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网红食品”问题频出,难逃食品安全硬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7  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丨为了一杯饮料、一块点心,甘愿排几个小时,只因这是风靡朋友圈的“网红食品”,买到后不但吃到嘴里,还能炫到朋友圈。近些年,由于从网络中传播,“网红食品”爆红。但随即而来的却是问题频出:3月23日,网红面包店“Farine”使用过期面粉被曝光,遭到食药监部门查处;7月11日,“鲍师傅”、“喜茶”等网红奶茶店被爆雇人排队,制造产品受捧假象;7月23日,主打小清新风格的网红餐厅“一笼小确幸”因食品安全集中闭店,再次把“网红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网红食品”真的有“强磁”吸引力?背后又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黑套路”?


【现象】“网红食品”一夜爆红


对于“网红”一词,大部分人并不陌生,但让一些人意想不到的是,继网红主播、网红演员等网络红人爆红之后,食品也“进军”网红界——借由网络传播而突然火起来的食品供不应求,想吃上一口,动辄就得排队四五个小时。好不容易排上了,卖家还限量。


对于名声大噪的“网红食品”,消费者王业文告诉记者,他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知道的。“这些食品的关注率非常高,有时候看到大家都买了,我也会忍不住买来尝尝。”


“在我们的圈里,‘网红食品’很火的,而且每隔一段都有新产品,之前的鲍师傅、奶酪包,现在的青团、喜茶,我基本都吃过,有的时候本地没有,我就在网上找代购。”26岁的李青是一名公务员,她曾数次在朋友圈中买一些代理商推出的“网红食品”。


【问题】“美味”背后隐藏食品安全问题


排队长龙、朋友圈刷屏……看似火爆的“网红食品”却也存在众多问题。


“‘网红食品’爆红其实都是套路。”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他身边有一些网红,或多或少都接到过食品商家的邀请,网红一般会发照片、做直播。“她们会说某某食物还是蛮好吃的,也不刻意,但说的网红多了,会有很多粉丝跟风去买,一款‘网红食品’就成了。”


7月11日,“鲍师傅”“喜茶”等网红奶茶店被爆雇人排队,制造产品受捧假象。如果只是请网红宣传、雇“顾客”排队,那“网红食品”也“红”得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但让一些消费者担心的是,有的“网红食品”很“黑心”。


3月23日,上海长期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使用过期面粉被曝光,遭到食药监部门查处;7月23日,主打小清新风格的网红餐厅“一笼小确幸”被爆因消费者就餐后出现腹泻、胃炎等问题,而被集中闭店。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网红食品”也没有做到名副其实好吃,这是大学生林晨牧对“网红食品”的看法。“之前某叔叔牌芝士蛋糕特别火,我当时就排队两小时去买了一个试试,结果口味很一般;前段还有一家刚开业的饮品店,我在太阳下晒了一个小时才买到,味道也还行,但不值得排队去买。”


【专家】理性看待“网红食品”


对待“网红食品”,因好奇跟风购买的人不在少数。


对此,一位社会学专家表示,在物质丰富、媒介发达的当代,过分拥挤的信息,会对人们内心产生影响。比如人们在面对一个特别火爆的项目时,不管是否真正了解、认同,都会产生从众跟风心理,不然就会有“我得试一下,不试的话,我就缺席、吃亏了”的感觉。“理性看待‘网红食品’,不要为了跟风而跟风。”


记者发现,如今的“网红食品”市场,出现的负面状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推介起来光鲜诱人,却不能出示QS许可证;二是营销起来功效夸张,比如将竹炭蛋糕炒成可“净化毒素”、将米酒炒成“灵丹妙药”;三是生产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食品安全专家林教授说,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追捧实体店还是线上的“网红食品”,在购买时,都应该对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等信息进行关注,这既是为了自身的食用安全,也起到了社会监管作用。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