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消费资讯 » 正文

剖析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食"原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9  来源:sjgle
核心提示: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与之前发布的2017版相比,总体人数相当,其中心血管疾病 诱发的元凶高血压患者降低了近3000万人,这预示着在我国整体的基础健康状况正在好转。
 
  运动是每个人都有的"良药"
 
  "动一动,十年少"这句俗语绝非是空穴来风,即便是应对心血管疾病也很有帮助。《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的一项长达十年的大规模研究,每天步数较高与总体死亡风险较低相关。研究在2003年至2006年间,共纳入了4840位受试者,他们佩戴加速度计长达7天,平均每天14.4小时,受试者每天平均走9124步。截至2015年,在平均10.1年的随访期间出现了406例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到8000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51%,每天走到12000步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65%。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分刊也刊发了一篇涉及120万人的研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其中网球、游泳和有氧运动分别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为56%、41%和36%。不过该研究对于运动时间也进行了细化,其中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之间,过少了效果欠佳,过长则边际效应较低。
 
  从提高运动机能的角度出发,"食"经济似乎更为有效。运动营养食品通则的目的是满足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维持30分钟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人群的营养需求,具有提高运动能力的原料有肌酸、谷氨酰胺、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1,6-二磷酸果糖、肽类、咖啡因、左旋肉碱、咖啡因、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及部分B族维生素等。另外,花粉、共轭亚油酸、茶氨酸等新食品原料也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能力。总之,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无论是什么运动,有总比没有好。
 
  睡眠不足的神经调节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此外,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2011年,美国《循环》杂志刊登了一项由挪威科技大学对超过5万人参与的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长期失眠会使心脏病风险增加45%,入睡困难的人其风险增加30%,睡醒后感觉身体没有恢复的人增加27%。
 
  2015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针对25项研究数据的分析报告,报告共涉及超过60万名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志愿者,他们向科研人员持续提供健康信息的时间平均长达8年半。数据显示,那些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的志愿者,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的人群相比,前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3%。另外一个针对17项研究的数据分析指出,每周工作时间为55小时或更多的志愿者与每周工作约40小时者相比,前者患中风的风险要高出约30%。
 
  还有一项对13项研究共173301名参与者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每日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睡眠6~7小时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7%,而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35%。
 
  在改善睡眠领域,褪黑素是无疑的扛把子,从问世之初就一直占领着睡眠市场的头把交椅。随着睡眠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原料被用于改善睡眠,并且深受消费者追捧,其中以提取物类居多,比如绿茶、酸枣仁、洋甘菊、缬草根、厚朴、黄蘖树皮、南非醉茄等植物提取物。此外,茶氨酸、蜂蜜、γ-氨基丁酸、维生素B6等也是常用原料。
 
  益生菌作用显着
 
  益生菌市场是目前功能市场上的"王者",全球益生菌市场增长率稳定在10-15%,远远高于这个市场的增长率。益生菌市场包含了益生菌菌种和益生元两个大分类,菌种领域市场可开发度较小,市场拓展难度较高,但却是益生菌市场的核心。而益生元市场可开发度较高,产品多样性出众,是益生菌产品的重要互补品。
 
  在讨论健康与风险的问题上,怎么少的了益生菌的身影。肠道细菌可以产生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脂多糖、一氧化氮、维生素K、维生素B复合物、肠道激素和神经递质等多种代谢产物,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众多研究报告指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着关联,对不同个体的研究结果也趋于一致,对于心血管健康的调节作用已经形成科学共识。
 
  比如在是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体之间存在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无症状个体有更多的宿主微生物群,包括卟啉单胞菌科、拟杆菌科、微球菌科和链球菌科,而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体中,含有越来越多的致病菌,包括螺旋杆菌科、奈瑟菌科等。此外,益生菌还可以通过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而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很难通过单一维度进行界定,其最直观的可监测因素是血糖、血脂和血压,三个因素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比如有研究指出,每天多喝1瓶含糖饮料,冠心病发病风险提高16%。而美国另一项研究显示,在1990年-2000年间,由于含糖饮料消耗量的增加,导致2000年-2010年新增1.4万例冠心病病人。可见,调节血糖、血脂、血压的食品原料也将成为心血管健康市场上的重要一环。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