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消费资讯 » 正文

一边暴食一边催吐?论作死,这些减肥“奇招”从来没输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2
核心提示: “近半年来感觉自己的(暴饮暴食)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几乎一周有4~5次暴饮暴食发生。
   近日,在某线上心理咨询网站的问答区域,一名24岁的姑娘向平台上的心理医生留言道:
 
  “近半年来感觉自己的(暴饮暴食)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几乎一周有4~5次暴饮暴食发生。
 
  “每次吃东西都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直要(到)没东西可吃才能够停止,哪怕每次肚子已经胀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嘴巴还是想继续进食。并且不管是爱吃的还是不爱吃的,都会控制不住自己。但之后就会觉得自己行为非常错误,担心发胖又会促使我去抠喉咙吐出来,往往不能够全部吐出。有时候严重点,吐完继续吃然后再去吐。”
 
  这位姑娘表示,这种无法控制的暴饮暴食后又拼命催吐的恶性循环一直持续着,甚至开始出现手抖等病态症状。“我感觉可能是跟暴食、呕吐有关。我不敢去看医生,也不敢跟周围的人说,我想我很快就会崩溃了。”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伟红回复称,这应该是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
 
  “在你最初出现这个症状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需要找到你症状的节点,针对原因再找解决的方法。现在手抖是因为反复呕吐导致体内低血钾所致。解决了贪食,也就好了。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到正规的心理机构,和心理医生一同面对这个问题效果会更好。”
 
  事实上,这种无法抑制进食冲动却又极度怕胖、进而选择催吐的人,并不少见。他们自称为“兔子”,大量活跃在百度贴吧“催吐吧”中,以女性居多。“兔子”们普遍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一顿饭量可能是正常的几倍甚至更多,然而为了防止发胖,往往又用催吐等极端方式来消除进食的“罪恶感”。不少“兔子”的性格也会像兔子一样,胆小敏感,对自己暴饮暴食和催吐的行为羞于启齿,却没想到,这背后往往是神经性贪食症在作怪。
 
  01
 
  不可控制的“神经性贪食”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治愈了一位精神性贪食症患者小薇。她在暴瘦40斤以后,因无法抑制的暴饮暴食和催吐行为而选择到医院心理营养科求助。
 
  据了解,小薇1年前曾与母亲有矛盾,开始每天饮用大量碳酸饮料来解压,喝完后又把饮料全部呕吐出来。随着时间发展,小薇对碳酸饮料的依赖越发不可控制,每次都要喝到胃胀难受才停止,催吐行为也发展到每天4、5次。直到体重暴跌了40斤,小薇才来到医院就诊。
 
  小薇的化验报告显示,她的身体出现了好几处危急值,特别是钾的含量非常低。低钾是神经性贪食症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软弱无力,心律失常及肾功能损害。
 
  经治疗,小薇的钾含量在几天后回归到正常值,医生也对她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估和指导。但因为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饮食疾病和心理疾病,小薇还接受了个体心理治疗,以及和妈妈一起进行家庭心理治疗。
 
  如今,小薇已经出院。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以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暴食,继之采取防止增重的不适当补偿性行为,如禁食、过度运动、诱导呕吐、滥用利尿剂、泻药、食欲抑制剂、代谢加速药物等,这些行为与其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过度和不客观评价有关。
 
  神经性贪食症在年轻女性(<30岁)中多见,并多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期起病,平均起病年龄通常在16~18岁。年轻女性神经性贪食症的发病率是3%~6%,女性终身患病率为2%~4%,男性不超过1%,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10∶1。一般来说,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大多体重正常或轻微超重,有时可有肥胖史。
 
  西华大学何敏佳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神经性贪食症与患者大脑对社会压力的反应有着直接关系。他们对于压力的认知和反思能力较弱,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像食物这样的刺激物上,暴食和催吐则成为他们排解压力的方式。
 
  02
 
  不可忽视的双重危害
 
  大多数贪食症病人最初会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因而在暴食时常常背着他人,在公众场合则尽量克制。而到了后期,这点控制能力也会完全丧失。
 
  催吐是他们控制体重增加的最常用方法,在暴食后立即用手或其他物品刺激咽喉部,吐尽胃中食物,有的则用导泻剂及时排泄。由于长期采用这些不当的消食手段,不少病人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胃肠道和心血管并发症。
 
  电影《七宗罪》中的“贪食”受害人,图源:电影截图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心理营养科主任梁烨介绍说:“贪食症会使胃被撑大,让人吃得更多,出现胃下垂、胃穿孔、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长时间催吐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等疾病;同时胃酸和食物逆流到食道、口腔,可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烂牙等;剧烈呕吐甚至可导致颅内压骤然升高,诱发脑出血。”
 
  “在长期心理压力的作用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比如愤怒、抑郁、焦虑、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影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神经性贪食症可继发于抑郁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梁烨补充称。
 
  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更被视作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的发生大多存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人际关系不佳、长期情绪烦躁抑郁,或对自己偏胖的形体感到不满,以致采取出格的节食措施,在饥饿难挨时又不加控制地转为暴食。不少患者在暴食后会暂时缓解焦躁烦闷的情绪,故一出现烦躁情绪,他们便会一头钻入食物堆中,以此来排遣恶劣情绪。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钰表示:“目前针对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多数心理治疗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对精神性贪食症有效,可降低暴食发生次数,改善症状。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人际关系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等。”
 
  针对该症状的预后情况,陈钰指出:“从短期来看,能参与治疗的精神性贪食症患者超过50%的暴食和排泄行为有改善。然而,在改善期间患者并非毫无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少数未治疗的精神性贪食症患者多在1~2年后自然缓解。”
 
  03
 
  病态的体重高压
 
  很大程度上,贪食症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病。
 
  在西方国家,贪食症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在近几十年才开始出现,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发达大城市尤甚。大多数少女都在追求偏瘦的体型,减肥是女学生中的一大流行话题。
 
  在对纤瘦体型的过分追求下,A4腰、筷子腿、体重不过百逐渐成为了衡量女生身材的标准。而丰满、健美则有时被统称为胖。不少女明星已经瘦成了皮包骨,却还在继续减肥,甚至当众出现晕厥。
 
  其实,瘦不等于身材好,健康瘦才是美。何敏佳表示,在社会文化因素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很多渠道宣传通常将柔弱和纤细作为女性的代表,甚至为了牟利,将成功和瘦联系起来。
 
  “面对频繁的信息轰炸,一些人将自尊感和体重挂钩。如果自己很瘦,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是成功的。在面对压力时,他们习惯于通过控制体重来达到控制整个人生的目的。”
 
  小S的减肥话术“体重3位数的女人没有未来”,被不少年轻女性奉为圭臬
 
  从医学角度来说,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误区。
 
  事实上,对于健康,胖瘦并非唯一标准,还要看体内脂肪更新代谢水平和运动量。如果一个人脂肪更新速度快,肌肉含量高,看上去壮实、健硕,每天能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哪怕稍微有点胖,这种体型也是健康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很瘦,但脂肪代谢率低,又不运动,体内堆积的都是坏脂肪,也不健康。
 
  年轻的女孩子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正确认知自己的身材形态,才能收获健康、幸福的生活。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