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奶粉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这里的大田玉米为啥成了“不倒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0  来源:长春日报
核心提示:【概要】近期3场台风经过长春市,强风和暴雨造成部分农作物倒伏,但有一些大田玉米却挺直了腰杆。而答案就在 土 里:或是利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或是调整种植间......

【概要】近期3场台风经过长春市,强风和暴雨造成部分农作物倒伏,但有一些大田玉米却挺直了腰杆。而答案就在“土”里:或是利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或是调整种植间距,更有优化品种选择和施肥。五棵树镇种粮大户李艳红说,我们以两排作物为一组,宽窄各不相同。抗旱、抗病、抗倒伏……这是几乎所有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宣传中都会出现的字样,想实现却不那么简单。


近期3场台风经过长春市,强风和暴雨造成部分农作物倒伏,但有一些大田玉米却挺直了腰杆。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令人好奇。


而答案就在“土”里:或是利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或是调整种植间距,更有优化品种选择和施肥。这些做法并不前沿,但作用不可小觑:减少黑土流失、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实现抗倒伏,从而保障粮食产量。


秸秆还田


把黑土留住


9月3日,一场风雨过后,玉米根部泥土的痕迹成了检验土壤流失的标尺,榆树市环城乡增益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来到地头查看情况,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的作用一目了然:传统耕地成了水田,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却没有大量积水。


“覆盖在表层的秸秆不仅能腐熟还田增加肥力,还能延缓雨水冲刷和渗透时间,表土基本没冲走多少!”马占有说,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中,苗期深松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初步估算,使用秸秆全量还田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减少土壤流失达80%。


“宽窄行”混搭


抱团更抓地


走进抗倒伏的玉米大田,你会发现不管是保护性耕作还是传统耕种,玉米种植的间距宽窄交错。原来,这叫“宽窄行种植”,此举让作物抓地更牢,减弱风力的影响。


五棵树镇种粮大户李艳红说,我们以两排作物为一组,宽窄各不相同。窄行中,玉米的根系会交替生长,抱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施肥时分别往左下角与右下角放入肥料,互不影响营养吸收的同时也让根系追着施肥生长,两排作物的整个根系就像钩爪,紧扣在黑土上。此外,窄间距能使风力减小,杜绝了叶子被风吹丢的情况。


营养合理


腰板挺得直


“玉米的重心全在棒穗上,在中后期10片叶左右时施肥,玉米结穗高度就能控制在1到1.5米。如果肥料比例失调,玉米前期长得太快就容易倒伏。”五棵树镇田丰合作社负责人陈卓对此颇有研究。


在田丰合作社的大田里,传统的“种肥同播”“一炮轰”施肥方式已全部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玉米籽粒开始饱满时投入适当的肥料,不仅解决了因氮肥前期过量,钾、磷等元素的缺失,还避免了茎秆的纤细和韧性不足。


抗旱、抗病、抗倒伏……这是几乎所有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宣传中都会出现的字样,想实现却不那么简单。“高秆品种不等于高产,用力施肥也不等于产量变高。”长春市农机总站相关负责人说,选择穗位低的品种、合理施肥很关键,持续改良土壤营养结构,可以帮助玉米挺得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