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基地+科技甘肃省蔬菜产业“钱”路广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目前,甘肃省已形成河西走廊灌区、中部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甘肃“高原夏菜”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基地效应


寒冬时节,在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内,连片相接的日光温棚蔬菜生长正旺,农民们忙碌着对蔬菜进行管护。


河西走廊灌区是甘肃省蔬菜主产区之一。作为蔬菜种植区域,张掖蔬菜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张掖市嘉宏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几十名工人一边忙着选菜,一边将一筐筐优等蔬菜搬运到大型货车上,然后运输到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进行销售。


“我们这里每天都有100多吨蔬菜装车销往南方多个城市,年销售蔬菜3万多吨。”现场指挥工人装车的嘉宏农牧业公司总经理毛秀玲说,公司种植高原夏菜8500亩,与1169户菜农建立了合作关系,菜农每亩增加收入3500元。目前,公司在深圳、上海、厦门等1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合作销售关系。


蔬菜已成为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介绍,2017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868万亩,预计产量突破2000万吨。目前,全省有40多个县区成为蔬菜重点产区,年产量均在5万吨以上,年产值达370亿元以上。


科技菜园


12月初,天寒地冻,但在天水、白银、张掖等地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各种温棚蔬菜生长旺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后,日光温棚内的蔬菜品质有了显著提高,直接增加了种菜收入。”毛秀玲说。


随着蔬菜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蔬菜科技创新成为一个新课题。以省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建成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试验站和非耕地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甘肃蔬菜领域的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正在不断刷新纪录,一批批优良蔬菜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蔬菜嫁接、反季节栽培技术等,为蔬菜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向东介绍,冬季日光温棚蔬菜种植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产区蔬菜从原来的黄河沿岸低扬程灌区向高扬程灌区推进,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推进,从一般耕地向沙漠边缘、戈壁荒漠推进。冬季日光温棚蔬菜大量生产,缓解了冬春季节全省蔬菜供应紧缺的难题。


科学技术是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全膜双垄旱作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露地蔬菜复种指数和复种效益。同时,适宜的陆地气候,肥沃的土地,宽裕的劳动力,都为甘肃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这里什么品种的蔬菜都出产,这几年从南方引来的蔬菜品种生长旺盛,质量也相当不错。”毛秀玲说。


市场前景广阔


在甘肃,“无公害”“绿色”等,是引领蔬菜产业发展的总概念。“全省蔬菜标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蔬菜品牌效应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李向东说,就目前而言,已形成多家区域性蔬菜专业批发大市场,而且蔬菜直销店、蔬菜连锁超市、蔬菜电子商务等窗口式终端市场十分火热。


“在全国大中城市随机抽检中,甘肃蔬菜质量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李向东说,甘肃蔬菜已经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路子。


目前,甘肃蔬菜进入了提质增效新阶段。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具有“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韭菜之乡”称号的武山县,全县蔬菜产值达23亿元,占据全县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据记者了解,武山县目前有25个蔬菜注册商标,有30个蔬菜产品被认证为国家A级绿色有机食品。其中,“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李向东分析认为,洋葱、胡萝卜、生姜、蒜薹等保健蔬菜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商品蔬菜的市场需求量也呈现刚性增长趋势,甘肃“高原夏菜”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甘肃在西北地区冬春淡季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心的效应非常明显。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