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分析应用 » 生命科学应用 » 正文

放线菌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7
核心提示: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病 因
 
  病原菌以伊氏放线菌最为常见。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即可发生感染。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临床表现
 
  1.面颈部放线菌病
 
  最常见,可先在口内寄生而发病。病原菌可由龋齿或牙周脓肿、扁桃体病灶等处入侵,好发于面颈交界部,表面皮色暗红或棕红,以后形成脓肿,局部板样坚硬,脓肿穿破成许多排脓窦道,排出的脓中常见“硫磺颗粒”。病变可扩展至颅、颈、肩和胸等处,波及咀嚼肌时可致牙关紧闭,后期可致其下方骨膜炎及骨髓炎。
 
  2.腹部放线菌病
 
  病原菌由口腔吞食侵入肠黏膜而致病,也可由胸部病变直接波及。好发于回盲部,如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表现,局部肿块板样硬度,后则穿破腹壁成瘘,脓中可见“硫磺颗粒”,可伴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也可波及腹部其他脏器,如胃、肝、肾等,或波及脊椎、卵巢、膀胱、胸腔,或血行播散侵及中枢神经系统。
 
  3.胸部放线菌病
 
  病原菌经呼吸道进入肺而致病,亦可由相邻部放线菌病直接波及,常侵犯肺门或肺底,呈急性或慢性感染表现,如不规则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带血、盗汗、消瘦等。波及胸膜可致胸膜炎、脓胸,可形成排脓瘘管,脓中有“硫磺颗粒”,X线显示肺叶实变,其中可有透亮区,可伴胸膜黏连和胸腔积液,亦可波及心包致心包炎。
 
  4.脑型放线菌病
 
  (1)局限型  包括厚壁脓肿及肉芽肿等,多见于大脑,亦可累及第三脑室、颅后窝等处,引起颅压升高。脑神经受累可致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盘出血等。
 
  (2)弥漫型  呈单纯脑膜炎或脑脓肿,也可呈硬膜外脓肿、颅骨骨髓炎等。
 
  5.皮肤型放线菌病
 
  由皮肤直接接触病原菌而致病,可位于躯体各部位。初起为皮下结节,软化后破溃成窦道,可向四周扩展,呈卫星状皮下结节。破后成瘘管,脓中有“硫磺颗粒”。病呈慢性。亦可侵入深部组织,局部因纤维化、瘢痕形成而变得很硬。
 
  检 查
 
  1.病原菌检查
 
  (1)直接镜检  颗粒压片革兰染色,可见蓝色菌丝团块及棒状体。脓液涂片也可能找到细小且短的分枝样菌丝,抗酸染色阴性。注意奴卡菌抗酸染色为阳性,链丝菌有孢子。
 
  (2)培养  较困难,颗粒必须多次用无菌盐水洗涤,以除去细菌,然后用消毒玻璃棒压碎,划线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上,至CO2厌氧菌缸中,37℃方可。
 
  2.组织病理
 
  早期局部有白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穿破形成窦道,各窦道可互通。体内筋膜、胸膜、横膈、骨骼等均不能阻止其发展。化脓区附近可有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可有淋巴样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浸润,局部组织还可呈玻璃样变性,致硬板样,脓肿内可见“硫磺颗粒”,HE染色中央呈均质性,周围有栅栏状短棒样细胞。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殊表现,脓液中找到硫磺颗粒,诊断不难。此外还可结合病原学检查和组织病理进一步确诊。
 
  治 疗
 
  1.全身治疗
 
  大剂量、长程青霉素治疗对本病有效,肌注或静滴,其他如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等亦有一定疗效。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2.局部治疗
 
  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