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九江:“偏方”辨别毒蘑菇不靠谱尽量不买不摘野生蘑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3  来源:浔阳晚报

原标题:食药监局发布消费警示 看到野生蘑菇尽量不买不摘


近日,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殷家村村民殷火森的父母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因误食家附近山上采摘的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现象。为有效预防毒蘑菇中毒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群众千万别误食有毒的野生蘑菇。


“偏方”辨别毒蘑菇不靠谱


当下是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多发季节,每年都有群众因食用野生蘑菇而导致中毒。目前,我国的毒蘑菇多达500多种,且分布广泛。消费者多难以辨认毒蘑菇与食用蘑菇的区别。


浔阳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网上流传着许多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有的是通过色彩来辨认蘑菇是否有毒,可是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也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是毒蘑菇,但是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据专家介绍,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出来。鉴别是否为毒蘑菇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偏方”。


不买不摘野生蘑菇为上策


相关部门提醒,市民不要盲目采摘野生蘑菇,在市场上购买蘑菇时一定要谨慎,应向信誉良好的合法超市、供应商购买,对自己不认识或没有食用过的野生蘑菇不要采购、加工和食用。食用蘑菇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采取刺激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以供医生救治参考。同时,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一定要索取发票,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的依据。


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采食野生蘑菇,对自己不认识或没吃过的野生蘑菇,绝对不能采摘、制作和食用。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