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致癌风波”身后事:星巴克如何漂白自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2  来源:餐饮商业评论

星巴克历史上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含有致癌物。

2018年3月28日,美国洛杉矶法院的一纸裁定,宣布星巴克公司必须在90天内,强制执行一条法律命令,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公司,今后必须在其下产品的显著位置,标注——也就是著名的,致癌警告标语

这一切,都是因为星巴克咖啡里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

“致癌风波”身后事:星巴克如何漂白自己?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环保署的股计算,

60公斤成人每天摄取60毫克

丙烯酰胺(Acrylamide),

患癌风险就高出整整500倍。

早在8年前,美国加州就已经把丙烯酰胺(Acrylamide)列为了致癌物质,加州法律要求其必须告知消费者。

然而,傻子都知道一个道理:你如果告诉别人你家产品可能致癌了,谁还会去买你的咖啡呢?

于是,星巴克就采取了一个行动——拖!反正自己家大业大,普通人,没人敢告!

结果是,8年前,加州一个非盈利组织,就向加州法院正式起诉了星巴克,要求它必须遵循<ProPosition 65>,在自己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的标签。

同时还要他们支付故意隐瞒该消息的巨额罚金。

这对于星巴克而言,肯定是哥晴天霹雳。

但就在新闻传到国内的时候,公关已经开始。根据《餐饮商业评论》掌握的线索,目前公关的方向和套路大抵如此: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致癌的问题说成是普遍的问题,不必惊慌。

就如同那个吃泡面的家伙所言:“我都混到吃泡面的地步了,还在乎吃泡面不健康”之类的。

“致癌风波”身后事:星巴克如何漂白自己?

具体实施步骤:

1.强调丙烯酰胺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致癌物质。

说辞主要包括: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但研究只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在人类身上具有同样危害。

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可能因为大剂量的接触和摄入会造成神经损伤。正常人,还不需要太过担心。

2.强调丙烯酰胺在星巴克咖啡中的含量有限。

总之,就是丙烯酰胺在咖啡中的含量并不算多,在星巴克咖啡中的含量可能更少。

大家不必惊慌。

3.强调丙烯酰胺不仅在咖啡中出现,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炒菜、油炸食品里都可能产生丙烯酰胺,所以,大家依然不比惊慌。

最后,小编要提醒各位的是,少吃油炸食品。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