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唐雪明研究员-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创新技术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8
核心提示: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创新技术展望
   唐雪明   研究员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生物安全评价及检测研究室 主任
 
  唐雪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授权签字人)、国家植物基因中心(上海)转基因种植基地负责人、国家级农产品安全机构评审员、上海市科技兴农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评价及作物营养强化的研究工作。团队先后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和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0余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8 项。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
 
  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创新技术展望
 
  摘  要
 
  世界卫生组织将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之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各种疾病,直接经济损失可占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5%。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作物和食品强化就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一项重要的政府措施,其目的就是减轻营养匮乏,改善公共健康。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目前,中国生物强化项目正在针对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物种目标作物,进行铁、锌、维生素A、叶酸的营养强化研究。营养型农业已纳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国生物营养强化项目聚焦于微量营养素在作物中合成、转运与积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营养强化分子设计技术体系建立、营养富集及益于健康的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等重大问题,对保障我国人口营养安全、提高农作物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