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饮食健康 » 正文

28岁小伙胃部被腐蚀,和他吃药的这个习惯有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6
核心提示:3月16日,宫先生觉得下半身不舒服,为了方便,他没有去医院,而是选择到就近药房购药。
   3月16日,宫先生觉得下半身不舒服,为了方便,他没有去医院,而是选择到就近药房购药。在与店员充分沟通后,宫先生购买了四环素胶囊。离开药店前,店员还和宫先生说,服用该药必须喝水,不然会容易引起腐蚀胃部等危险。但宫先生回到家,直接吞服了药物,然后就立马躺在床上休息了。半夜,宫先生被痛醒。他觉得胸口有点痛,还伴有咳嗽。这时他想起了店员的话,赶紧起来喝水,可胸痛等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吃了点东西后,更加重了。一阵剧烈咳嗽后,伴随着血丝,服用的药物胶囊外壳也被他咳出……3月17日一大早,宫先生立即赶到义乌复元医院消化中心就诊。为了进一步查清胃部情况,医生建议为其行无痛胃镜检查。在随后的内镜检查中,医生发现宫先生的胃部已发生腐蚀,形成一巨大溃疡,足足占官腔一周,还有少许渗血。最终,宫先生被收住入院。
 
  最新消息
 
  吃完药,喝口水,这对不少人来说,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规动作。可是,生活里也有些人,在吃药的时候为了方便,选择直接吞食。殊不知对于某些特定的药物来说,这样操作会造成不小的危害。中国药学会提醒公众,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用药首先强调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合理用药。直接吞食药物对身体有哪些危害?除此之外喝药还有哪些误区?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直接吞食药物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吃药时,仅喝两三口水的服药方式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喝水少了不仅影响药效,还会给身体带来疾病风险。”义乌复元医院消化中心主任王志勇提醒,“像是有些对食道会有刺激的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等,应该用一满杯白水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之内避免躺卧,以免造成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糜烂等;另外如果感冒发烧服用了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或是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的药物、胶囊类药物、传统中药颗粒剂这些药物的时候,也要记得多喝水。”
 
  当然,也有服用药物后少喝水的情况,王志勇说,像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缓解腹泻的药物、中药糖浆剂等,就要少喝水。
 
  喝药还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自行停药无危害
 
  专家解读:很多公众都知道长期服用药物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一些患者在自我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就马上停止服药,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可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下,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危及生命。
 
  误区二:胰岛素有依赖性
 
  专家解读: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坚决拒绝;有些患者在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情况下,宁愿血糖高,也不愿打胰岛素。问其原因,他们说: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以后再也离不开这个东西了,需要终生用药,实在难以接受。胰岛素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武器。目前,胰岛素治疗,不仅用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对于一些刚刚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很高,也提倡使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着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都有很大好处。
 
  误区三:别人能用我就用
 
  专家解读:人体存在基础水平、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如果道听途说跟风用药,可能因错误用药掩盖病症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有些老人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梗等,便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服用一个月后发现拉黑便,原来是胃出血了!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生病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看病,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患者在服药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对症用药。
 
  误区四:不良反应很可怕
 
  专家解读:很多公众认为中药毒性小,长期吃西药伤肝伤肾,并列举一些长达几页的西药说明书为例,认为不良反应多的药就是不安全的。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详细不良反应,并不是说药品质量不安全,反而代表对这个药品研究比较透彻,对于某个药物,虽然医生和药师不能准确预测哪些不良反应会出现在哪个具体人身上,但却能知道这些不良反应导致的后果,以及避免和救治严重不良反应的方法。对药物疗效和可能发生副作用都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使用药品时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要注意什么,防范什么,更好地权衡患者用药后的利弊。比如说,使用某个抗肿瘤药物后会出现严重的脱发等不良反应,但是为了延长患者寿命,医生权衡利弊后会给患者使用,因为脱发等不良反应相对于延长生命来说,是可以忍受的。
 
  此外,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概率,有可能出现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但更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而对于某些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品,更要警惕这种空白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
 
  误区五:换季就去洗血管
 
  专家解读: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有些人因为多吃少动或是自身代谢出现故障,导致血脂异常。过多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存在于血液中,容易出现动脉血管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人体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代谢完毕,并不会长期对损害的血管有“修复”效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指的是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这些疾病都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和规律性治疗。每年定期输一两次液几乎没有效果。对于已经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尽快去医院治疗。
 
  误区六:回避风险不接种
 
  专家解读: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当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一种疾病免疫时,他们就可以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保护,使易感染人群也很难感染这种疾病。当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虽然疫苗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
 
  误区七:盲目相信OTC 认为没有副作用
 
  女白领被蚊子叮咬后涂抹风油精,结果半边脸都肿了,经诊断,患者属于过敏体质,风油精引起了过敏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刘皈阳表示,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耐药性或耐受性。但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刘皈阳强调,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如常用的胃动力药吗丁啉,尽管长期服用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对于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是禁用的,因其可加重病情,选择药物时应注意。
 
  误区八:中药认识太片面 安全无毒不正确
 
  近年来,中药养生逐渐成了一股潮流。很多人都认为中药安全、没有副作用。对此,刘皈阳解释说,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欢擅购中药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症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比如有些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六味地黄丸补一补。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 健康养生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养生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