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饮食健康 » 正文

保健品别瞎吃!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30
核心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据北京晚报2019年8月27日报道,保健品销售人员郭某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3000毫升保健品,在连续大量服用三天后,王阿姨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王阿姨曾经脑梗6次,并做过心脏搭桥、胃切除等手术。在邻居的推荐下,2017年3月9日,王阿姨来到丰台一家保健品商店“听课”。主讲人林某自称是该店的店长,并推荐了一款名为福龙口服液的产品,称研制者从六七岁就开始行医,经验丰富。其介绍,这款口服液可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店长女儿郭某不断鼓励、劝说王阿姨购买福龙口服液,称口服液七天为一个疗程,一天至少要吃10盒,且必须要吃到拉肚子、呕吐,效果才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郭某明知王阿姨身患多种疾病,仍前往王阿姨家中劝她服药。福龙口服液的包装显示其为保健品,用量是每日早晚两次,一次1至2支。
 
  连续大量服药三天后,王阿姨在13日凌晨起夜时突然晕倒,在急救医生赶到家中时,她已经离世。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
 
  《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
 
  2020年起全国所有保健食品须醒目标明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1. 标签警示要“大写加粗”
 
  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2. 保质期在显着位置清晰标注
 
  对于很多消费者反映的保健食品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难计算的情况,《指南》要求,在保健食品标签显着位置,以“保质期至某年某月某日”的方式清晰标注。
 
  3. 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小蓝帽标志
 
  《指南》还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常说的小蓝帽标志,注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签说明书的要求和禁忌。一旦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遇到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宣传疾病治疗功能的,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
 
  除此之外
 
  今天小圈还为你梳理了一系列的“保健陷阱”
 
  ??????
 
  小贴士
 
  保健品,严格意义上是指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并规定不得擅自引申,比如辅助改善记忆不能引申为“补脑”。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5种保健功效最不靠谱
 
  1. 抗不了癌
 
  保健品没经过大型临床试验,不能说有抗癌作用。
 
  国家规定的27个保健功能中,没有“癌”和“肿瘤”,可见官方态度。癌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防癌要从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乐观心态做起,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实在不靠谱。
 
  2. 治不了慢性病
 
  以鱼油为代表的保健品常宣称能促进心脑血管健康,但英国研究表明,鱼油对心脑血管疾病并无益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如果哪种保健品对心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早就列入医药用品了。有些人吃过后之所以觉得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
 
  27个保健功能中,针对慢性病的说法都带有“辅助”二字,比如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如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3. 调节不了身体酸碱度
 
  有种说法称,酸性体质易得癌,于是号称“能调节身体酸碱度”的保健品便热销起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表示,“酸碱体质”是伪科学,正常人体的血液和细胞组织液有内在的酸碱缓冲系统,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身酸碱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需要调节,保健品也调节不了。
 
  4. 净化不了血液
 
  有保健品打着“排毒” “清除血液垃圾”的旗号。胡肇衡表示,血液内蓄积的有害物一般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经肾脏过滤,以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反复使用血液透析净化仪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都力所不及,通过吃保健品更无能为力。
 
  5. 增不了高
 
  27个保健功能里有“改善生长发育”的说法,但不能引申为“增高”。
 
  胡肇衡表示,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但生长激素目前尚无口服制剂。有些增高保健品如含有性激素,有引起性早熟的可能,反而加速骨骺闭合,影响长高。
 
  这4种字眼的保健品要警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出,正规的保健品确实有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但不能用于治病。
 
  因此,看到保健品上面有这些字眼,你就需要警惕了,这些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的药物成分。
 
  1. “迅速起效”
 
  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后效果显着,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
 
  反面教材:某些壮阳保健品
 
  宣称能壮阳的保健品,有些会添加治疗勃起障碍的西药西地那非(伟哥)。这些保健品大都宣称纯中药,无毒副作用,会对患者造成很大误导。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服用了硝酸甘油,再服用这样的保健品,可使血压急剧降低,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2.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反面教材:某些降糖保健品
 
  有些商家宣称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吃保健品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保健品若迅速明显降糖,很可能是添加了降糖西药,所以糖友服用后会发现它确实“有效”。长期服用会严重破坏胰岛功能,且极易引起低血糖,对老年人尤其危险。
 
  3. “纯天然成分”
 
  很多商家将“纯天然”当做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反面教材:某些减肥保健品
 
  “中药减肥,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减肥保健食品中常用的宣传语。
 
  其实,为保证减肥效果,有些商家会在宣称“中药减肥”的产品中非法添加西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腹泻、厌食症甚至心肾系统的疾病。
 
  4. “治疗多种疾病”
 
  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着。
 
  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怎样买到“合格”保健品
 
  营养素不能代替膳食维护人体健康。多数临床试验并没发现补充营养素对某些慢性病有预防作用,过量补充反而产生伤害。
 
  如果因为疾病或饮食偏好,导致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需要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先弄清下面几件事。
 
  1. 了解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
 
  不喝奶的老年人,可以适当通过钙片和维生素D补钙;长期素食的人,可以买些铁剂和蛋白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后,购买鱼油。
 
  2. 药材最好不要选
 
  一个人的体质是否适合服用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药材,需要中医问诊后确定。
 
  不清楚自己(或长辈)体质是否适合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买这些补品。
 
  3. 营养素含量不是越高越好
 
  缺什么补什么,同时不要过量补。国内的保健品比较保守,按照建议的剂量服用即可;国外的保健品营养素含量可能较大,如通过饮食只能获得某种营养素推荐量的1/4,应选择每日摄入量百分比为75%的保健品。
 
  4. 天然提取不比人工合成的效果好
 
  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化学结构差别不大,吸收利用率也差不多。上百块钱一瓶和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效果没有什么差异。
 
  5. 有些保健品不值得购买
 
  一些保健品中的营养,完全可以通过普通食物获得,比如阿胶、燕窝、蜂蜜。
 
  阿胶和燕窝主要含有的蛋白质完全可以通过肉蛋奶来获取;
 
  蜂蜜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在水果中都存在。
 
  小贴士
 
  “病友”之间交流的保健品信息不可信,因为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买保健品最好听听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此外,购买和服用保健品,要注意这几件事。
 
  1. 认清保健品包装上的蓝色草帽标志。
 
  2. 仔细阅读保健品标签说明书。注意用法及用量、保质期等信息。
 
  3. 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保健品,不听信小广告。
 
  4.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一旦服用保健品后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 健康养生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养生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