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如何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瓶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9
核心提示:食品小作坊作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分布散、卫生条件参差不齐、生产方式落后,导致食品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笔者拟对当前食品小作坊管理作一全盘思考,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期待能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瓶颈。
   食品小作坊作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分布散、卫生条件参差不齐、生产方式落后,导致食品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笔者拟对当前食品小作坊管理作一全盘思考,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期待能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瓶颈。
 
  当前食品小作坊监管困境
 
  监管力量不足。三局合一后,监管人员是增加了,但分到基层,每个分局也仅仅增加了一两人而已,监管职能却是成倍增加,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每个监管员要同时承担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监管职能及其他诸如投诉举报等工作。
 
  而仅食品一项,也要应对科室生产、销售、餐饮三条线的工作部署。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考核指标要求食品安全监管有专业队伍,达到行政区域总人口万分之三,但这样的要求完全不符合实际,把基层分局所有同志都纳入食品监管员还是远远不够。分布散乱的食品小作坊,在现有监管力量没有充实的前提下,很难有效保证其食品安全。
 
  监管能力滞后。食药、质监、工商三局合一,但是基层监管主力还是工商班底。原工商干部承担的只是流通领域的监管工作,监管手段主要靠看,看生产日期、看索证索票等。但现在生产、流通、餐饮全部要管,这对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而现实情况是当前基层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监管能力滞后。小作坊属于生产领域,从准备领证起就要帮助小作坊经营者对生产车间进行专业的规划,这些内容都是原工商干部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需要学习的。现在的基层监管主力都是80年代招录的那批干部,平均年龄都是50以上,学习能力大幅减退,寄希望他们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
 
  监管体系薄弱。《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规定“卫生计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农业、环境保护、公安、民族事务等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与食品小作坊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自职责范围”究竟是哪些职责范围并不明确,给部门间的推诿扯皮留下空间,本该综合治理的工作无形中成为市场监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即使组织了综合整治,不少部门也是出人不出力。食品小作坊点多面广,流动性大,且大部分隐匿于农村民居,乡镇看得见、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
 
  市场监管部门执法资源有限,很多食品小作坊很难找得到,有的去了也找不到人,监管存在盲区。同时目前对小作坊的处罚力度也不大,食品小作坊的营运成本较低,即使被监管部门取缔,没收所有违法经营设备,其损失也远小于其经营收入,经营者很容易另起炉灶,重操旧业。对那种打“持久战”、“消耗战”的小作坊经营者,监管部门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的执法资源。
 
  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的对策建议
 
  1
 
  内外兼修,提升监管效能
 
  增强基层力量,提升监管能力。要增强基层监管力量,首先要增加基层监管人员数量。树立精机关、强基层理念,将监管力量下移到基层,尤其是原食药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充实到基层中,帮助开展技能培训。区级机关也要有计划地对基层监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如组织监管人员到小作坊参观,现场教学,提升培训实效。
 
  加强日常监管,开展定期检验。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抽查和查处力度,加大对豆制品、糕点、肉制品、饮料等重点食品,乡村、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小作坊,以及重点企业跟踪抽查力度,发现问题,严格依法查处。制定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查计划,定期对几个主要行业小作坊产品进行抽检,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和基层快检站的作用,将快检与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案件查办及监督抽检等工作结合起来,及时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建立社会共治,营造良好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同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联动。发挥媒体作用,对加工生产基础设施设备较好、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长期保持产品质量合格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典型宣传,引导其他主体主动看齐、自觉规范。对生产条件差、卫生条件差、证照不齐全的小作坊进行曝光。同时畅通食品安全举报渠道,设立举报奖励,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
 
  2
 
  疏堵结合,引导规范发展
 
  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行为。对无证无照,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又不愿意进行改造的生产主体,一律停业整改,乃至取缔。同时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在生产中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源头把控,提高入门门槛。对有意向有能力申领小作坊登记证的经营者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关、全程指导。严格按照规定从科学布局、人员培训、原料使用、索证索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指导,确保在领证之初就达到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也为日后的监管减轻压力。将改造后规范经营的小作坊作为标准示范,达到规范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集中管理,引导专区生产。以基层政府为单位,切实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地方特色传统食品集中加工园区的建立,提供场地、财力、物力和政策、业务等方面的支持。如笔者工作的兴仁镇,18家小作坊中就有12家为豆制品小作坊,因污水排放问题经常被投诉。这些小作坊也想规范经营,却在用地建设等方面处处受限。建议政府划一个专区,扶持引导辖区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到专区内,通过统一的规划解决食品加工环境安全条件不达标问题,帮助实现规范化、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山东青岛的小作坊集中产业园、广东佛山的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都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取得双赢的显着效果,值得借鉴。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