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食品安全 » 正文

野蘑菇雨后进入疯长季 看上去灰头土脸也可要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1  来源:扬子晚报
核心提示:南京农业大学菌类研究专家提醒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靠颜色和形状辨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其实并不可靠。“灰头土脸”的蘑菇也可能含致命毒素,外表靓丽、长相迷人的蘑菇则不一定都有毒。普通市民预防蘑菇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不随便采摘。
  野蘑菇 

      云南准大学生吃野外蘑菇中毒离世、湖北小男孩喝大量蘑菇汤全身出血身亡……这个7月,国内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
 
  南京农业大学菌类研究专家提醒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靠颜色和形状辨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其实并不可靠。“灰头土脸”的蘑菇也可能含致命毒素,外表靓丽、长相迷人的蘑菇则不一定都有毒。普通市民预防蘑菇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不随便采摘。
 
  毒菇索命
 
  吃蘑菇庆祝考上大学却被毒倒
 
  大女儿抢救无效死亡,自己和丈夫躺在病床上等待治疗,双重打击让家住云南曲靖沾益区炎方乡刘麦地村的杜双兰濒临崩溃。
 
  杜双兰和丈夫蒋建昌育有两个女儿,19岁的大女儿丽丽参加今年高考,理科成绩480多分,高出二本线40多分。得知丽丽考上大学,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丽丽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分数下来后,丽丽准备选择和医科相关的高校。
 
  7月1日下午,填完高考志愿回家后,杜双兰上山采摘野生菌为女儿庆祝,“按当地习俗,这个季节是吃菌子的最佳季节,我采了红葱菌、铜绿菌和松子菌。这3种菌村里人都经常吃,我就没在意。”杜双兰说。回家后,丽丽表示要给父母露一手。
 
  “丽丽将三种菌放在一起炒,还在里面加了水煮,配料也只简单地放了油、盐、蒜和花椒,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杜双兰说,吃过晚饭后一家人没有出现异常,第二天一早却相继出现头晕、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7月5日,丽丽病情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然而因为毒素扩散,还是在数天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蘑菇汤夺去7岁孩子的生命
 
  男孩君君家住湖北恩施山区,7月17日,君君的奶奶听邻居说,前一天在山里摘了不少鲜嫩可口的野生蘑菇,就一大早带着7岁的孙子进了山。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奶奶发现了几个大蘑菇。按照自己多年识别蘑菇的经验,奶奶认为这是可食用的,高高兴兴地摘了4个带回家。
 
  当晚,爷爷用野蘑菇做了一碗蘑菇汤,自己只喝了几口汤,奶奶也只吃了一个蘑菇,喝了几口汤,大半碗汤和蘑菇都被君君吃完。可没过多久,奶奶就开始拉肚子,而君君更严重,又吐又拉,人也晕晕乎乎。当天,君君被送到了当地卫生院,当时只当成是吃坏了肚子,没有发现中毒。7月18日,君君病情恶化了,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转到当地医院才发现孩子是蘑菇中毒。
 
  得知消息,武汉某医院急救科主任打“飞的”到当地全程参与救治,但因为毒素已侵蚀了孩子的脏器,孩子全身出血不止,表皮也不断渗血,神志不清,心功能不强。7月24日,君君不治身亡,令人心酸的是,这天刚好是君君7岁的生日。
 
  南京探访

  南京是毒蘑菇生长的适宜地带
 
  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遗传与育种专家师亮副教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南京地处江南丘陵,植被覆盖面较广,有出现毒蘑菇的可能,集中出现在大片树林、阴暗潮湿的地带。郊外、河边等地也不排除有不同种类的毒蘑菇。
 
  南京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前不久南京的梅雨季,紫金山上冒出颜色各异的蘑菇,看上去新鲜又“可爱”,“当时想摘一朵玩玩的。”不光是野外,城市里也会有野生蘑菇。梅雨季节,南京一些植被覆盖高的小区出现了一片片的蘑菇。“长在大树下,晒不到太阳的地方。一场雨后冒出来一片。”
 
  专家提醒说,夏季雨后是蘑菇生长旺盛期。“特别是前阵子梅雨季更是中毒的多发期。降水较多,湿度与温度都达到蘑菇生长的适宜条件。”
 
  安全四问
 
  1 长得丑颜色艳就是毒蘑菇?
 
  有观点认为,毒蘑菇一般颜色鲜艳而且长得“难看”,在野外碰到这样的蘑菇应“敬而远之”,长得规整的颜色偏暗或者偏白,则应该是安全的。
 
  师亮副教授指出,尽管大多数毒蘑菇的颜色鲜艳,但不排除一些毒蘑菇长得很具有迷惑性,看上去“灰头土脸”的,长得很像我们平常餐桌上的食用菇,却有着致命的毒性。
 
  以“白毒伞”为例,这种毒蘑菇一般生长在树荫下,与树根相连。它看上去与普通食用蘑菇几乎无二,但纯白的外表下隐藏着剧毒。据了解,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人体一旦食用,死亡率竟能达到95%,因此一度被人们称作“致命白毒伞”。
 
  常见的还有“白毒鹅膏菌”,它表面光滑、洁白无瑕,尽管个头不大,却蕴含着相当的毒性。此种蘑菇在江苏境内“活动频繁”,多见于夏秋季的林地中。
 
  以此类推,外表靓丽、长相迷人的蘑菇也不一定都有毒哦。比如“红菇”,类似“鹤顶红”的色泽让人不禁怀疑其毒性,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红菇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菇。又如鸡油菌,外表呈鲜艳的蛋黄色,同样可以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是棒棒的。此外,长相艳丽的橙盖鹅膏菌(俗称黄罗伞)、喜爱“抱团生长”色彩鲜黄的金顶侧耳(榆黄蘑)也都是为人们所青睐的食用菇哦。
 
  2 那么毒蘑菇该怎么分辨?
 
  专家指出,全世界约有14000种大型真菌,形态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并非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所能胜任。目前没有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普通市民也不具备专业鉴别能力。唯一方法是市民外出郊游应格外注意:看到野生蘑菇不要猎奇、不能采摘。
 
  市民购买蘑菇时,务必要挑选由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一般来说,菜场售卖的蘑菇大部分都是有大包装的,比如金针菇、杏鲍菇,都是包装成5斤左右一袋进行进货。商贩售卖时,会拆掉大包装进行分散销售。正规市场里的商贩的进货渠道,一般也是在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下的,市民可以放心购买。
 
  3 高温烹制能减轻它的毒性?
 
  有市民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高温烹制后能减轻毒蘑菇的毒性。师亮表示,高温烹煮并不是减轻毒蘑菇毒性的方法,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它的毒性成分是毒伞肽,其热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因此,市民对于毒蘑菇万不可抱有“高温即可消毒”的错误观念。同时,师亮还指出:在烹制蘑菇时可以正常清洁,鲜品(非烘干、晒干等)食用菌不建议进行存储。
 
  4 蘑菇中毒有何应急措施?
 
  万一误食中毒,也不用过于害怕,应及早就医治疗,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并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措施,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毒蘑菇中毒后,这些症状并不是立马显现出来,而是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从一个小时到若干个小时都有可能。比如一些人在食用蘑菇后感觉轻微恶心,此时就要考虑是否是食用了毒蘑菇,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若症状拖延时间较长,就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
 
 
[ 热点要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热点要闻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