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消费资讯 » 正文

两大功能载体(黄酮类化合物与益生菌)的相爱相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29  来源:sjgle
核心提示: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典型特征是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体内,是调控植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典型特征是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体内,是调控植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实指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保肝护肝、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作用,这也是近年来植物提取物维持火热态势的重要缘由。
 
  益生菌是指定殖于人体肠道中的一类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菌群,进而维护肠道健康环境。益生菌对健康的作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远远没有掌握,但其健康作用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据报道,全球益生菌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0%-15%,是不多见的长期保持高增长率的功能成分,含有益生菌的产品已成为功能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品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广泛生物活性使其在功能维护、疾病预防等领域深受推崇,并且很多研究机构也倾向于黄酮类化合物应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的全新方向。与益生菌的研究相比,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更加不足,对消化、吸收、转化等代谢途径的了解严重不足,因为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复杂、功能多样,现在多数研究是通过起点与终点的直接对比来得出结论,对完整的代谢途径还不明确。在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被肠道微生物利用是其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微生物对黄酮类活性的转化既有正向的增强作用,也有反向的削弱作用,同样,黄酮类化合物也直接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总之,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发挥与益生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相爱相杀"。
 
  01
 
  相互促进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与微生物菌群的相互促进作用是通过互补实现的,即微生物将未在上胃肠道吸收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转化并促进吸收,而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糖结合成苷类,在微生物转化过程中释放糖类物质作为微生物的能量,同时还能够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护菌群结构。比如微生物群能将白藜芦醇的二期代谢产物解偶联,然后通过结肠内氢化和去氢氧化将白藜芦醇转化为二氢白藜芦醇和月桂醇,而这些代谢物的抗炎作用比白藜芦醇更强,并且白藜芦醇和其代谢产物也维护了有益菌群的稳定。再比如,《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的1项研究表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代谢黄酮类化合物,能产生1种能增强干扰素信号的代谢物--脱氨基酪氨酸(DAT),能够帮助小鼠抵抗重流感。
 
  02
 
  相互抑制作用
 
  肠道微生物能够在自身酶的作用下使黄酮类化合物降解成更易吸收的成分,但有很多菌种仅能够打开糖苷键,使肠道中的能量值增加,在有致病菌存在时,刺激肠道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使上胃肠道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利用率降低。相反,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虽然不具有广谱性,但对于某些肠道益生菌仍然具有抑制性,如果到达肠道末端的黄酮类化合物过多,其对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合理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益生菌的功能性将二者合并使用,将成为功能食品开发的方向之一,两个热门产品的结合也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虽然目前技术还不够完善,但并不能阻碍二者的深度融合,其发展未来可期。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