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进口冷饮成消夏新宠,如何分辨真假?专家来支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3  来源: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亚楠)盛夏时节,进口冷饮成了南京市民“舌尖上”的新宠。不管是在大型超市还是电商平台,消费者都不难发现进口冷饮的身影。2016年全国口岸共进口冷饮2.18万吨,货值达7916万美元。鲜有进冷饮的江苏苏州口岸,仅2017年上半年进口冷饮10批次,35.7吨,共计18.56万美元。进口冷饮口味丰富而独特,但价格不菲。如何分辨真假进口?对此江苏苏州检验检疫局的专业人士来支招。


进口冷饮是否“留洋”?检测其“身份证”信息


7月12日,入伏第一天,太阳公公就怒刷存在感,开启了炎热的“烧烤”模式。超市内的冷饮货柜前,络绎不绝的市民在挑选产品。记者注意到在销售的冷饮冰柜内,很多都是韩国、日本冷饮,价格也比一般冷饮高出一大截,单价为8元—13元不等。对此,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口冷饮近两年已经成为销售主力,深受市民的喜爱,不少市民选择进口冷饮,是因为想尝尝鲜,看中的是它的留洋’身份’。”如何判断进口冷饮的真实身份成了让市民头疼的问题。


对此,苏州检验检疫局专业人士表示,探寻真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查看产品标签中的产地信息。产地标示为某一外国国名或某一除我国大陆之外地区名的,可认定为进口冷饮。而不管品名如何“洋气”或者生产商为外国公司,只要产地标示为中国某地的,都属于国产冷饮。如果预包装进口冷饮没有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中未标示原产国(地区)的,该产品则可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除了产地信息外,标签中还必须注明品名、配料表、净含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进口经销商名称、地址以及联系方式、营养标签等重要信息。识别身份也好,了解质量状况也好,看标签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消费者在购买包括冷饮在内的各种预包装食品时,请一定要重点关注。


进口冷饮外观“变样” 便被pass销毁


冷饮进口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储存。检验检疫部门受理报检后,除了要审核资料、检验标签,还要进行现场查验,检查冷冻集装箱及储存库温度记录,实施感官检验和实验室监督抽检。进口冷饮抽检涉及的安全卫生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铅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指标”,它们对人体可能产生巨大危害。2015年,美国蓝铃冰淇淋成为“夺命雪糕”,导致美国3名消费者死亡,就是因为李斯特杆菌超标。因此,为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冷饮在进口抽检时,上述安全卫生项目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并按照规定对产品进行销毁或者退运处理。今年以来,天津等口岸曾销毁过不合格进口冰淇淋。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