,饿了么是百度外卖第三家寻求收购的“金主”,在此之前,这笔买卖已经谈崩过两次。


与互联网历次合并、联姻相比,百度此次卖出百度外卖,实属一次仓皇的求生之举。


可以想象到,百、饿双方在紧张的博弈过程中,很有可能没有时间,为代理商想出妥善的安置措施。


在人民网的一篇公开报道中,有专家明确表示出,此次合作中存在代理商、冗余员工、补贴服务同轨等诸多答案未明的问题。


一语成谶,令专家和当事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小问题”在两个月的蝴蝶效应演变之后,竟带来这样一场“脱轨演出”。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饿了么一贯存在“战略迷茫”的缺陷。


战略摇摆不定,创业9年饿了么屡次决策失误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表示,整合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消费体验。百度将 以 最前沿的技术赋能商业 。


而就在饿了么“接盘”的半个月之后,百度外卖首席技术官耿艳坤 带领几十号技术骨干投奔顺丰——传言中,百度外卖 “卖身”失败的另一家潜在金主。


若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是以资本换市场、换技术的补缺战略,那这个战略便已经失败一半了。


据媒体报道称,在被收购之前,百度外卖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不足5%。


另一半的战略价值也因此存疑。


如果说百度将外卖委身卖与饿了么,是百度的一场惊艳绝伦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那饿了么的盲目接盘,却让那场保存有生力量的奇迹章节,没能成功上演。


饿了么的战略失误,还远不止于此。


随后而至的代理商危机,便是暴露出来饿了么在代理和直营选择上的摇摆不定和错误决策。


此前,张旭豪表态饿了么将在2018年前完成独立上市,但随后便成了阿里发起外卖代理人战争的先头卒,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此前并入阿里的UC,不禁为饿了么捏一把汗。


2015年底,饿了么不合时宜地推出“星火计划”,强制商户加入竞价排名,并收取5%手续费,引起一众商家的抗议和倒戈。


曾经饿了么在“早餐”、“有菜”等外延业务做出的尝试,也难有起色。


业务拓展、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资本运作……细数下来,由低端市场发迹的饿了么,自进入外卖白刃战之后,就一直处于战略模糊的混沌状态。


相比之下,代理商危机可能是饿了么最容易解决的难题。


在此希望,饿了么可以早日处理好与前代理商的关系,也祝愿转为直营的城市,可以切实帮助饿了么在市场占有率上转亏为盈。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