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同样是“以爱之名”,但我觉得捞王比海底捞要牛叉一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火锅餐见
核心提示:讲大道理之前,先来个小段儿。小麦,这个占据了地球225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国土面积的23%)的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口粮。它一年多熟,既可作为粮食又可酿酒,人类......

讲大道理之前,先来个小段儿。

小麦,这个占据了地球225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国土面积的23%)的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口粮。它一年多熟,既可作为粮食又可酿酒,人类为了让它产量更高、生命力更强,进行了长达万年的精心培育,所以一般都会认为,是人类驯养了小麦。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根据《人类简史》一书所说,结论恰好相反。

一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渐渐放弃狩猎,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精力来培育小麦,但小麦照顾起来真是好麻烦呦!

第一,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所以要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智人腰酸背痛。

第二,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要智人单独开辟农垦,还得整天除草。

第三,小麦会得病,所以要智人帮忙驱虫防病。

第四,小麦完全无力抵抗蝗虫或者兔子等天敌,所以智人又不得不守卫保护。

最后,小麦还会渴会饿,所以要智人大老远把水引来,让它止渴;收集动物粪便,让它吸收肥料。

原本只会爬爬果树、追追瞪羚的智人慢慢变成了“农业科学家”......而且,种植小麦这种活动需要大把时间,所以,智人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

而小麦,则通过这一过程成功“上位”,种群数量呈几何态势增长,从一种“野草”变成现在的“世界口粮”,身影遍及各个国家。

由此看来,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小段儿讲完了,但这和标题里的“爱”以及捞王、海底捞又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看完下面这个理论就能联系上了。

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看字面有些枯燥,也不好理解,那我们把它放到餐饮业里举个例子。其实,在餐饮行业中,顾客对饭店的需求变化同样遵循该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吃饱)  

安全需求(吃好)  

社交需求(吃鲜)  

尊重需求(吃得有面儿)  

自我实现需求(?)  

最开始,饭店是为了在外经商、赶路的人而存在的,这些人没办法随身带太多干粮,又没有贝爷一样的牙口吃活物,去饭店吃饭只是为了能活下去,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像现在的路边摊。

之后,饭店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选择也慢慢变多,钱袋子富余的人就会选择那些干干净净、碗筷上桌前清洗过的店,这些店吃后不拉肚子,满足了顾客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这就像现在的麦当劳、肯德基们。

再之后,大家都能吃饱、吃好了,一部分人(特别是贵族)为了彰显自身社交属性的不同,开始吃山珍海味,什么人参、鹿茸、熊掌、燕窝.....好不好吃另说,关键是吃完后要跟人显摆。

“我今天吃了一支高句丽的百年人参哦,不过太老了硌牙,我还是喜欢八十二年的。”

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如同现在很多新品类,刚出来的时候一堆人过去打卡,不为好吃,就为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新潮”的社会属性。

再再之后,有人闹了精神革命,“店小二不能狗眼看人低,不能只对点鲍鱼的好脸色,也得给我擦鞋、美甲!”

这就是现在以海底捞为先锋的大量餐饮店,他们不光满足顾客吃饱、吃好、吃鲜的需求,还提升服务标准,让顾客在一定程度上“有求必应”,实现了被尊重的需求。

讲到这里,就可以回到小麦身上了——

就像小麦明面上接受人类“驯养”,实际暗地里快速扩张,让人类产生依赖。海底捞通过服务吸引顾客,只要顾客接受了海底捞的服务,就会在心里对火锅甚至餐饮行业服务标准进行拔高,其它店如果达不到就会扣分。

所以,大量品牌开始学习海底捞式服务,把海底捞当成行业标准,表面上看是海底捞为了满足消费者而做了各种改变,实际也可能差不多,但关键是,有多少店能追上海底捞呢?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书大家都听过吧?所以,接受过海底捞服务的顾客最终还是会回到海底捞的怀抱,这也是海底捞的可怕之处。

当然,这个结论也是有前提的,它建立在海底捞门店足够多,消费者不用花太多时间、交通成本就能吃到,另一个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力达到海底捞的消费区间,只要达在这个区间,想吃火锅便非海底捞不选。

那是不是真没人可以阻止海底捞了呢?

也并不是,其它品类不说,单看火锅行业,笔者觉得捞王就挺有潜力。

如果你看得仔细就会发现,“尊重需求”之上还有一个“自我实现需求”,目前大部分餐饮品牌还在前四个需求方面完善自身,海底捞、捞王、西贝等一些品牌却再进一步,已经在“自我实现需求”上行动了。

自我实现需求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应该有不少人知道,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得到“能量”,“能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

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就会在现实某个地方种下一棵实体的树。该项目上线到今年8月,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共在地球上种下了1.22亿棵真树,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

蚂蚁森林这种帮助用户种树的公益活动,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简单来说,爱心、公益就是一种自我实现。

当顾客吃饱、吃好、吃鲜、吃得有面儿之后就会想,“该吃的也都吃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那我能不能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呢?要不活着多没意思。”这时候,顾客需要的是一种成就感。(杰克马和波利马那么成功那么有钱了为啥还那么拼?就是因为成就感,为了自我实现)

这也是为啥笔者看好捞王的原因。

捞王的发展核心和企业文化DNA是“爱”,外在延伸就必然会延伸到公益活动上来。

去年,捞王与新华爱基会共同举办了“珍爱有你,天长第九”的珍珠丸子公益活动,主线是寻找餐饮业的珍珠生——“因家庭原因而导致无法继续上学的优等生是世间遗落的珍珠”,通过售卖店内“珍珠丸子”,菜款对珍珠生进行捐献。

该活动原本计划60天完成募捐,但不到22天便完成目标,线上捐款1479人次,珍珠丸子单品销售达到25555份,总共募捐金额达420989元。

吃顿饭不但满足自己,还能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功利些想,捞王这步营销真到位。

而相比较来说,海底捞的“爱”更多面向员工,再通过员工释放到顾客,自我实现层面也只传达到员工,到不了顾客。比如,帮员工在城市里立足,帮他们的子女上学、各项技能培训,离职送“嫁妆”等等,同样是“爱”,但捞王更进一步。

当然,捞王要超越海底捞也并非易事,海底捞毕竟是上市企业,又有全链条的布局,想简单点,爱心公益活动也就是一道集团命令的事,而公益和社会担当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该去承担的,相信海底捞不会错过。

最后,仅以笔者个人意愿,当然希望捞王能快速发展,多几个品牌竞争,市场才会健康,消费者才会更多受益。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